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宝派出所“信息化+民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法宝

    2017-05-08 12:53:48

三宝派出所“信息化+民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法宝

 

文/王

 

 

连续5年来,曲靖市公安局麒麟分局三宝派出所在全局所有农村派出所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辖区发案率逐年下降,到2016年,故意伤害案、“两抢”案件只分别发了一起,群众满意度达到96%。

 

三宝派出所“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工作目标的实现了,首先要归结于“人防”工作做得实。

 

成立队伍,攻坚保通畅

 

“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指引我靠近你……”这是一句歌词,用来形容三宝派出所排堵保畅的那段日子,却很贴切:110名穿着闪光背心的执勤队员,在长达90多天的时间里,不分昼夜值守在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狭窄的道路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两个闪着光芒的“星星”,指引着过往车辆的通行。

事情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2016年10月,曲陆高速公路封闭施工,326国道作为贵州兴义、罗平、师宗、陆良、昆明石林通往曲靖城区的主要交通运输线,通行压力骤然增大,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带来了严重隐患和极大不便。仅7米宽(曲靖三宝段)的326国道线每天车流量高达12万辆次,近25万人次通行,车流量是以前的6倍以上。

附近的老人说,活了这么久都没见过路上有这么多车,三宝派出所的民警回忆说,当时的路上只要出个小事故,几分钟时间一不小心能堵出几公里长龙来,恨不得能有分身术。

为确保群众出行安全,过往车辆安全、有序通行,警方联合村委会12个村委会(社区)共抽调110人,组成排堵保畅队伍,由三宝派出所统一指挥,全力以赴投入到326国道线的保畅工作中。派出所、交警全员参与,村委会(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参战,街道专门为大家配齐了反光背心、雨衣、夜间专用的闪光背心、无线对讲机、棉衣、雨鞋、口哨等装备。所有人的目的只有一个——保障途径326国道(曲靖三宝段)的过往车辆安全、有序通行,广大群众平安、顺利出行。

而为了保障沿线道路交通安全,三宝派出所所长吴燕昆说,从这110个兄弟上路“参战”的第一天起,他就没睡过一个好觉。从早上7点多第一个人上路,到深夜最后一个人安全回到所里,这一天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来。副所长李文雄从保畅的第一天开始就扎在路上,对讲机24小时不离身,指挥调度井井有条。民警沈立怀由于每天吹哨子、提醒过往车辆有序通行,硬是把嗓子喊“哑”了,同事们都戏称他为“沙宝亮”。

排堵保畅的这段日子,对于所有参加过的民警和执勤队员而言,说是一场战役也不为过,让每个人都刻骨铭心。所幸这支队伍他们不辱使命,保障了道路通畅,也有效维护了辖区治安,实现90多天里“两抢”案件零发案。

 

政府主导,构建人防网

 

在保畅工作结束后,这支队伍并没有解散,还增加到了固定的120人,成为一支专门的联防队伍。

据吴燕昆介绍,三宝街道给予了很大支持,专门将这支队伍整合成为三宝街道社会综合治理防控队伍,纳入财政预算,从辖区12个村(社区)中每村选出10人,组建成120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队伍,承担法制宣传、矛盾纠纷化解、防火防汛、信息收集、应急处突、巡逻防控、人口协管七种职能。

三宝街道成立了一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挥中心,把派出所、交警中队、执法中队、消防等力量全部纳入指挥中心统一管理。在派出所设立一个勤务调度室,在各村设立分平台。日常工作中,这支队伍主要由派出所统一调度使用。一旦发生紧急突发事件,分别由中心、调度室、分平台根据事件规模大小自行处置。

此外,三宝街道办事处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对各村和这支120防控队伍的年度目标考核,由派出所监督执行。派出所有了目标考核这个“指挥棒”,话语权也增大了,能更有效地调动村组干部和这支队伍参与治安防控的积极性。

为方便工作,三宝派出所将辖区内每相邻的4个村划分为一个片区,在片区设立中心警务区,在片区内各村设立警务联系点,由村综治办主任兼任警务辅助员。同时把辖区10路公交车驾驶人、农村客运车辆驾驶人、网吧、旅馆店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63个村组党员干部等170多人列为基础信息员,参与辖区的信息情况收集。根据地域管辖特点,将辖区划分为12个治安联防区域,将120人的防控队伍分化为12支小队伍,参与日常巡逻防范工作。这一系措施,有力推动了农村群防群治防控工作。

吴燕昆说,这个防控网实现了“政策第一时间宣传、警情第一时间上报、动态第一时间掌控、现场第一时间到达、救援第一时间组织”的社会治安防控效果。此外,通过“街道奖励一点、村委会拿出一点、社会单位资助一点”的方式,对各个村组,以及每村的防控队员进行绩效考核,社会治安防控好、发案少的村,不仅该村和防控队员的年终考核得到相应提高,有条件的村每家每户的分红提成也会相应提高,反之则减少。这样就使得社会治安防控与每家每户利益息息相关,群众也积极参与了,扭转了“各家自扫门前雪”的老情况。

光有人没装备不行,三宝街道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建立了350M频率的无线电基站,购买了120支无线对讲机分发给防控队员,为每位队员统一配发执勤装备。并在整个辖区建立14个微型消防站,每个微型消防站配备7名义务消防员,为每个微型消防站统一配齐装备。确保了巡逻、防范、防火的人员和装备保障到位。

 

防范先行,社会治安大变样

 

三宝街道近几年来成了曲靖南部新城发展的主阵地,走进三宝会发现很多地方都在规划、拆迁、开发。辖区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新建项目多、各种矛盾纠纷也增加了,外来人员涌入等情况,给三宝派出所的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曾经有一段时期,群众苗圃经常被盗,故意伤害、“两抢”等案件频发,随着公安机关打击整治力度的加大,三宝辖区的社会治安逐渐好转。2014年起,三宝辖区的社会治安发生了彻底改观。

究其原因,是派出所对辖区社会治安防控和打击违法犯罪的工作积极创新起到了作用,归结起来是以防为主、利用信息化、依靠群众。

派出所先从每村每户入手,强化基础信息采集,通过定期不定期分析重点人员的活动轨迹,来发现案件线索。另外,通过分析案件特点,来比对寻找可疑人员。这不但防住了“两抢一盗”、打架斗殴等群众反映突出的案件,还挖出了大批线索,打掉许多作案团伙。

2014年,三宝辖区连续发生几起入室盗窃案,通过分析几起案件,判断是同一伙人所为。可10多天过去了,寻不到半点蛛丝马迹,周边地区又发生了类似的案子。派出所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团伙流窜作案,而且团伙内肯定有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参与。随后,立即组织民警对辖区重点人员活动轨迹进行分析,发现有2人活动轨迹与近期发案时间、地点十分相似,通过对这两人进行布控,成功打掉了这个长期流窜在沿江、珠街、三宝、茨营、东山、陆良等地的入室盗窃犯罪团伙,11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一举破获盗窃案件40余起,涉案金额20余万元。

为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的稳定,所长吴燕昆带头,主动上门挨家挨户去了解情况,跑遍了12个村委会。通过民警一次次的“软磨硬泡”,一个又一个看似“火药桶”的矛盾隐患,硬是被“磨”平消除了。

搭建微平台,依靠民力,是派出所治安防治的新路子。所长吴燕昆的手机里有几十个工作微信群,但他说民警的群还要多。这些群包括辖区危爆物品管理群、10路公交车群、村(社区)综治群、旅馆业群、商铺管理群等,这么多的工作群,派出所民警已经是习以为常,通过这些微平台,可以提高很多效率节省不少警力。比如10路公交车群,驾驶员一旦发现车上有扒手,就会第一时间把情况通过群通知派出所,还会经常向派出所提供一些老人、小孩走失的信息。

吴燕昆介绍,小小微信群,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简单说可以实现线上管理、培训、督促,线下检查、指导、通报的管理模式,最重要的就是确保随时随地了解掌握各行业以及辖区社会治安动态,并强化了对63个自然村易发案区域和防范薄弱环节的安防指导。

仅2016年,派出所通过微信工作群通报辖区治安情况1021条,推送安全防范指导信息1563条,发现查获11名嫌疑人,破获各类案件27起。

连续4年来,三宝派出所被评为消防安全示范集体,连续5年在全局农村派出所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2016年,辖区破案率提升了11.3%,群众反映突出的两抢、伤害案件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上升到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