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观察

    2016-12-29 12:26:06


ATM转账可“反悔”维护的是群众利益

环球网: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全面加强账户实名制管理、银行卡业务管理和转账管理。自2016121日起,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个人通过自助柜员机转账的,发卡行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资金转账。在发卡行受理后24小时内,个人可以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

结语:这样看来,就算今后万一被骗了,在转完账后还能“反悔”,让骗子们亲眼见证“煮熟的鸭子飞了”。此消息一出,不少人都表示热烈欢迎,也有些网友质疑延时转账对防骗没用,因为骗子会诱导受害人使用实时到账功能进行诈骗。其实,ATM机转账延时,只是防止电信诈骗的一道屏障,对降低电信诈骗的发案率肯定有帮助。不管它的效果如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值得点赞。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农耕文化的起点

《光明日报》:当地时间201611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结语:“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但不是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的终点,申遗并非单纯追求一个“非遗”的名号,只是表明世界对我们这个非物质文化予以了认同,某种程度上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任何一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申遗,终点在于保护与传承,这才是申遗成功之后最该发力的地方。从另一方面说,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有许多途径,如文学途径传播、教育途径传播、活动途径传播等,通过申遗这个过程来传播,也是一种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