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017-08-18 13:07:28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张泽文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笔者认为,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转型、剩余劳力转移、生存空间转换、家庭观念转危的形势下,各种矛盾振荡、碰撞、激化、裂变产生的社会现象,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其教育成长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长治久安以及国计民生。在此,笔者结合南涧实际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深入调研与思考。

 


南涧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涧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截至2016年,南涧县总人口约23万人,其中留守儿童5967人。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各有2469人、3498人,分别占41.4%58.6%。从性别结构看,男性留守儿童3169人、女性留守儿童2798人。从年龄结构看,05周岁留守儿童1868人、612周岁留守儿童2454人、12周岁以上留守儿童1645人。从就学结构看,共有适龄就学留守儿童4099人,占总留守儿童数的68.7%。其中,在校就学留守儿童3346人、未就学留守儿童753人。

一是农村留守儿童受不法行为侵害和不法侵害他人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女性留守儿童,南涧县未成年人受性侵害的60%以上为留守儿童。另一方面是父母亲不在身边,教育管理脱节,不听老师话,不愿读书。

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成绩普遍较差,表现不好。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但到了初中阶段,极少数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有的学校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三是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畸形异常。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

四是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爱母爱,志向模糊,胆大妄为。外出务工的父母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试图用物质刺激的方式来弥补对孩子的内疚。这种爱的方式,给儿童的心里烙上了“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

 

南涧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只管“吃穿”的粗放型管理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大多生活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爷爷奶奶负担起全部的家庭重担和教育孙辈的任务。有时甚至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对孩子仅仅是煮煮饭、洗洗衣而已。有时,连几岁的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

二是隔代教育,过分溺爱,束缚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家时都娇生惯养,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更是如此。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纵容,即便孩子有严重的违规行为,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说而已。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娇气、懒惰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怕吃苦,独立生活能力差,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监护人自身因素欠缺,导致留守儿童心里失衡。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给孩子更多的爱。其次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再次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就不够了,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四是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上要养老,下要扶小。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但很多时候顾此失彼,失去了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全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口数量为2.78亿,其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就有6102万,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近年全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平均每年上升13%,其中留守儿童犯罪率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而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一是从源头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首先是社区、学校、派出所及相关政府部门,社团组织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要造册建档,与监护人签订责任状,随时对留守儿童的动态进行监督掌控。其次是从书本上到现实生活中加强留守儿童的法律知识教育。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列入升学成绩,并坚持完善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就地兼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制度,对辖区未成年人和留守人员的违法犯罪情况,进行定期通报,结合当地社会治安情况及学校师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剖析,防微杜渐,堵塞漏洞。

二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要有家庭持续发展观念。如父母亲年老多病,儿女年龄较小时暂不出去打工或夫妻俩一人留守照顾家庭;其次是要有担当意识,要为儿女成长、成人、成才负责。留守儿童问题最根本最直接的问题出在留守儿童父母身上,其次才是监护人,再其次才是政府、政策身上问题。

三是党和国家要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扭住不放。留守儿童问题仅靠家庭、学校、社区、地方政府无法解决。所以,国家必须担当起这个责任。首先解决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户籍问题(户籍改革已开始),父母在哪里打工,其子女就可以到那里读书考试;其次是农村留守儿童,升入高中后,可继续享受义务教育待遇或政策。第三是国家统一调控,对西北、西南地区中小型企业在用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与支持,让外地企业到本地落户和发展。要提倡和鼓励外出打工学有一技之长的人回来创办企业,把过去为别人打工变为别人为自己打工,使剩余劳动力出口转内销,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