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守望者

    2017-05-08 12:59:42

平安守望者

 

记者/唐天雷

 

“我们是这座城市的守望者,在每一个日日夜夜,守望着街道、守望着群众,守望着平安。”

 

警察的仪容仪表,就是公安机关的脸面

 

每天早上六点半,黄品友会随着儿子上学的闹铃声准时醒来。当了18年的警察,职业惯性让他对身边的任何一种“铃声”都特别敏感。“每一次听到铃声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绷紧神经,即使睡着了,也会马上醒来。”

黄品友的家与他工作的地方——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小南门派出所有五六公里的距离,最近他放弃了骑单车出门,改为走路上班。因为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锻炼“早上多走走,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在派出所走廊里,有一面巨大的警容镜,在开早会之前,黄品友要先把警服换好。他还记得第一天报到时,所长就让他们站在警容镜前,对他们说:“警察的仪容仪表,就是公安机关的脸面,你们穿成什么样,在老百姓心中就是什么样。”

钏紫波和李何斌是祥云县公安局两个基层派出所的民警,他们都是在早上八点左右到达派出所。

早上8时35分,李何斌便接到第一个报警:村子里的张阿婆说她养的鸡不见了,怀疑是被人偷走了。张阿婆是一个孤寡老人,除了低保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过得十分艰辛。到派出所报警时,已经开始流泪。

李何斌一边安慰着张阿婆,一边和同事在张阿婆家周边开始了走访调查,终于排查出两名学生将张阿婆的鸡偷走杀吃的情况。李何斌和同事找到了那他们的家长,向张阿婆赔礼道歉并弥补了损失。然后返回派出所,继续值班。

李何斌每天要处理的警情在二三十起。其中绝大部分是一些琐碎的服务类工作。比如找人、调解纠纷。这些事虽容易处理,但是很耗时间,出一次警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个小时,民警们白天的时间几乎都消耗在这些群众求助当中。

 

“我发现我还是把温暖传递到很多人心中”

 

李何斌说,他最初对警察的“幻想”,都来自儿时看过的《神探亨特》《刑警本色》这样的影视剧,但当了警察之后,发现工作与这些“神探”们并不一样,“原来我以为我们是‘孤胆英雄’,可工作后觉得我们其实是‘群众的管家和保姆’。”

繁多的警情让民警上班的每分每秒都变得很宝贵,民警们最怕的就是无效警情。钏紫波说:“无效警情不但会占用我们的出警时间,很可能也会耽误我们处理更加重要的警情。”

有一次,群众来报警称现金被盗,钏紫波和同事立即开展排查工作,“盗窃案的黄金破案期是案发后一小时,在这个时间内,找到犯人的可能性非常大。”可就在这时,钏紫波又接到指令:一个小学生遭到父母的殴打,要他们立即出警。

“听到有未成年人遭遇家庭暴力,我们立即对这起事件提起重视,但到了现场后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个情况。”钏紫波无奈的说,事实的真相是该小学生因为贪玩被家长训了几句,一时生气就想打电话让警察来“教训”一下他的父母。

钏紫波对小学生和家长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当回到派出所的时候,离盗窃案案发已过了两个多小时,虽然最后他们还是抓获了盗窃犯,但过程中徒增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

很多派出所民警在最开始工作的时候,都会遇到“信仰危机”。钏紫波有一段时间也频繁地问自己,每天的人生都消耗在处理这些琐事上到底有什么意义?今天调节了一起纠纷,明天其他地方还会发生。就像一颗石头被丢入湖水中,波澜平复之后,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可慢慢地,他也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他走在街上,越来越多地人会跟他打招呼,对他说,“钏警官,上次的事情谢谢你啦!”可通常他都想不起他帮了人家什么。

有一次钏紫波应村民的邀请去参加婚礼,婚礼现场他发现好多人他都认识,大家看见李何斌来了也都向他打招呼,“上次我儿子离家出走的时候就是被钏警官找回来的”,“我的车钥匙也是钏警官找回来的,要不我得花一万块钱重配一把呢”,大家亲切地围在钏紫波身边,跟他道谢,和他聊家常。

“我发现我还是把一些温暖传递到了很多人心中,这开始让我觉得,我的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钏紫波说。

 

派出所民警的“苦恼”与幸福

 

方便面是派出所民警最厌恶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在白天,他们经常因为出警错过饭点的时候,一般就会泡一包方便面充饥。钏紫波还认识一位老民警,多年来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因为派出所的工作太忙了,他索性中午就不吃饭了。”

 繁忙的工作,需要随叫随到的职业特点,势必会给民警们的家庭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李何斌的老婆喜欢旅游,但最近几年来,他们走的最远的地方也没有离开大理。“她一个人去我又不放心,而我又不敢走太远,怕单位万一有事赶不回来。”

 受此影响,“警嫂”们的脾气通常都有些大。 钏紫波和李何斌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家的时候妻子不知突然因为什么就沉下来脸开始唠叨,而他们则像犯了错的小学生一样低头听训,偶尔做一下检讨。“还嘴是绝对不敢的。”钏紫波说,这个不敢,源自于心中的亏欠。

 “虽然她平时也会经常埋怨我没时间陪她,可真有事情的时候,她都是尽最大的力来支持我。”钏紫波说,他经历过最“惊险”的一次,是妻子的家里做客,就在准备开饭的时候,派出所打来电话,要他回去加班搞专项行动。钏紫波战战兢兢地跟他妻子说完,他觉得妻子一定会大发雷霆,但最后妻子只是关怀地说了一句:“早点回来,我给你留着饭。”至今,钏紫波还经常回味这句话带给他的温暖。

李何斌工作不顺利的时候,他的妻子也会开导安慰他。有一次,李何斌去走访的时候,群众怎么也不肯给他开门。李何斌觉得很恼火,明明我们是为了老百姓着想的,他们怎么就不理解呢?但妻子对他说:“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家也只有老人和孩子,他们敢给陌生人开门吗?你要耐心一点,多去几次,跟他们熟络了,就不会把你拒之门外了。”

“我的家人很好,他们有稳定的工作,有幸福的生活。”钏紫波说,“可是这工作中遇到的人,他们通常面临着很紧急的困难,或是受到了伤害。所以,我们并不是不关心家人,只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更为重要。”

 

有民警的坚守,才有群众的甜梦

 

晚上六点之后,街上的人都渐渐散了,逐渐变得安静。晚上值班的民警都很怕这种黑夜的安静,它仿佛能够吞噬掉人一切快乐的情绪,只剩下寂寞和空虚。

看着街上准备搭公交车回家的时候。黄品友经常也会想起自己的家人,有时他会掏出手机看看和家人的合影,想儿子应该放学了吧,妻子此刻一定做好了可口的饭菜。黄品友说,晚上独自在办公室值班的时候,他经常会回忆一下一家人温馨的时刻,以远方的温暖来驱走内心的空落。

但通常晚上值班的时光也并不清闲,“有时,整整一晚都在街上跑。”黄品友说,忙的时候,一个晚上能接到二三十起警情。经常一起警情还没调解完,对讲机就传来了新指令。而钏紫波也开玩笑说:“好人都在白天出来,坏人都在晚上出来。”晚上的警情通常都要比白天麻烦,晚上醉酒闹事,各种盗窃比较多,这些处理起来都十分耗时耗力。

3月的一天晚上,黄品友遇到一起警情,是两个KTV包房的人因为走错房间起了争执,然后打了起来。警方出警后,把十几个人都带回了派出所。“这样一个晚上就有得忙了。”黄品友说,民警先是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然后把十几个人分开审讯,做好笔录,录入系统。一切工作流程都完成后,还要打电话联系他们家人领他们回去。“有好几个已经醉得说不出话来,根本问不出他家人的联系方式,我们在他们的手机尝试找几个号码打过去,还被骂是骗子。”黄品友说,整个晚上派出所的值班组就为这起事件忙得团团转。

“一般这种纠纷,我们都是尽量当场调解,因为一旦带回派出所,可能所有同事一夜没办法休息。”黄品友说。

如果工作没有完成,即使到了下班时间,民警也得把手上的事情了结。有一次,下午五点,黄品友接到一起报警,两个人因为电动车和轿车刮蹭起了纠纷,各自纠集了一伙人打了起来。这起事件黄品友和同事一直处置到第二天凌晨五点钟,那时,距离他第二天上班的时间还有四个小时。

 

他们每个人都是“防困知识百科全书”

 

“警情处置难度更大,危险系数更大,身体更加疲惫。”这是钏紫波总结的晚上与白天值班的差别。一般的派出所都规定晚上十二点以后,值班的民警可以在备勤室睡一下。但前提是——如果没有警情。

“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值班的时候,我们基本不可能好好睡一觉。”钏紫波说。在记者采访的派出所民警中都表露过,他们生活中最奢侈的事情,就是睡到自然醒。

“值班能不能睡好,这件事是要靠运气的。”黄品友说,在他的工作经验中,有警情和无警情的比例是一半一半。

但即使没有警情,也不意味着民警们就一定睡得好。长期的值班生活,民警们的神经都已变得极为敏感脆弱,对讲机的一句通报(很可能不是给他们的),街上车辆呼啸而过的声音,甚至派出所空调响起的声音,都会让他们突然惊醒,而一旦醒来,再要入睡,就十分困难了。

因此,被记者问及难得的节假日,会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去陪家人?黄品友半开玩笑地说:“先睡饱了再说吧!”

黄品友最喜欢过年,并不是因为过年假期长,可以和家人团聚——派出所的民警甚至连除夕夜都要值班。“我们这里是商业区,一到过年,基本上所有的店铺都关门了,是一年之中难得的晚上街面上看不见人,也几乎没有报警的时候。”这样的时候,他们才能一觉睡到自然醒。

而在派出所警务亭和巡逻车里的民警,甚至晚上睡一会都不被允许。巡逻车需要整晚整辖区里巡逻,一旦有突发事件能够立即到场。而警务亭则需要做群众“永不打烊的服务亭和求助站”。他们每个人都是活的“防困知识百科全书”,但在长期的工作中,绝大多数防困方法他们都已经免疫了。“喝咖啡已经和喝白开水没什么两样,抽一支烟可以撑5到10分钟,书上说做做运动让血液循环加速可以振奋精神,可我们尝试后反而困得更快了。”一位民警说,大多数时候,他们还是要靠自己的毅力挺过来。

但被问及是否想离开这个“难熬的岗位”时,几乎所有的民警都摇摇头,多年的工作中,守护城市安全的责任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命中。“即使我们不做,也会有别人来做,城市需要我们这一群人,在大家安眠的时候,依然清醒着,守护着它的安全。”

李何斌说:“在多年的工作中,我逐渐感悟到的事实是,我们多出一点力,可能群众就少了很多麻烦;我们出去多巡逻一圈,也许整个城市就安全了很多。每次凝视城市的夜晚时,我们都知道是我们的辛苦和劳累换来了他的安静祥和。因此,我们付出的越多,也就越觉得荣耀。”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派出所就像是一座城市的温度计。民警们每天在城市的最前沿,最直观地感受着群众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他们见过的故事中,有幸福的,有悲伤的,有诡异的,也有令人无可奈何的。

李何斌经常跟人讲起他经历的一场曲折离奇的“绑架案”。“故事情节和好莱坞悬疑片有一拼。”他说。一天晚上,他接到一个中年人报案称,他的哥哥被人绑架了。派出所民警立即提起重视,可调查结果让民警都震惊了——他哥哥远在千里之外打工,并没有被绑架。后来经过调查,民警才知道这个人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他由于过于思念哥哥,担心哥哥在外面的安危,从而以他哥哥的人格臆想出自己被绑架的故事。

这个故事,他几乎跟身边的人都讲过。自从当上警察,即使不工作的时候,李何斌的生活也跟“警察”这个职业分离不开了。他与亲友聊天的话题,以及生活中关心的事情,都和警察有关。“选择这个职业之后,它就会融入你的生命。”李何斌说,以致他和妻子逛街的时候,看见电动车都会不自觉地多看两眼,“看看是不是最近被盗的那辆”。

而钏紫波则因为“离家远”,平时就住在派出所里。在生活中,他已经习惯了需要“时时心系平安,事事想着群众”。“最开始,我们从工作中得到的是荣誉感,可是慢慢地,会发现这份荣誉变成了使命和存在的意义。”钏紫波说。

有一天晚上,有村民来报案,说他的小孩离家出走了。可村子后面就是茫茫大山,深更半夜要找人十分困难。很多群众听说后都自发来到派出所,帮民警一起搜寻。最后成功将孩子找到。这件事让钏紫波觉得十分感动。

而在黄品友的手机里,有一个微信群,里面都是“热心群众”。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小偷,诈骗人员,或是遇到突发案事件,都会“随手拍”给民警看。有一天晚上,黄品友就是在微信群里得知在市区内有一女子坠河。他立即带领民警赶往现场,最后,是民警套着系了绳子的救生圈下去救人,现场的几十名群众和民警一起拉绳子将民警和落水女子拉上了岸。

黄品友说,这份来自群众的热心和温暖,是他们体会到的最大的幸福。“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千千万万的群众在与我们共同作战,他们是我们最忠实的战友和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