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连管边控边有新招(一)

    2016-10-28 10:26:36

 

开创境外禁毒新模式 创新境外追逃新措施

孟连管边控边有新招(一)

  通讯员 何先瑞

孟连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素有“边地绿宝石”、“龙血树故乡”美称。县内聚居着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体的21个少数民族,全县6个乡镇中有4个乡镇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接壤,国境线长133.4公里。

“近年来,针对孟连县治安现状和国境线长的特点,孟连县公安局创新队伍正规化建设,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通过素质强警提高队伍战斗力、国际合作开创禁毒新模式、先行先试交管工作出亮点、刑侦利剑维护边境新秩序、境外追逃经侦屡屡破大案,有效维护了边境和谐,提高了边境民族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孟连县公安局局长吴国龙说。

 

素质强警提高队伍战斗力

“孟连县公安局通过加强三个建设,狠抓政治建警工程,提高队伍向心力;推行三个制度,狠抓素质强警工程,提高队伍战斗力;突出三个环节,狠抓作风律警工程,提高队伍执行力;围绕三个方面,狠抓关爱暖警工程,提高队伍凝聚力;办好三个栏目,狠抓文化育警工程,提升队伍影响力等‘五项工程’为抓手,探索创新队伍正规化建设,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为公安工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谈到素质强警时,吴国龙开门见山地介绍,在提高队伍向心力上,通过加强党委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狠抓政治建警工程;在提高队伍战斗力上,通过推行业务技能培训制度、练兵比武制度、考察学习制度,狠抓素质强警工程;在提高队伍执行力上,通过强化建章立制、警示教育、日常监督,狠抓作风律警工程;在提高队伍凝聚力上,通过生活上关照民警、工作上关爱民警、政治上关心民警,狠抓关爱暖警工程;在提升队伍影响力上,通过办好《边地警艺》、办好文体运动会、办好《孟连警讯》栏目,狠抓文化育警工程。

“通过狠抓‘五项工程’,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激发了队伍生机活力,孟连公安队伍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吴国龙说,近年来,孟连县公安局的队伍建设考核连续四年名列全市前二,涌现出了全省第三届“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虢豇宏、2014年度“云南省法制新闻人物”李文宏、全省第四届“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提名奖岩儿、2015年度全国好警嫂叶崩龙等一批先进典型,1个集体和2名个人荣立一等功,1个集体和10名个人荣立二等功,2个集体和30名个人荣立三等功,多名民警被市、县公安机关嘉奖。

“同时,队伍建设也为孟连公安工作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县公安工作综合考评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三。孟连县公安局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全国、全省执法示范单位。”

 

国际合作开创禁毒新模式

“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各类毒品120公斤、涉毒车辆2辆、冲锋枪1支、手榴弹两枚、制毒物品液体94公斤和片剂120公斤,成功打掉了一个境外从生产加工到地下交易的毒品贩卖团伙,彻底粉碎了一个境内外贩毒分子互相勾结的贩毒网络,开创了境外缉毒先河,彰显了中国警察威严。”

419日,在省公安厅禁毒局、普洱市公安局的支持下,孟连县公安局在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司法委警察局的协助下,成功侦破了“2016.2.02”特大跨国贩卖毒品案。

孟连毗邻“金三角”,与佤邦山水相依,没有天然屏障,各种民间小道遍布边境沿线,双方边民来往频繁,管控不便。

“在长期的生死较量中,境内外毒贩变得异常狡猾,贩毒渠道更加隐秘、藏毒手法不断翻新、武装贩毒日益突出、对抗程度更加激烈,给打击毒品犯罪带来极大挑战。”孟连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黄海超介绍,多年来,很多毒枭为了逃避打击,躲在境外制毒贩毒,成为打击的重点和难点。

今年22日,孟连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获悉:一名江西人在佤邦向一名叫“张老三”的境外男子购买了大批毒品,准备走私入境进行贩卖。孟连县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摸清了该团伙准备将毒品化整为零、分批入境的消息。

“毒品一旦分批入境,打击难度大,更难以将贩毒团伙一网打尽。”为此,专案组决定将战场转移,同时启动双边警务协作机制。孟连县公安局副局长姚德亮和禁毒大队副大队长李国云多次协助佤邦警方侦破大要案件,与佤邦警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多次沟通后,得到佤邦警方的大力支持配合,派出警察与中方联合开展案件侦查。

415日凌晨,“马仔”宗某某在佤邦的勐冒县落网,查获毒品118公斤。之后,“张老三”躲到130公里外的老岳父家里躲藏。经过不懈努力,419日,“张老三”被捕归案,在其家中查获大量毒品,“张老三”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吴国龙谈起此案时,高兴地说:“在深化公安改革中,孟连县公安局针对边境缉毒实际,加强了和周边国家的警务合作机制。这次铲除的特大贩卖毒品案,为今后边境缉毒走出了一个新模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