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楼警长”的那些“网事”

    2017-01-22 15:33:43

“古楼警长”的那些“网事”

 

/段亚玲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是“古楼警长”,网民们则把他叫做“我们的警长”;现实中,同事们喜欢用“李哥”来称呼他。他是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网安大队民警李正平。

 

这个49岁的老民警,因为丰富的从警经验和对网络世界的熟稔,加上踏踏实实地办每一件实事,让他赢得了网民的一致赞誉。在玉溪本地网站“高古楼网站”搭建的网上警务室里,李正平事无巨细、耐心回答每个网民的问题。

 

古楼警长的一天

每天早晨,李正平都会早早地从家出门,骑自行车去上班,他一边呼吸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清新空气,一边还可以锻炼身体。路途中,遇到熟人就会聊几句家常。

早上八点钟。李正平静静地坐在电脑前认真地浏览网站,将网页上所有条目逐一过目,检索着网上的非法信息,同时还耐心地解答着网友们的各类问题。网上的信息、发帖、跟帖、本地信息调查核实及回复都是由他负责。虽说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但是他往往都在工作时间之余还在为网友们解答,有时甚至连午夜时候都还在工作。

长时间久坐疲劳的时候,他也会起来走一走,看看门前自己精心养育的植物,给它们浇浇水。这些花草都是他亲自照料的,在李正平眼里,花草有生命。在虚拟的网络上,他也认为,每一个昵称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人。

收到网友的信息后,李正平就会及时打电话进行调查、核实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又在帖子下跟帖回复,他的耐心出奇的好。他说:“因为经常站在网友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所以特别能理解网友的情绪和做法,所以我会尽量考虑他们的处境,给出他们合理合法的建议。”真诚的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有些在网络上认识的网友,现实中也会逐渐变成他的朋友。

时刻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还经常加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24小时,不分节假日,没有全身心完全放松的休息,对他来说,工作和生活早已融为一体。家人也从开始的不理解,慢慢也支持了,他说:“毕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路上不管遇到多少挫折和不理解,但只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他一直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

 

“我们重视每一个网民”

2009年,为顺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需要,李正平负责起网络工作。他一干就是7年,从开始的不懂电脑到现在的“网络大V”,李正平付出了许多……

李正平是出了名的好学踏实。由于工作的需要,李正平必须要接触电脑,几乎无任何电脑基础的他,“疯狂”学习各种电脑知识。李正平钻研电脑业务废寝忘食的故事至今流传:2005年,时任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的李正平负责监管娱乐场所。这些场所装有监控探头,警方不时需要调阅这些视频资料,但由于各家娱乐场所的播放软件格式不同,转换起来非常麻烦。

于是,每天下班后,李正平就留在办公室学习电脑知识。有一次,第二天早上8点上班时,一位同事进办公室发现李正平已经早早坐在电脑前了。“来得真早啊!”同事跟李正平打着招呼,这一声招呼惊醒了李正平,他抬手一看手表,“哟!这不刚下班吗?怎么又到上班时间了?”原来他在办公室待了一个通宵。

2010年,红塔分局开始尝试新的社会管理模式:虚拟社会管理。当年1124日,在当地人气较高的“高古楼网站”开通警务室,李正平注册的网名是“古楼警长”。

网上社区警务室刚开通时,形势并不乐观,“很多网民都说我们是做秀来着”,网上一片嘲讽、奚落。作为当时的负责人,李正平的态度是“不扣帽子,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有足够的信心来赢得网民的信任,“需要一点时间来证明,让网民看到,我们确实是在干活的”。

慢慢地,有网民开始觉得这个网上警务室在玩真的了。一位网民反映,从昆玉高速入口进入玉溪市的一个派出所指示牌坏了,“古楼警长”当即向上级领导汇报。领导批示后,不到四天的时间,这个派出所的指示牌就被修好。李正平赶到现场拍下修好后的指示牌,将新、旧指示牌对比照片放到网上。“这表明我们已经以实际行动,来响应网民反映的情况,不是来做秀的。”

然而,网民并不买账。另一位网民跟帖说,指示牌并不是街上的那块,而是悬挂在楼顶的指示牌。李正平到现场一看,虽然这位跟帖网民和此前网民所说的指示牌并不是同一块指示牌,但他还是立刻将此事向上级汇报。红塔分局随后决定,在辖区范围内,彻底清查破损指示牌并统一更换。

通过点滴积累,一件件地为网民办实事,几个月后,高古楼网上警务室已经看不到奚落。“我们重视每一个网民。”李正平说:“网民反映的每一个问题,只要在管辖范围内,我们一定尽力解决;对于超出管辖范围内的事情,我们也会尽量协调相关部门。实在解决不了,我们也会给网民一个答复,取得谅解。”

 

建立警民网络良性互动

网络信息浩如烟海,且隐蔽性比较强,一些虚假信息不容易被甄别,必然会加大办案难度,但在李正平看来并非如此:“自己几乎没接到过虚假的线索。信任,是在一件一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中建立起来的。接到网友爆料后,我将网友信息转到对应的属地派出所、办案部门等相关负责人,同时,我会把事件处理进展情况时时发布到网上,及时反馈给网民。网友看到了自己提供的线索被相关部门采纳并及时做出处理,就会感到被重视,时间长了,彼此的信任就建立了,有时网民甚至主动将真实姓名及电话提供给我们,这大大方便了警方的调查取证。网络媒介这个大的平台给民警和群众架起了很好的沟通桥梁。”

“玉溪三个乞讨小孩怀疑被人操控”的新闻出现后,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李正平经过核实后还原了的真相:“其实只是一件很普通的案件。刚开始看到微博上出现爆料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儿童可能被控制,更严重的就是有幕后操作团伙,借助这个方式转移视线,拐卖儿童,那么就是一场比较严重的刑事案件了。于是在第一时间就通知了相关部门。很庆幸,事件并非如此,只是孩子父母为补贴家用让他们去乞讨。最后,我们对孩子父母进行了耐心劝说,希望还是能让孩子以学习为主,别让他们小小年纪就有过重的压力。”

2016914日,在玉溪“高古楼”网站上,出现了一个标题为“现在的交警是吃干饭的吗?”的帖子,一名网友对近期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案中交警的做法以及协调赔偿3万元安葬费提出质疑。

李正平与相关部门核实后,作出严正回应:“红塔交警吃的不是干饭也不是稀饭,是专业饭。”并对该网友质疑的内容给出答复:“安葬费”是交警部门根据《2016年云南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有关费用的计算标准》,以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为基础,与死者家属和肇事者调解的结果,并非警方强制判决。而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也在进行中,待调查取证工作结束后,将严格遵依法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并根据相关事故事实及责任对肇事驾驶人作出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追究,也并非像该网友质疑的“不作为”。

李正平通过7年的努力,充分证明了利用网络平台与网民互动,既有利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又能快速处理网络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警民网络良性互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奢求任何回报,只求无愧群众信任

说起 “古楼警长”这个网名的由来时,李正平笑着说:“起初成立网上警务室的时候,每个人就开始想自己的网名,最早从事公安工作的时候,我是在原州城派出所,一干就是十年,当时城区的管辖分三个片区,每个组负责一片区域,我带领几个人负责的区域,开始的时候叫我‘片长’,后面就改成了‘警长’。因为对‘警长’这个称谓有感情,也还因为要坚守高古楼网上警务室,就想到了‘古楼警长’这个名字。”

“不奢求任何回报,只求不愧对每一个信任我们的市民。”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一次,李正平和网安大队的网警们随机抽查了一家网吧,一名未成年人使用他人身份证上网,李正平出示自己的工作证表明了他的身份和来意。他向这位学生耐心讲解未成年人上网的危害,并做了科学地教育和引导,还对这位学生做了必要的登记。网络对未成年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他希望家长们都好好地留意和重视起来。

发现问题后李正平和网警们针对网吧存在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未按规定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有效身份证件问题,对网吧负责人给予了警告和罚款。他也跟网吧负责人说希望网吧加强管理,坚决抵制未成年人上网,保护未成年人。他说:“我是土生土长的红塔人,对这座城市,对这里的人民,都有无比深厚的感情。我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被好好呵护爱护,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

在红塔区开网吧的小李哥说,在他的网吧开业之前,李正平已经来这里看了四次了,对于每个安全细节都会仔细地去考虑,生怕考虑漏了什么往后带来安全隐患。网吧里有一个水池,李正平问可不可以把水池封起来,他考虑到,来上网的网友万一不小心摔倒,那就得不偿失了。工作人员明确向警长表示他们会好好防范,安排专人在那个位置进行引导过往人员。“这样的小细节,和他的工作并没有关系,但警长却注意到并及时对我们做了提醒。”小李哥说。

李正平就是这样一位虚心好学、孜孜不倦的民警,他从来不知疲惫,把本来普通且枯燥的生活过得精彩无比,他把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不仅要时刻关注人民,还要经常外出参加培训,继续不断提升自己。他一直在强调希望能通过自己去感染其他人,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