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扼住毒品内流的咽喉
2017-06-30 11:40:06
保山扼住毒品内流的咽喉
记者/唐天雷 通讯员/张义秀 章明华
保山作为毒品流入内地的最后一道关卡,贩毒分子眼中的“黄金要道”,在禁毒民警的顽强守护下,成为贩毒分子跨不过的关口、攻不破的堡垒。
早上八点钟,吴若愚在腰间别好手枪,拿起毒品检测仪器,在芒颜边境检查站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保山与“金三角”毗邻,国境线长170公里,国家禁毒委确定的7条重要贩毒通道有2条经过保山,云南确定的6条贩毒通道有5条途经保山,是毒品内流的咽喉要塞。
2015年以来,保山警方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721起,其中万克大案176起,累计缴毒5.96吨,月均缴毒212.98 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3617人。晒出一张漂亮的堵源截流成绩单。
2017年5月24日,国家禁毒委将全国“5•14”堵源截流专项机制推进会定在保山召开,并在会上大力推广“保山模式”,这是对保山警方禁毒工作最好的肯定。
守住毒品内流的最后一道关卡
位于杭瑞高速公路保山段的保山市公安边防支队芒颜边境检查站,是目前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批准在全国高速公路上设立的唯一边境检查站,也是保山禁毒的一个“金字招牌”。
芒颜边境检查站组建于2009年6月,建站8年来,累计查获各类毒品案件89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71人次,缴获各类毒品1.5余吨,先后有200余名官兵立功受奖。
2015年6月,芒颜边境检查站被国家禁毒委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7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缉毒劲旅”荣誉称号,2017年3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我们每天工作约8小时,每个人检查的车辆在150辆左右。如果遇到节假日等车流密集的时候,工作时间和检查的车辆都会翻倍。”芒颜边境检查站的公安边防官兵吴若愚说。
这位今年方才26岁的年轻民警,已然是一名查缉毒品的“行家老手”。车辆开过来,吴若愚熟练地盘问驾驶员,查看车况,检查随身物品。他的工作不必动用过多的高精仪器和复杂的流程,但在整个检查过程中,这项工作最为重要。
“我们需负责初步判断车辆是否有携带毒品的嫌疑,所以一定要快,要精准。”吴若愚说,“不可能对每辆车都做精密的检查,否则很可能引发交通堵塞。”如果发现被检车辆可能隐藏毒品,吴若愚会将车辆引导至旁边,由他的战友手持各种精密的探测仪,对车身各个部位进行细致地检查。
多年来,禁毒官兵在钢笔、水果、玩具、轮胎等一系列五花八门的物品中都发现过毒品,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各种越来越先进的检测仪。
芒颜边境检查站站长李宝俊介绍,要想堵住毒品内流之势,仅靠在固定执勤点检查是远远不够的,毒贩熟悉检查站周边的地理环境,经常会从小道或者山路绕关避卡。
因此,芒颜边境检查站按照“统筹全局、创新战法、全线设防”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点、线、面”三位一体查缉模式。充分发挥“五桥”扼守怒江天险区位优势,围绕“潞江坝收费站”“蒲赛大桥”和“龙陵收费站”三个关键点,建立以芒颜为中心,辐射东风、曼海、红旗桥、打黑4个边境检查站的网络布防,设置18个相对固定查缉点,构建怒江沿线堵截防线,采取“一站多点”勤务模式,以流动与固定查缉相组合的方式织密二线查控网络;并适时对毒品重点区域、重点通道进行严打整治,实现了毒品查缉“多点开花”,有效增强了毒品社会面管控。
涉毒犯罪,“特殊情况”不再是护身符
由于《刑事诉讼法》与现行的《看守所条例》相关规定有所冲突。长期以来,涉毒特殊群体因难以打处收押而形成“抓了放、放了抓”的恶性循环,这是一个全国禁毒战线共同面对的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保山市每年查破的特殊人群涉毒刑事案件数不断增多,据统计,保山市特殊人群涉毒刑事案件数、缴毒数、抓获毒贩数分别占毒品刑事案件总数的20%、30%、20%。2010年到2016年7月,保山警方共抓获涉毒特殊群体犯罪嫌疑人1614人,收押的仅3人。
2015年,国家禁毒委《关于依法加强对病残及怀孕哺乳期妇女等特殊群体涉毒犯罪打击处理和收押监管工作的通知》下发后,保山市公安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此项工作,决定首开国内先河,遵循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的原则,正面突破、坚决打击、依法收押!
2016年8月,保山市投入1500万元在各县市区看守所建成“特殊监区”,专门收押怀孕、患非传染性疾病及其他病残犯罪嫌疑人,破解了收押收治场所“难”的问题。
2015年9月15日,保山市公安局成功将长期盘踞在汉庄镇“毒”害一方、外号“老麽麽”的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68岁且身患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张某被收押,打响了保山严厉打击特殊人群贩毒的第一枪。
2017年4月13日,保山市公安局将孕期贩毒的荣某投送省女子监狱执行有期徒刑15年,荣某产下的婴儿由保山市社会福利院寄养。因运输毒品而被羁押在隆阳区看守所“涉毒传染病人员收押收治中心”的怀孕妇女杨某悔恨的说:“人家告诉我怀孕是不会抓的,现在成这个样子,我太后悔了”。
2016年8月至今,全市共收押收治涉毒特殊群体174人。其中怀孕妇女31人、严重疾病59人、老弱病残12人、未成年人22人、艾滋病人38人、传染病12人。2017年一季度,全市查获涉毒特殊人群犯罪嫌疑人锐减,查获过境保山的怀孕妇女、哺乳期妇女贩毒案件数下降为0。这标志着利用特殊群体贩毒、执法部门难以打处的情况在保山已成为历史。
“大数据”的禁毒时代
多年来,保山警方坚持大案小案一起打,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秋风扫毒行动”。 2015年至今,保山市公安机关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721起,其中万克大案176起,累计缴毒5.96 吨,抓获犯罪嫌疑人3617人,缴获易制毒化学品121.65吨。境外毒贩闻之色变,毒品过境开始绕过保山,企图逃避高压严打。零贩案件逮捕率、起诉率、判决率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在长期工作中,禁毒民警不断探索总结了禁毒公开查缉“十八项绝技”, 即现场盘查“四看四诊”:四看,对嫌疑人看眼神、看行动、看着装打扮、看携带物品;四诊,对嫌疑物品看、听、闻、摸;查缉必备“五小工具”:小镜子、小起子、小扳手、小切刀、小通条;查缉盘问“五式”:对不同嫌疑人员,采取开门见山、迂回婉转、欲擒故纵、声东击西、反客为主进行询问
这“禁毒秘籍”,虽然只有百十来字,却是几代禁毒民警在实战中反复思考,提炼出来的精华,在实战中屡建奇功。 2015年至今,保山警方公开查缉破获毒品案件1700起,缴毒3.357吨,抓获犯罪嫌疑人1747人。
而除了“十八项绝技”这样传统的看诊问查禁毒模式之外,新兴科技的发展也为查缉毒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传统的查缉方式主要依靠民警的‘火眼金睛’,但再老练的猎手也会有失误的时候,这是人的局限性。但机器不会,它不但绝对客观精确,而且能分析研判信息的数量超出人脑的千倍万倍”
保山警方从提升实战应用水平入手,坚持将信息化成果运用服务于侦查破案,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摸索出一条以网上巡查发现、查找比对、分析研判、定位布控、纵深打击为主的“网上实战综合技战法”。
芒颜边境检查站立足“大数据”,在全省公安边防部队首建边境技防系统,确定8个主要功能模块和144条业务规则,设计关联各类数据库111个140亿条,彻底革新传统二线勤务查缉模式,实现前端卡口信息采集、后台规则积分累加、自动化风险评估、智能化预警推送等功能,帮助民警从众多人流车流中筛选重点检查对象,辅助二线精准查缉。
2016年10月3日,民警进行视频巡查时,发现执勤现场前方有1名男子背着一个双肩包沿杭瑞高速公路下行线向该站执勤口岸方向徒步前进,不时四处张望,形迹可疑。分析男子有绕关避卡可能后,该站官兵迅速派出人员在男子前方的必经之路设伏,依法对其进行检查。经检查,当场从该男子所背的黑色双肩包内查获海洛因36块,净重12.5公斤。经过突击审查,顺线深挖,执勤人员又在执勤口岸前方隧道口处抓获涉案同伙3人,查获涉案车辆2辆。
“可以预见的是,大数据将会在查缉毒品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等到全国都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数据库,我们就能依靠对海量信息的分析研判,织就一张查缉毒品的天罗地网,让毒贩无处逃窜。”民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