• 保山 开启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新模式

    2016-10-20 09:56:53

保山开启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新模式

/ 章媛宁 黄宝洲 编辑/海世梅

 

20156月,云南省公安厅将保山市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列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第一批试点项目。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保山市已经选聘农村交通安全员459名,设置工作试点200余个,设立快处快赔服务中心8个,服务点73个,实现了农村乡镇全覆盖。全市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案件2480余起,占轻微交通事故总数31%,兑付事故赔偿金216万元,基本实现了农村地区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全覆盖。

“要是按照以前,出了事故咋会敢私自移开车子,就是等着交警来处理了。等到处理好时间也浪费掉,耽误做生意不说还白白地亏钱,在保险公司和交警大队之间至少要来回跑个七、八趟,差不多个把月才办得好!现在搞这个‘快处快赔’方便咯,不用来回跑,几下就办完了。要检车、落户、买保险这些也是一个电话安全员就来家上帮办了。我们是省心、省时、省力又省钱呀.....”乐呵呵地说话的当事人名叫杨国华,29岁,昌宁县柯街人。201512月份,他在吃“杀猪饭”的路上与其他车辆发生擦碰,便通过“快处快赔”解决了麻烦。

杨国华的亲身经历,是保山市全面试行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以来,广大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彻底改观的一个简单的事例。但它却是“快处快赔”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

 

蜕变,试点开启新模式

 

这几年,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保山的“大交通”发生了很多变化:道路宽了,彼此的距离短了;设施改进了,道路畅通多了;管理跟上了,生活的质量提高了。尤其是道路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让保山人心气顺了,让往来的人们不再心里“堵”了。

这种悄然的改变,与一个“试点”的开启有着密切的关系——

保山市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2%,总人口254万,机动车保有量72万多辆,机动车驾驶人66多万人。全市二级以下道路占道路总里程的97%,大多道路坡陡、弯急、谷深,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道路路面等级低,交通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极为缺乏,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人车路矛盾较为突出。滞后的道路条件和不完善的管理机制,致使农村道路交通成为全市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难点是什么,出路在哪里?“保山市结合实际、辩证施治,着力构建和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在全力推进派出所交警中队正规化建设的基础上,以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和车驾管服务为切入点,引入市场思维,利用市场机制,在社会机构中来寻求和建立一支道路交通安全员队伍,推行安全员工作机制。以此为基础,在全市全面试点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保山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丁自生如是说。

20156月,云南省公安厅将保山市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列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第一批试点项目。保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与保险行业协会及各保险公司开展深入调研,制定下发了《保山市农村地区快处快赔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保险协会及12家财产保险公司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领导机构,依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员工作机制和道路交通事故微信自助处理两大平台,联合保险协会和各财产保险公司广泛设置快处快赔服务点,建立工作微信群,充分发挥交通安全员地熟、人熟的优势,当好当事人、保险公司和事故处理部门三方“中间人”。

为更好地开展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保山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在社会机构中来寻求和建立一支道路交通安全员队伍,推行安全员工作机制,打造一支“有组织、有保障、有目标、有责任”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辅助力量。

“整个快处快赔的关键人员是交通安全员。”保山市交警支队宣传大队大队长方丹介绍说,“我们的交通安全员都是本地人,经过相关交通道路工作、保险业务等培训后,持道路交通安全员、车驾管代办员和保险营销员‘三证’上岗的,主要协助配合一些道路交通执法,落实交通管制等工作,像农村地区的车辆检查、数量登记、黑车黑户排查清点,劝导交通违法行为,代办一系列车驾管业务,同时在卖保险和登记基础信息的时候就着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他们人熟、地熟,办起事来也方便麻利。”

 看似简单的只是“招聘了一支安全员队伍”,但这一重要环节的介入,使整个快处快赔工作让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工作发生了彻底地蜕变。

 

试点,释放畅行新能量

 

昌宁县是保山通往临沧、大理的重要交通枢纽,辖区内山区大多道路通行条件差,农村交通状况复杂。

20158月份起,昌宁县公安局针对辖区实际和交通事故发生后赶赴处置交通事故时间长、理赔手续繁杂等问题,在全省、全市率先以“三个”创新模式推行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

建立“快处快赔为你服务微信群”。为解决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过程中证件及相关资料收集不及时等问题,该微信群真正成为了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的绿色通道。微信群的26名交通民警、32名保险公司查勘员、81名交通安全员、15个车辆维修企业负责人全天候在线为交通事故当事人提供服务,事故处理民警可以通过微信群有效引导事故当事人处理事故,多家保险公司可以同时开展公开损坏车辆定损。

打造“多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员”。昌宁县公安局为确保交通安全员履职到位,筹资15万余元,为交通安全员统一配发了服装和装备,制作了《上岗证》,印发了便民联系卡,统一了全县30个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中心外观标识。通过与司法局、价格认证中心、保险公司、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等相关单位和企业通力协作,加强以道路交通事故协助处理、人民调解、车驾管业务代办、保险营销、定损理赔等专业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打造集“事故协理、保险查勘、定损理赔、车辆报修、人民调解”五项职能于一身的交通安全员队伍。

搭建“快处快赔共赢新平台”。搭建了交警、保险公司、道路交通安全员、事故当事人四方共赢新平台。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只需在道路交通快处快赔服务中心就可以“一站式”完成事故处理、保险理赔、维修服务、送车上门等快处快赔流程,做到轻微事故发生后交警不用出现场、安全员开展工作有报酬、交通事故当事人得到快速理赔、满意而归。

“安全员的收入完全有保障。除了固定收入以外还有绩效收入,保险公司提供300元底薪,办理的保险业务提成、代办车驾管业务费用、协理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出快赔案件补助保障收入,安全员每月人均收入也是3000元左右,确保了安全员‘在得住、养得活、干得好’。再说昌宁的道路基本属于三级以下低等级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压力也非常大,交通事故每年都有,警力也是有限。现在有了安全员的加入,我们的工作效率确实提高了很多,村民和受益群众也很配合和支持。”昌宁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副大队长李冰峰说。

在柯街快处快赔点负责办理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勘查员小谢表示:“安全员工作和农村快处快赔机制的推行,拓展了我们保险公司的业务,扩大了保险覆盖面,增加了收入,还减少我们事故勘查理赔的成本,缩短了赔付时间,不仅方便群众和交警,对我们保险行业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实惠的事啊!”

自推行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以来,昌宁县共设30个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中心,目前运行井然有序。至今年7月,全县累计办结使用快处快赔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共1092起,占简易事故总量的49.77%,累计1900人次群众受益,为当事人节约费用达26万余元,通过回访群众满意度到达了100%,实实在在地在广大农村地区释放了“多、快、好、省”的大能量。

 

快处,热区呈现新和谐

 

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是保山市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的试点地区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20149月,高黎贡山交警大队在这里组建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员队伍,开展农村道路安全员工作初期,共有14名农村道路安全员。20158月,高黎贡山交警大队与阳光保险全面建设农村道路交通工作合作机制,对农村安全员队伍进一步夯实。截至20167月,辖区共下设6名片长,57名农村道路安全员。

高黎贡山交警大队大队长李寿贵介绍:“我们这里少数民族多,社会文化差异大,安全员来自农村,可以充分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安全员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员、宣传员、保险营销员、理赔员、道路交通事故协理员和车驾管业务代办员的‘六员’职责落实到位。日常除了对安全员加强培训外,我们让安全员随警到队里学习,多掌握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还建立了‘点、片、面’和‘点对点、片对片、面对面’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这样更细致的层层划分也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进一步促使安全员的职责全面履行。”

潞江镇面积790平方公里,辖29个村(社区),常住人口80000余人,机动车数量3.7万辆,辖区农村道路包括沪瑞线、丙瑞线、蚂黑线三条主要道路及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下辖的县、乡、村道路,道路总里程613公里,其中国道39公里、省道83公里、县道41公里、乡村道路450公里,是保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农村地区之一。交通安全员“走村入户”地开展辖区人、车、路的户籍化摸底管理,帮助当地群众办理机动车保险业务、代办车驾管业务、收集道路路况信息、协助处理交通事故并参与路面执勤、劝导群众安全文明出行。据统计,目前交通安全员共摸底排查登记摩托车27000余辆,微型面包车159辆,拖拉机2600余辆,机动车驾驶人13390余人,代办车驾管业务132起,办理保险业务796笔,提供路况信息325条。

为了更好地负责对辖区试点工作的指挥、协调和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导,高黎贡山交警大队在小平田中队设立快处快赔服务中心,辖区29个行政村设立快处快赔服务点。根据辖区内机动车分布情况,在潞江镇移民新村片区设快处快赔服务示范点,创新模式将快处快赔服务、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示范单位、交通安全宣传广播站三点合一,由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员履行快处快赔工作职能。

20159月全面推广交通安全员制度以来,依托安全员按照距事发地就近原则,使正常处理需要花费23个小时才能完毕的道路交通事故,只需要不到30分钟的时间就可完成处理及赔付,最大限度地压缩了到达事故现场的时间,节约了资源成本,既解决了警力不足的问题,又方便了人民群众,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和好评。

在小平田交警服务中心,一位名叫周永攀的28岁小伙子说道:“我是潞江镇三达地村人,20149月通过招聘成为一名交通安全员。我觉得这份安全员的工作好啊,卖保险有收入,办理轻微事故快处快赔案件有补助,帮老百姓代办检车、落户那些还有代办费,生活有了保障,我们做事也就有信心了。”

目前,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交警大队辖区内的安全员共建立机动车基础台账29759条,驾驶人基础台账13390条,车驾管理业务代办132起,保险业务办理796笔,单独办理“快处快赔”交通事故49起,进村进校、集市街天、重大节假日宣传70余次,依托固定、移动式劝导站进行安全劝导760余次。

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员机制在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的推行,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地区路面交通秩序,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农村地区交通管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创新,畅行保山在路上

 

 “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员机制的推行,是全市在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探索和创新,也是解决农村地区交通安全‘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具体举措,它实现了交管部门、保险公司、人民群众、安全员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局面,很好地解决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的问题。”保山市公安局局长唐云泽在提到快处快赔工作的成绩时说。

“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开展以来,在我们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辖区内体现出了综合的社会效益。这是机制上的创新。”李寿贵说,“这种效益具体表现为:摸清了农村机动车的家底,做到人熟、车熟;群众得到了实惠,因为减少了交通事故处理的赔付环节;释放了交警的压力,解决了过去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让有限的警力有更多的时间来改善其他的服务水平;农村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事故发生率明显减少;保险公司的收入明显增加,降低了业务成本。”

据统计,20159月交通安全员制度工作开展以来,协理交通事故1710起,处理快处快赔案件2480起。完成排查登记机动车10多万辆,排查登记驾驶人9.5万余人,劝导各类交通违法8000余起,办理车驾管业务3.6万余起,办理保险业务5.4万份。

在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交巡警大队小平田中队的办公楼三楼,有一个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室。这是保山交警系统设立的第一个乡村警示教育展室。展室采用图片、文字、影像等形式,详细介绍有关交通法律法规、辖区交通事故特点重点等。同时,采用汉语、傣语两种方式进行介绍。要求辖区内所有机动车驾驶员及申请机动车驾驶证考试的学员必须到这里参观学习,进行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目前,已经有400多人在这里接受了警示教育。

   “我们计划在所有乡镇设立这样的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展示室。”方丹介绍说,“这也是由快处快赔工作衍生出来的一种创新。” 如今,“政府主导,部门负责,派出所交警中队为主力军,交通安全员为方面军,整体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农村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在保山已经基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