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精准扶贫新路径

    2016-12-29 10:49:42

走出精准扶贫新路径

 

/  耀      罗启荣

双柏县公安局通过警务资源的成本核算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防住一起案件要比破获一起案件划算。

 

 

“在景谷县公安局精准扶贫工程中,扶贫工作队积极出谋划策,带领我们走出去参观。现在,我们积极改造生态茶,成立了核桃加工厂,逐渐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村民周小波高兴地说。

 

 

“扶贫攻坚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十三五’发展中最重要一环。同时,也是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脱贫的关键期。因此,景谷县公安局采取五个措施,通过抽调精干人手组成扶贫工作队、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从宣传发动到提升群众致富技能、抓好扶贫产业对接、抓好精准扶贫等工作,切实推动了扶贫攻坚和‘脱贫摘帽工程’。”景谷县公安局局长邓建祖介绍。

 

组建精准扶贫工作队

 

永平镇党委副书记、箐门口村第一书记侯朝和是景谷县公安局扶贫工作队队长,几年来,一直扎根在扶贫点,对辖区的情况了如指掌。

周小波是箐门口村委会芒竜村委会的茶农,自己种植了千亩茶园,也在几年前成立了景谷鑫耀茶叶合作社,合作社茶农的种植规模达到了3000亩。“但是,因为前几年茶农施用化肥和农药,影响了茶叶品质,茶叶既找不到好销路,也卖不出去好价格。村民种植的800多亩核桃,也因缺乏管理导致品质不好,没有收购商进来。”

“自从侯队长和扶贫工作队来箐门口村委会以来,民警深入村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针对建档立卡户实际情况,帮助解决贫困户急需的问题。经多方协调,组织了31000余人次的茶叶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群众的茶产业真正得到提质增收。”

侯朝和之前就是新农村指导员,一直扎根贫困村寨。自去年9月份景谷县公安局组建扶贫工作队以来,侯朝和又和来自政工室的孙速成、交警大队的李东魁、永平派出所的张富光、边疆派出所的杨勇,5个人开始了脱岗扶贫工作,长期扎根在公安局帮扶的三个村委会:箐门口、芒怕和崴里村委会。

在蜿蜒的澜沧江畔,海拔1700米的山顶上,矗立着一个以彝族、拉祜族和傣族为主的民族村寨,这里是芒怕村委会的新平掌村民小组。早些年,村里出去的路都是一条蜿蜒的土路,坎坷难行。遇到阴雨天,连拖拉机都进不来、出不去。

因为村里没有通往外界的路,所以群众送孩子上学、买卖农副产品都困难。雨季来临后采摘的菌子,村民也没法及时卖出去,只好烤干了再卖。至于其他的致富之路,更是连想都不敢想。久而久之,不少群众就养成了等靠要的毛病。

芒怕村委会居住着7个少数民族,有14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7102653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08899人,村里有茶叶、核桃、烤烟和养殖、种植产业。因基础设施差,导致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扶贫工作队了解芒怕村委会的贫困情况后,协调修建了通往新平掌村民小组的水泥路,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

 

提升群众致富新技能

 

永平镇崴里村委会属于半山区,距离永平镇56公里,县城106公里,海拔1010米,年平均气温17.8℃,年降水量124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蚕桑、桔子等农作物。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采集松脂为主。

“虽然崴里村降水丰富,适宜于种养植。但是,多年来民族群众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致富之路。”崴里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刀光荣介绍,之前,村里也种植过芒果,但因为树龄较长,导致树大果小,而且种植的五六百亩芒果都是零星种植,不成规模。因为芒果品种老化,种植的芒果卖不出价格来。所以,村民们更懒得管理了,随意芒果自然生长。

崴里村委会有254户群众,其中一半是贫困户。在公安局扶贫工作队的鼓励和支持下,今年4月份,刀光荣组织村民去景东县参加新型水果的养殖培训和参观,获益良多。

“现在,引进新型的芒果种苗和嫁接成了大家的共识。参观学习回来后,群众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准备再增加六七百亩的芒果种植,和之前的芒果连成片,形成规模。”现在,村委会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申请到了芒果改造经费,已经开始对树龄较长的芒果树进行改造。

在参加过两次大规模的培训后,崴里村委会的贫困群众掌握了很多致富新技能。如今,“山上种果、山下种豆”,已经成为民族群众的共识。

刀光荣介绍:“另外,无筋豆也是只有3个月周期的优质蔬菜,公司收购价格也是每公斤2元,亩产也能达到20吨。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方式,给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很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劳力,现在都回来参与村里的种养殖了。”

 

产业扶贫无缝全对接

 

箐门口村委会附近的缓坡上,一栋栋安居房正在紧张地施工。这里是箐门口村委会骂过二组和骂过三组的安居房建设工地。之前,这两个村民小组住在距离这里2公里的山坳里。因为那里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所以在扶贫工作中,扶贫工作队争取到了将这两个村民小组整体搬迁的项目。

侯朝和介绍,现在正在紧张施工的安居房,到11月底将全部完工,元旦前民族群众将全部搬进去。“对于搬迁群众的牲畜饲养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前也都做了整体规划。再过两个月,这里将街道整齐,路灯通明,一个崭新的民族村寨将出现在大家眼前。”

余小明个子不高,今年才24岁,但已经在箐门口村委会担任了4年的副主任职务,也见证了近年来公安机关在扶贫攻坚中给民族群众带来的帮助。他说:“在督促安居房建设和整村搬迁建设中,扶贫工作队民警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经过五六次大规模的种养殖培训,鼓励民族群众走出去,从外面学习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增强群众主动致富的信心。为民族群众引进了适于种养殖的产业,将这些产业和民族群众实行无缝对接,让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致富门路,让群众尝到了甜头。”

在推进景谷县“脱贫摘帽”工程中,景谷县公安局挂钩了永平镇的687户建档立卡户。为了确保扶贫攻坚工作取得彻底成效,公安局在派出5名民警脱产帮扶挂钩的3个村委会外,局党委和全局200多名民警,均各自和自己的帮扶对象结对子,形成了全局全力帮扶贫困户的氛围。同时,先后分三批进行入户调查,摸清了建档立卡户的实际困难和帮扶办法。

在争取到相关经费后,不是像以前一样分到各家各户,而是集中起来这些资金,鼓励群众组建农业合作社、茶叶合作社、核桃加工厂,帮扶这些村集体和合作社带动全体群众发家致富。同时,将这些资金作为原始资金,为群众送去猪仔、果苗,为群众铺开一条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