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察
2017-05-08 13:35:23
□保护个人信息需要“合成之剑”
《北京青年报》:京东与腾讯的安全团队联手协助公安部破获了一起特大窃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根据公安部透露的信息,该案共抓获涉案嫌疑人96名,其中涉及交通、物流、医疗、社交、银行等个人信息50亿条。
结语:此次查获的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之一事发前系京东的员工,他在加入京东之前还曾在国内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属于典型的“内鬼”。可见,对这类内外勾结、分工严密的隐秘、专业犯罪,必须要坚持一体化治理,夯实各个节点的主体责任,封掉漏洞,堵住源头,运用整体联动的“合成之剑”进行全方位围猎和全链条打击才是上策。因此,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协作配合,坚持打整体仗、合成仗,加强工作衔接,真正形成“追源头、摧平台、断链条”的打击合力。同时各重点网站、网络服务商、信息服务商要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切实维护大型互联网企业数据安全。
□微信“扫墓”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探索
《成都商报》:清明来临之际,四川成都市长松寺公墓推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祭祀”方式——微信远程祭祀。用户在微信公众号上填写寄语,随后寄语可同步到墓地前的一块大电子屏上滚动显示,以表哀思。
结语:清明扫墓祭祀,是中国延承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然而,这一传统祭扫方式却在当前社会出现了诸多弊端。例如污染环境、浪费钱财。基于此,近年来政府一直呼吁公众进行文明祭祀。此次成都长松寺公墓推出的“微信扫墓”引发了不少人的热议。有的人认为其为那些不能返乡的人提供了一种情感表达途径;有的则认为“微信扫墓”没有仪式感,不能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尊重。
事实上,对于祭祀亲人来讲,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真诚,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来祭祀,对祖先的缅怀和追思这种内核不会因形式的转变而转变。换句话说,“微信扫墓”只是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改变了传统形式,但骨子里的精神并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