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交警的自行车

    2017-05-08 12:42:21

老交警的自行车

 

文/李

 

 

退休老交警刘祖发遇到了一件烦心的事,他珍藏多年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不见了。刘祖发逢人便说:“我丢的不是一辆一般的自行车,而是一个伴儿。”

 

新配发的自行车

 

刘祖发今年70岁了。1970年12月,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辽宁某工程兵部队,曾到老挝参加过“援寮抗美”,1973年退伍到地方。

1973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下达思茅地区行暑公安处(现普洱市公安局)10个交通民警编制。1974年初,当时的思茅地区普洱县(现普洱市宁洱县)思茅镇(现思茅区)成立交通民警队,隶属思茅地区行暑公安处治安科领导,年轻的退伍战士刘祖发虽只有初小文化,但政治条件、家庭出身政审合格,便由此成为了一名交通民警。

交通民警队成立初期,只有5名民警,主要担负着思茅城区主大街振兴路约1.5公里的道路交通秩序维护、事故处理和城区6495辆自行车上牌、自行车违章载人管理。“那时的振兴路上,有3个交通指挥站台、岗亭,有3个手控指挥信号灯。”刘祖发至今印象深刻。

考虑到工作需要,思茅行暑公安处治安科为交通队配发了3辆永久牌自行车作为公务用车。3辆车、5名民警,无法人均分配1辆,于是便规定谁上班谁骑,下班交回队里保管,对3辆自行车的管理之严丝毫不亚于如今公安机关内部机动车的公车管理。“在那贫穷又是什么都需要购物票证的年代,有辆永久牌自行车可是件骄傲的事情,3辆自行车据说还是治安科领导提出申请后,经地区公安处领导同意,才与商业部门协调购买的。”刘祖发和4名民警为此感到很知足。

 

自行车上的日子

 

交通民警上下班、上岗亭执勤离不开自行车,接处警也离不开自行车。

“那时候,思茅地区公安处机关只有两辆小型汽车,用于刑侦部门应急使用,处领导上下班或到地区开会舍不得乘坐,都是骑自行车或步行。我们交通队民警接到报警(交通队受条件限制没有专门值班室,接警电话为老式手摇电话机,经邮电局总机转接,电话机放在办公室窗台上)后,也是骑自行车出警。”刘祖发说。那段在自行车上度过的日子,他一生都忘不了。

1981年5月24日,思茅主大街振兴路一面食馆内发生一起案件。一对涉嫌杀人的两兄弟作案后逃窜至思茅一面食馆,穷途末路之下,两人铤而走险,手持利斧伤害面食馆内的无辜群众,接着又在大街上趁乱作案。正在街面执勤的交通民警闻讯后,迅速骑着自行车赶往事发地点,最终在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并开枪击毙了其中一名嫌犯,另一名逃脱的嫌犯最终也被其归属地公安处抓捕归案。

“如果没有那辆自行车,不知道会晚多久才能赶到,嫌犯还会伤害多少无辜群众。”参与现场处置的交通民警对自行车提供的快速反应评价颇高。

而那时候的自行车用途并不止这些,“听说过骑行自行车为首长及来宾搞警卫吗?”刘老笑着问,在当时,这的确是真实发生过的事。

那时,西双版纳州景洪市还没有飞机场,首长或外国朋友到西双版纳必从昆明乘飞机到思茅,然后再乘车前往。1975年3月7日至4月4日,外交部组织83个国家驻华使馆和6个兼驻使馆的大使夫妇及其他外交官员、职员417人,分4批8次经思茅前往西双版纳参观旅游,交通队民警在驻军和其他警种的配合下,头戴白色大檐帽,身穿上白下蓝,腰系棕色人造革皮带,手提红白颜色相间的指挥棒,骑着自行车从思茅机场至宾馆沿途巡逻,完成了安全警务任务。

“那时候,每逢思茅城区有重大活动,思茅公安交通队民警通常是在交叉路口执勤管控交通或骑行自行车在游行队伍全面开道,实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啊。”刘祖发感慨。

 

爱车就是爱队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刘祖发才终于有了一辆配发的自行车。从此,他更是爱车爱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上班前要用轻柔的抹布擦洗,下班回队又是一番擦洗,从来舍不得用自来水冲洗自行车,怕自行车生锈;遇到雨天骑行、通过凸凹不平的泥泞道路,他干脆来个自行车骑人,把车扛在肩上行走,人们嘲笑他,他总是不在意,但他心里清楚,自行车是公家的,爱车就是爱队。

为了节省单位开支,整个交通队的所有自行车修理被刘祖发一人承担了起来,他的工具箱里总是装着大象牌胶水、内胎胶皮、锉子、活动扳手、胶把钳、取子,还有路上捡回的各种大小型号螺丝钉螺丝帽。谁的自行车坏了,只要找到刘祖发,他立马二话不说帮助修理。

其实,爱车的民警不只刘祖发一个。在思茅公安交通队,每个民警都严格遵守着单位自行车管理规定,视自行车为自己的好伙伴,因为他们都知道,“你爱惜车,车才会给你方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多少年过去了,大多数人鸟枪换炮学会了驾驶机动车,可刘祖发直到光荣退休,还是骑着那辆已经更换了无数次大件、面目全非的永久牌自行车。“它不仅是一辆自行车,它是我的伴儿,也是一个承载了时代印象的‘老古董’。”刘祖发说。

退休时,组织上特意将这辆永久牌自行车留给刘祖发作纪念。之后的退休生活里,由于身体原因,刘祖发没再像昔日那样骑着自行车“四处风光”了,公家留给他作纪念的永久牌自行车久而久之被放进了杂物间。可刘祖发并没有忘记这个“老伴儿”,前些年,隔些时光就会叫儿子把自行车从杂物间抬出来翻弄翻弄,和自行车安静地待上一会儿。

如今,永久牌自行车突然不见了,刘祖发甚是烦心。他几经追查,甚至提出要向110报警时,儿子才不得不说出实话:“杂物间空间小,破自行车占着位置,就处理给收废品的了。”

刘祖发听了欲哭无泪,那可是他一生的怀念啊。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