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渡龙街
2016-12-29 10:39:44
佯渡龙街
文/李宏荣
龙街渡,位于元谋县江边乡龙街村,欢笑的金沙江水从龙街渡口日夜奔流。
千百年来,龙街渡不仅是川滇茶马古道上的一个要津,也是沿江百里商贾往来的古渡口,每天从四川凉山一带入滇的马帮商人从龙街渡口过江,然后途经武定、富民、昆明等地贩运茶叶、食盐等生活用品,一年四季那清悠的马铃声和匆匆的马蹄声打破了深山峡谷的沉寂,也给龙街渡带来了繁荣生机。龙街渡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战略要地,远在蜀汉时期,诸葛亮南征曾经三次由此渡江。公元128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缅甸,就是从龙街口西行出境。
1935年5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一师的先头部队赶到龙街渡,川军在江对岸开枪射击,使红军无法接近金沙江边。在红军没有赶到龙街渡前,川军和龙街的民团们接到毁船封江的命令,便把龙街渡一带的船只烧毁。当红军赶到龙街渡时,没有找到一条可渡江的船。红军赶到江边后,就立即投入了激烈的战斗,一边用重机枪还击对岸之敌,一边用竹子和木板扎伐子,准备趁夜强行渡江。那夜,夜色漆黑,江阔水急,强渡金沙江的计划没有实现。
虽然红一军团没有在龙街渡顺利过江,但作了佯渡,拖住了尾追的敌军主力,在军事战略上给敌人造成错觉,把天上的敌机和地上的尾追敌军主力吸引到龙街渡,为掩护红军主力从皎平渡过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5月6日晚,红一军团接中央军委“务必不顾疲劳,于七号兼程赶到皎平渡,八号黄昏前渡江完毕,否则有被隔断的危险”的电令,红一军团星夜从江边村后的水缸坡和马脖子坡翻越东山向禄劝县的皎平渡急行军,最后顺利渡过了波浪滔天的金沙江,走上了北上抗日之路。
红一军团在元谋龙街渡的那几天里,广泛宣传革命道理,与各族人民结下了军民鱼水情,使那些躲在大山里的穷苦人民纷纷返回家园,有的帮红军舂米、挑水、做饭,有的给红军洗补衣物,为红军带路和运送物资。15岁的红军战士邱太明,从江西参加长征到元谋县龙街,生病不能起床,红军连长将邱太明留在村民刘思杰老人家里养病。红一军团走后,国民党清乡团进行大屠杀,刘思杰把邱太明背到财神庙里隐藏起来;滇军到龙街,又急忙把邱太明背到山箐里躲藏,中央军来时,又将邱太明背到龙王庙佛像后躲藏,并为邱太明治好病。
红军在元谋江边龙街渡写下了:“工农团结起来,不交一分钱给区、乡公所!”“组织抗捐军,反对苛捐杂税!”“不替卖国贼军阀打仗,当红军打日本去!”等语,当国民党军队再次进行清乡时,龙街的穷苦人民为了怀念红军,用泥巴把红军标语糊起来,直到解放后才把泥巴取开,使龙街渡口遗址及红军标语至今尚存。
1981年3月,龙街渡的红军标语被楚雄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州、县、乡等有关部门先后拨款进行了11次修缮,使红军标语完整无损地保存至今,成为了楚雄州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阵地。2005年3月,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旅游局等13个部门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作者单位:武定公安消防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