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为电动车再上一把“安全锁”
2017-05-08 12:47:10
物联网,为电动车再上一把“安全锁”
记者/海世梅
它是一条隐形线,一旦电动车发生异常移动便会被触碰,安全警报随之而来。它是一个指南针,只要及时报警,便能立即启动防盗装置指示失窃车辆位置。
作为昆明市公安机关引入社会资源所构建起的一套智能防盗系统,物联网二轮电动自行车智能防盗管理系统的及时预警和快速锁定,为电动车的安全停放再上了一把“锁”。
亟待出现的“抓手”
盗抢二轮电动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发态势,对于失主和民警来说,总是有着不同的感受。失主们怨声载道,民警们倍感头疼。
在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民警刀建看来,处理电动车盗抢案件最困难的也莫过于此——“不怕投精力,不怕投时间,就怕没有任何线索。”
事实也证明,无论就案件的办理结果还是就失主的满意程度而言,民警的工作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每次接到报警电话,第一时间就赶过去了。到了现场,停放电动车的位置是空的,有关的信息就只有车主对车子的描述。”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杨治强说。然而,要在200万辆以上的“车海”里找到一辆与失主描述的一模一样的电动车很容易,可要找到失主的车,在没有任何独特标志的情况下,很难。“往往是我们付出了很多,但群众还是认为我们什么都没干。”办案的民警很无奈。
“打击盗抢二轮电动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亟需一个更有力的‘抓手’。”这是形势所迫,也是现实所需。终于,一项创新让刀建和无数个和他一样的民警看到了希望,那便是构建物联网二轮电动自行车智能防盗管理系统。
这是昆明市公安局今年初在充分借鉴国内其他城市成功经验和结合昆明实际情况的背景下,在全市推广的一项创新。为确保这一系统切实发挥实效,昆明市公安局引入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与昆明联安物联网科技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云南分公司、中国移动昆明分公司形成警务战略合作。以此为基础,“ 盗抢易追回、丢失有赔付、举报有奖励”的综合打防工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让失窃电动车“回家”
物联网二轮电动自行车智能防盗管理系统的核心在于电动车上安装的防盗装置。“虽然只有火柴盒般大小,但发挥的作用巨大,是公安机关打击盗抢电动车的可靠‘抓手’。”刀建这样评价。
而按照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杨志强的说法,这块“小东西”能够起到的作用有两方面——自动报警,显示位置。
“安装防盗系统后,车主只需在手机上下载安装‘智慧一点通’APP,停放电动车后,通过手机在APP上自动设防,电动车停放期间,如果发生异常移动,车主便会接到提示信息。”杨志强说。自动报警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犯罪嫌疑人的逃窜时间,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赢得了先机。目前,这项功能正在逐步完善。
除此之外,物联网防盗系统在电动车上的应用也给公安机关的追查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通过在电动车上安装防盗装置,公安机关在接到报警后,便能通过物联网指挥中心后台掌握电动车所处的位置,从而追回丢失车辆。”
20岁的元阳小伙小李在昆明打工,2016年年底他用省吃俭用攒下的两千块钱购买了一辆电动车。2017年的2月初,刚从老家回到昆明的小李看到公安机关正在开展电动车防盗安全宣传,于是也安装了物联网防盗装置。
3月1日晚22时许,小李将电动车停在住处楼下,锁好后便回家了。然而,第二天上午一下楼,小李却发现自己的电动车被盗了。心痛之余的小李急忙报警,民警受理后迅速开展布控。3月2日12时30分,按照物联网指挥中心后台提供的位置信息,民警在积善村乌龙河里找到一辆疑似小李被盗的灰色电动车。民警将车从河里打捞上岸,经核查和辨认,确系小李被盗的电动车。当日,民警便将被盗车辆发还给了小李。
类似依托物联网防盗系统破获的盗抢电动车案件比比皆是。3月27日7时48分,西山分局梁源派出所接110指令:“一辆安装过物联网防盗装置的红色雅迪电动车被盗。”接警后,民警立即调取了案发现场及周边的监控视频,并通过物联网指挥中心后台开展查缉。仅仅用了10分钟,便在河里找到了被盗的电动自行车。“显然小偷也知道电动车安装了物联网防盗装置,却不知道安装在什么地方,知道这车留不住,索性将车扔进河里跑了。”
“以前办理电动车盗抢案子,犹如大海捞针。现在,通过物联网,我们打击盗抢电动车违法犯罪的精准度大大提升了。”自2月份建设物联网二轮电动自行车智能防盗系统以来,刀建感到了些许的释然,“最欣慰的,就是破案率提高了,群众也满意了。”据统计,截至3月22日,昆明市公安机关依托物联网防盗系统共破获盗抢电动车违法犯罪案件123起,缴回被盗电动车371辆,抓获犯罪嫌疑人203人,打掉盗抢电动车违法犯罪团伙13个。
事实上,安装物联网二轮电动自行车智能防盗系统给车主带来的实惠并不止于此。“如果发生电动车被盗抢60天内未找回的情况,车主可凭借接警派出所开具的《接报警案件三联单》和《昆明市二轮电动自行车被盗抢情况证明》,按照车辆新旧程度进行理赔,最高可获赔1200元。”杨志强说,“这既给电动车多上了一道防护锁,也给电动车买了一份保险。”
“这物联网,管用”
3月23日上午,昆明市公安局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分局收到市民赵先生送来的一面锦旗,上面印着“失而复得暖人心,人民警察为人民”。赵先生此举缘于度假分局通过物联网平台及时帮他找回了被盗的电动车。
3月3日15时20分,赵先生向度假分局110指挥中心报警,称其安装了物联网防盗装置的电动车被盗了。民族村派出所接到指令后,通过物联网平台开展布控,并掌握了被盗电动车的位置。当日18时许,民警在官渡区某商贸城将被盗车辆查获。
“这物联网防盗系统,管用!”赵先生没想到民警这么快就帮自己找回电动车,连连向民警道谢,“我要向亲戚朋友、同事邻居做宣传,让他们也来安装物联网电动车防盗装置。”
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昆明市公安机关鼓励电动车所有人安装防盗系统。为方便群众办理安装,昆明市公安局将在全市设置235个防盗装置安装服务网点,市民可前往就近派出所或指定的地点办理安装业务。
2月28日,物联网二轮电动自行车智能防盗管理系统推广实施仅仅半个月,在西山分局23个防盗装置安装点上,每天往来安装防盗装置的群众络绎不绝。有群众说,这是真正惠及民生的举措,应该大力配合支持。截至这天,西山分局“物联网”防盗装置安装量达到61681辆。“这项工作,我们将长期推广下去,只要群众有需要,便可随时到安装点安装。”杨志强说。
物联网二轮电动自行车智能防盗管理系统的推广安装在全市形成了联动,各区各派出所的相关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群众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对我们而言,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力量的补充。”刀建说。
为了最大限度发动群众力量参与打击盗抢电动车,昆明市公安局出台了《全市公安机关发动群众举报盗抢电动自行车违法犯罪奖励办法》。对于举报的群众,凡涉及电动自行车违法犯罪线索,经公安机关开展工作,抓获偷盗、抢劫(夺)、购买、收购、销售、拼(改)装、窝藏电动自行车违法犯罪嫌疑人,达到治安拘留处罚的,每打处1名,奖励人民币1000元;达到刑事拘留以上的,每打处1名,奖励人民币2000元;打掉盗抢电动自行车犯罪团伙,端掉收销赃、拼(改)装窝点的,每个奖励10000元人民币……
2月28日,市民钱先生报警称,他停放在西山区近华浦路一宿舍区单元楼道内的一辆红色电动车被盗。接到报案后,民警迅速调取案发现场及周边的监控视频资料,锁定了嫌疑人。根据物联网技术,民警确认嫌疑人在盗窃电动车得手后,将电动车藏匿于盘龙区长寿路大场村一单车保管站内,可当民警赶至大场村单车保管站时,只找到了被盗电动车,嫌疑人却不见踪迹。
民警在走访时,市民李先生向民警提供关键线索,确定嫌疑人经常出现在大场村,民警根据这一线索在大场村开展伏击守候工作。3月2日,民警接到李先生举报,称嫌疑人再次出现在大场村,于是迅速开展抓捕,仅用5分钟,民警便将嫌疑人何某、张某某抓获。
3月16日下午,公安机关根据《全市公安机关发动群众举报盗抢电动自行车违法犯罪奖励办法》,对举报人李先生奖励现金2000元,同时将追回的被盗电动车发还给车主钱先生。
“希望市民主动参与到电动自行车的防盗抢工作中来,理解信任物联网技术,安装物联网防盗装置,为自己的爱车增加一把安全锁。”民警们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