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镇两乡群众的好朋友

    2016-10-20 10:37:15

五镇两乡群众的好朋友

——记江城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穆家良

 

记者 周建英

 

在交流中,穆家良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为人极其随和、实在。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朴实简单的价值观:“无私奉献”,并用了大半生来践行。

 

穆家良现为江城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1964年生,土生土长的哈尼族,一口流利的哈尼语和彝族话与老百姓交流起来,先有了一种亲和力,加上他从小就在民歌里泡大,要是碰上了投缘的民间歌手,他一亮嗓门就对上了,他是江城县52乡群众心中的亲人,与群众保持长达几十年的真挚感情。

 

把群众当家人

 

虽然穆家良没办过什么大案要案,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经历,但江城县52乡的很多群众都认识他,并亲切地称呼他为“阿黑哥”。

江城县公安局局长陈仲荣说,穆家良和老乡们的感情很不一般。他的家里从来都不上锁,因为老乡们随时都会来,为了方便大家食宿落脚,他就24小时开着家门。

穆家良家的客厅里,除了1个沙发和1套木椅之外,最多的是小竹凳子,因为常常“高朋满座”。穆家良不好意思地说,家里别的电器没有,但冰箱却有两台。“老乡们每次来,都会给我带一些猪脚、鸡等土特产,我只有再添一台冰箱来摆放这些‘心意’了。”如果不接受老乡们的心意,人家会生气,直接扔下就走了,他只有把这些土特产冰冻起来用于招待再次光临的老乡们。穆家良家里碗筷也多,有六七十套碗筷,“足够摆三四桌。”

原来,在乡镇工作的时候,穆家良与老乡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他被调到县城工作后,与老乡们继续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大家都把他当成在县城里的“亲戚”,来县城时都会来看看他。

去年的“丢包”狂欢节期间,许多群众到县城玩,晚上有的人没去住旅馆,12名群众就到穆家良家借宿,睡沙发、打地铺,大家很自然地仿佛到了亲戚家一般。

穆家良还记得好些年前有一次,江城县里组织发放谷种,52乡的老乡们都到县城领谷种,很多人都来到家里。那天,来家的老乡实在太多,从早上到黄昏,吃了10多个罐头、40多斤酒,家里的咸菜全部被吃光,前后一共煮了8锅饭。

“以前,老乡们对我非常好,现在他们到县城了,我肯定要热情招待。”这样的话,穆家良对妻子说得最多,妻子也特别理解他对老乡们的这种感情,有空了就帮他一起热情地接待老乡。夫妻两人一起上班时,就把老乡留在家里休息,老乡们都知道“阿黑哥”家的米在厨房、酒在柜子、猪脚在冰箱,饿了就自己做饭,没菜就出去买。

 

用真心换取信任

 

1983年,穆家良高中毕业,成为了一名教师。1984年,江城县各乡镇开始设立派出所、工商所和税务所,对警察这个职业从小向往的穆家良参加招考并顺利成为了一名警察。3年的脱产培训结束后,穆家良被分配到了离家很远、治安状况复杂的国庆乡。年轻的穆家良舍不得离开一手将自己带大的哥哥,他犹豫了。在大哥的鼓励下,穆家良带着简单的行李上路了。

当时,国庆派出所里加上穆家良只有3个人,其中1名老民警身体还不好。刚到国庆派出所报到的那天,穆家良在路上无意间听到一名中年男子在报案途中与熟人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让穆家良听了以后很不是滋味。“这么火急火燎的,你要去哪儿?”“我家的8只鸡全被偷了,我要去派出所报案!”“找国庆派出所?你还不如跟树桩报案!”当时,路过的穆家良听到这段对话后猛地停住脚步,他连忙上前拉住老乡说:“阿叔,我就是派出所的,走,我跟你去看看!”经过走访,穆家良了解到,当地有一个盗窃团伙,小到锅碗瓢盆,大到耕牛家畜,国庆乡所有村寨无一幸免。看着群众愁苦的脸,穆家良暗下决心,一定要还大家一个安宁清静的乡镇。

为此,穆家良开始走村串寨地了解老乡们的损失情况,搜集线索证据。经过与上级领导请示汇报,穆家良得到了同事的支援。在此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穆家良和同事们走遍了国庆乡的各个角落,这段时间里,他和同事们搜集了该盗窃团伙隐藏在山头、田地、牛圈甚至是厕所粪池里的盗窃证据,更收获了老乡们的信任和支持。

最终,穆家良和同事们将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如数抓获,涉案的8名团伙成员均被判刑,为村民挽回了经济损失20余万元。“这个小伙子是能办事的!”村民们对派出所和民警的信任又重新建立起来了。

案件侦破后,穆家良却病倒了,得知消息的乡亲们纷纷背上山果、鸡蛋、母鸡来看望。穆家良一再拒绝,他说:“老乡们也不富裕啊。”一名老乡说:“你在我们寨子呆了那么久,坏人都不敢来了,我们要好好感谢你啊!”

 

用群众的语言跟群众说话

 

曲水乡大绿满全寨子有200多户、500多人大都是哈尼族。当时,这个寨子的农民与橡胶公司的磨擦频频发生,穆家良和工作组到寨子里做工作,几天下来,工作组与村民说不上一句话。穆家良想了想,只能找寨子里的老党员,于是,带着一组人员来到了老党员刘继先家。

进了家门主人却没有招呼,穆家良用哈尼话说:“你是党员,我们到你家坐下来,说说话总可以吧。”刘继先却冷冷地说:“你们一来就是六七个人,是不是怕群众打了你们。”“打?我们不怕,你是共产党员,我们也是共产党员,难道还有共产党打共产党的道理?再说了,我们是笑着走进你家来的,来听取你们对政府的意见的。”

“听意见?难道政府也会有错?”刘继先尖锐地说了一句。

刚坐下来,刘继先就向他发出了一连串的提问。

穆家良并没有反驳,说:“你问得好,我们这次来就是来纠正错误的,我们把协议都带来了……”可是刘继先连看都不看,转身拿出了一瓶自家酿的酒,接着摆出了几个杯子,要大家喝。

就这样,他们从早上8点一直挨到了晚上8点,喝了酒,也说了无数话,最终刘继先才在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后面陆陆续续签定了大绿满200多份协议,从此,穆家良和200多户哈尼人都交上了朋友。

这事才完,穆家良又被火急火燎地派到了另一地木嘎的几个哈尼族寨子做群众工作,橡胶公司的职工与农民的矛盾剑拔弩张,有农民说,补偿也不要了,只要自己的林地,要铲除数十万亩胶林,而橡胶公司的胶工有年轻人已经准备好了长刀棍棒。

穆家良去了,他用哈尼话试图说服一个带头的年轻人停止行动,年轻人回答说:“你叫哪一个先停,你叫我们停了,伸着脖子等着人拿刀砍啊?”

“大家都退后一步,棍棒不就碰不到一起了吗。”

“要不碰,除非这些公司的人滚出曲水去,要不就没个完。”

……好说歹说,年轻人的冲动虽然暂时被强压了下来,穆家良和工作队员还是不放心,只好到胶林里埋伏下来蹲守。几天下来,胶林总算保住了,胶工与农民之间的冲突也避免了。

穆家良参加工作队一去就是两年多,走遍了大绿满所有的人家,谁也不把他当外人看,有什么大小事首先找的是他,有进城摩托违规停放被交警罚了款的来找他,生病住院的来找他,孩子考上大学筹学费的来找他,有时,大绿满的乡亲们相约进城,一去就是十几个人,穆家良就在家里打地铺安顿他们,妻子开玩笑说:“我们家都成了大绿满办事处了。”

穆家良“家窄只要人心宽,我在曲水的工作之所以还有点成绩,都是这些哈尼同胞在帮我呀。”“党培养了我,单位培养了我,我会尽我所能做好一切。”这句话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