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城派出所“春晖家园”点燃新希望

    2017-01-23 10:02:38

北城派出所“春晖家园”点燃新希望

 

记者/海世梅

 

“为毒品受害者打开一扇新的家门,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找到归属,真正脱离毒品。”依托“春晖家园”工作室,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北城派出所致力于点燃社戒、社康人员内心的希望。

 

20156月开始,大营社区的一些社戒、社康人员陆续成为“春晖家园”工作室的新成员,在这里,他们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规划——戒毒、康复。

经常与吸毒人员打交道的城北派出所所长李国鉴发现,尽管派出所打击毒品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但城北街道吸毒人员群体并没有就此萎缩,甚至出现了一些吸毒人员在同一个民警手上反复被送进戒毒所的情况。吸毒人员“出所——复吸——入所”的死循环令民警们担忧,他们试图找到一种途径,“既能规范对吸毒人员的管理,也能为他们提供服务,让他们重回社会。”最终,在红塔分局牵头下,经过3个月的调研,北城派出所与红塔区卫生局、北城街道合作,在吸毒问题相对突出的大营社区成立了“春晖家园”工作室。

 

关爱汇成的“大家”

“当前社区康复、社区戒毒管理不成型、不规范,究其原因,一是吸毒人员出所后的管理混乱,二是社区康复、社区戒毒办理后期工作执行不到位,三是对社区康复、社区戒毒人员出所后的安置不到位。”李国鉴清楚,要做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这三个问题必须要规避。

于是,“春晖家园”工作室自成立之日起,北城派出所便明确了对社戒、社康人员的管理程序。“从吸毒人员被查获的第一天起,派出所就开始与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拘留所建立信息联系沟通机制,第一时间掌握吸毒人员情况。”李国鉴介绍。在吸毒人员戒毒期满后,戒毒所或拘留所会第一时间通知派出所为吸毒人员办理出所手续,按照《禁毒法》的要求,派出所对吸毒人员办理社区康复或社区戒毒手续后,交由“春晖家园”工作室进行跟踪管理。

为全面推进“春晖家园”工作室的工作,北城派出所把大营的社区民警增至两人,全面负责对“春晖家园”工作室的管理。同时,联合街道、社区,为“春晖家园”工作室配备了2名专职工作人员,并在有吸毒人员的17个村民小组设了1名信息员。

“通过各方联动,让‘春晖家园’工作室发挥出最大效能,在管理好社戒、社康人员的同时,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李国鉴希望“春晖家园”工作室能为社戒、社康人员营造出“大家庭”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操心的“家长”

 

北城街道共有13个社区,“春晖家园”工作室设立于大营社区内,距离北城派出所2公里。最开始,自愿来“春晖家园”工作室的社戒、社康人员只有大营社区的三、四名,李国鉴并不确定这样的模式是否能成功,不过后来的结果让他很欣慰,“现在自愿来工作室的社戒、社康人员已经辐射到整个北城街道,就连相邻两个街道的也来了。”

每个到“春晖家园”报到的社戒、社康人员,都会被第一时间记录在工作室为其建立的社戒、社康的管理台账和健康台账上。这两本台账是工作室的“珍宝”,方便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跟踪管理。

平常的工作中,工作人员担负着社戒、社康管理的日常管理,比如尿检、美沙酮治疗、社戒社康个人方案制定、心理帮扶、社会活动参与、联系医疗部门提供医疗救助、家访等工作。“对接受社戒、社康人员的帮教谈心及尿样检测,第一年每月1次,3年内不得少于28次;对接受社区康复人员的帮教谈心及尿样检测,3年内不得少于12次;每月与社戒、社康人员见面谈话教育一次,每月家访一次……”这些都成了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

在社戒、社康人员眼中,社区民警和工作人员已经成为他们在“春晖家园”的“家长”,大事小事都要替他们操心。

为了方便社戒、社康人员在“春晖家园”工作室接受管理,北城派出所和红塔区疾控中心及省、市的各级卫生部门做了汇报和沟通,建议在大营社区建立美沙酮拓展服用点,在各级的努力下,美沙酮外放拓展服用点终于落户“春晖家园”工作室。“以后再也不用跑十多公里路去服用美沙酮了,也省去了交通费用。”这一举措,赢得了社戒、社康人员的称赞。

除了严谨、规范的管理,“春晖家园”工作室也致力于为社戒、社康人员提供更多的帮扶。对因吸毒致家庭贫困,需要申请低保的,由社区民警及工作人员帮其向社区提出申请,再由社区报告街道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后由街道工作人员和民政部门联系后进行帮扶处理;对在“春晖家园”工作室积极参加活动,符合工作室标准的,工作人员协调劳动部门和企业为康复的吸毒人员进行就业安置。“让他们真正回归社会,才是防止他们再次走上复吸之路的有效途径。”李国鉴说。

 

从这里延续希望

通过“春晖家园”工作室的工作,越来越多的社戒、社康人员感受到了关爱,找到了归属。

大营社区的马某,因长期吸食毒品得了肝硬化,到了肝腹水晚期,肚子肿了有三、四倍大,为了缓解痛苦,他几乎跑遍了各个医院,然而没有一家医院敢为其抽去积在腹腔的肝腹水。由于长期得不到治疗,马某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马某的家人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春晖家园”工作室成立后,工作人员在家访时了解到马某的情况,并将情况及时报告给了社区民警。社区民警与红塔区疾控的领导沟通后,一方面减免了马某服用美沙酮3个月的费用,并让工作人员每天送美沙酮到马某家中让其服用,另一方面积极与疾控中心和红塔区第三人民医院沟通协调,最终,在马某和家人写下保证书后,医院负责为马某进行治疗,减轻了马某的病痛。

“你们就是我们的保护神!你们没有因为我儿子是吸毒人员而嫌弃他、抛弃他!我感谢你们一辈子!”在治疗完回家后,马某七旬老母亲感动地说。

毒瘾得以根除,身体得到康复,李国鉴和派出所的民警们都乐于见到这样的变化,就如同以前辖区里的吸毒人员见到警察就跑,现在会走上前来跟警察话话家常的转变一样,李国鉴和民警们觉得这样也值了,因为希望在这里得到延续了。

通过“春晖家园”工作室一年多的工作,北城街道社戒、社康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大营社区现有吸毒人员29人,除在戒毒所的6人、在服刑的2人和下落不明的之外,有19人参加了在“春晖家园”工作室组织的活动,接受了工作室的服务和管理。此外,大营社区周边区域46名吸毒人员也积极参加了工作室的活动,进行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