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缉毒犬“滨达”

    2017-06-30 11:03:22

缉毒犬“滨达”

 

/唐天雷

 

 

2009年,滨达在警犬基地出生,在它还是幼犬期的时候,遇到了它的训导员——保山市公安边防支队芒颜边防检查站官兵黄大钊。在此后7年的时间理,他们成为了禁毒战线上最亲密无间的战友和伙伴。

缉毒犬的嗅觉极其灵敏,不仅能嗅出200多万种物质的气味,而且还能从数十种混合气味中鉴别出其中的一种。而且因为天性忠诚,犬类很早就被公安机关引进培养,承担查缉毒品的工作。

滨达是一只德国牧羊犬,精力旺盛、胆子大的天性使得它十分适合做一只缉毒犬。

滨达在成年之后(虽然只有8个月大),就被黄大钊带去哈尔滨警犬训练基地接受缉毒犬的课程训练,每天,滨达在训练基地学习识别带有毒品气味的物品,如果滨达成功地将这些物品识别出来,就会得到和训导员玩耍一会儿的奖励——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养成容易撒娇的个性,缉毒犬是不被允许与训导员玩耍的,只有他执行任务成功时,“玩耍”才会以奖励的形式出现。

“训练缉毒犬的方式就是培养他的行为模式,以奖励让它只对沾有毒品气味的物品感兴趣。”黄大钊说。

从警犬训练缉毒“毕业”后,因为成绩突出,滨达回到芒颜边境检查站,转正成为有正式编制的“缉毒犬”。

每天,滨达在黄大钊的带领下,对可能藏有毒品的嫌疑车辆进行“检查”。他先围绕车辆转一圈,熟悉一下车辆的味道,然后在训导员的指挥下,用自己的鼻子对车上的人和携带物品逐一进行检查。当他闻到异常的气味时,就会立即趴在地上不动,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这时,黄大钊就会知道,这是滨达在向他传达“这里很可能藏有毒品”的信息。

“滨达在识别海洛因和冰毒两种毒品的成功率非常高,很多时候甚至比我们的毒品检测仪器还要快速、准确。”

2017517日,芒颜检查站在对一辆黑色皮卡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驾驶员神情慌张,面对公安边防官兵的询问也是含糊其辞,十分可疑,检查站的边防官兵遂将该车辆进行详细检查,并让滨达也参与其中。滨达先是围着车辆转了一圈,然后在车的尾部停下来,鼻子靠近车厢底部嗅了嗅,然后就趴在了地上。根据滨达给的“提示”,边防官兵们在车厢底部找到一个隐藏的备胎,里面藏有15千克海洛因毒品。

身为缉毒犬,滨达的一生也注定与其他狗狗不太一样。为了保持对工作的专注程度,缉毒犬谈恋爱是不被允许的。滨达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和训练上。很多时候,它还需要与民警一起夜间加班,“对于贪睡的狗狗来说,夜班是最痛苦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看见它疲惫的样子都非常心疼。但只要听到我们的指令,它就会立刻精神抖擞地开始执行任务,绝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偷懒。”黄大钊说。

滨达今年已经七岁了,这也是他服役的第七个年头。缉毒犬正常的服役期限在四年到八年之间。可以预见的是,不久之后滨达就要光荣退役了。面对离别,黄大钊虽然有些不舍,但他还是挺为滨达感到高兴的,“退役之后,他就可以不用这么辛苦,尽情地吃喝玩耍谈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