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为心灵加油

    2017-05-08 13:14:01

心理咨询,为心灵加油

 

记者/顾 曾

 

警察职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工作,也来自生活。对于警察而言,心理素质等同于战斗力,必须要保证质和量。

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警察任职头 3 年所遇到的凶杀、丑恶、枪击等场面,比一个普通人一生中可能见到或感受到的总和还要多,在应急性职业中,警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我们也是普通人。”这是民警常提到的一句话。

其实,很多心理创伤会在长时间后被遗忘,但是,它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钟警官是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一名交警,至今忘不了2013年的一场交通事故,大货车撞倒了路人,现场太过惨烈,他不愿回忆。无法想象当时是用怎样的心情处理现场,只是清理完后,他在旁边吐了半个小时,觉得自己即将崩溃。到现在,他说他都没办法吃动物内脏。

“这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在遭遇巨大痛苦后,一些人会因应激反应而无法恢复为平常的自己,甚至会随着时间推移情况更加糟糕,过去的经历会在头脑中不时记忆闪回。”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心理咨询师文玲说,钟警官就属于这种情况。

这样的情况在警察队伍里并不少见,工作的危险性不仅可能会给警察带来较高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创伤。比如民警开枪属于刺激十分强烈的突发事件,据云南省公安厅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郭卿介绍,开枪后出现紧张情绪十分正常,这时只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不但能有效缓解压力,还能增强民警以后合法用枪的信心。

2015年10月22日,昆明市公安局某分局民警王警官在抓捕一名盗窃机动车的嫌疑人时,嫌疑人驾车拒捕,并开车来回撞击抓捕民警。王警官鸣枪警告之后,嫌疑人仍不停止冲撞和伤人行为,无奈之下他开枪制止,嫌疑人最终被制服,王警官最终因为躲闪不及也受伤住了院。此后差不多一个星期,他夜夜失眠,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出现当时的画面,且出现了手脚肌肉僵硬的情况。他说:“我以为自己会扛过去,但实在没办法,就去找了部门领导,希望能有人开导一下!”获知情况的领导马上向昆明市公安局心理服务中心反映情况,在咨询师的帮助下,王警官才化开了这个心结。

据2009年对云南昆明、楚雄、大理等共10个州(市)的公安民警进行的一项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58%的民警出现了各种心理症状,近24%的民警在至少一种心理症状上已达到中等严重程度。出现比例较高的心理症状有强迫症状、躯体化症状、敌意症状、抑郁症状、偏执症状、焦虑症状。

2008年,公安部要求警力人数在3000人以上的公安机关要建立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机制。2009年年底,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成立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此后,全省各州市的心理咨询工作陆续开展起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民警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重视和加强警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国际警察队伍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发展趋势。开展心理服务工作也是从优待警的一项具体措施,应该让心理服务成为民警的一项基本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