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社区的平安灯
2017-08-18 13:15:10
点亮社区的平安灯
文/唐天雷 许 伟
他们善于归纳总结,把一条条服务群众、守护平安的“金点子”“好主意”及时总结成经验方法,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社区工作是动态的,矛盾纠纷,治安案件,都有很强的突发性。但曲靖市公安局经开分局经过不断地探索,逐渐总结出一套能够适应绝大多数社区工作需要的工作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一格一格管社区
曲靖市公安局经开分局西城派出所社区民警胡松涛明显感觉到,自从将网格化管理引入社区之后,他的工作就轻松多了。
依托社区警务室,曲靖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建立了点、格、片三级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由政法委牵头,将各社区、居民小组、辖区成员单位纳入网格管理中,规定每个网格单位明确固定一名以上的联勤协作成员,根据社区民警排班,每月轮流到社区警务室配合社区民警开展工作。
“以前单靠我们几个社区民警,要搜集信息,协调矛盾,巡逻防控,排查隐患,确实忙不过来,实行网格化之后,等于我们无形中多了很多的帮手。”胡松涛说。
随着曲靖市经开区的转型升级和深度开发,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涌入这里追求自己的梦想。人口的流动性大,也给公安机关搜集人口信息情况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每个小区至少都有几十上百个租客,靠我们民警根本采集不完。”胡松涛说,引入网格化管理后,这一工作便转而由网格员和联勤成员单位承担起来,他们会定期地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人口信息情况采集整理好,再报送给社区民警,并由社区民警审核把关后录入社区警务子系统中,保证了各类社会信息的鲜活性和及时性。
“从前民警负责的辖区很大,未必会对所有地方的情况都有详细了解,但网格员只负责自己的一小块区域,熟悉程度更高,办事也更加顺畅。”胡松涛介绍。
联采工作开展以来,共采集各类流动人口、出租房、商铺等社会信息16000余条,协助各执法办案部门打掉传销组织16处,协助破获各类刑事治安案件80余件,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80余名。
让社区更和谐
曲靖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在社区建立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在各群防群控成员单位内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室,借助联勤协作成员对社区、居民小组、辖区成员单位熟人熟事的优势,定期开展各成员单位内的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研判,协助社区民警对所属单位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化解。
“在调解矛盾时,由于我们对某个村子或小区的情况不是特别熟悉,对矛盾产生的根源不是特别了解,工作开展起来十分困难。这时候,如果能找到双方的熟人出面,事情就会好办许多。”胡松涛介绍。
2017年7月,两家村民因为水渠引水的问题产生了矛盾,还打了起来。派出所接警后,觉得两家人在村里面是邻居,觉得最好还是大事化小,找一找村里的人说和说和,让两家人将矛盾化解掉。后来,警方找了村委会出面,在村委会的调解下,双方很快握手言和,打人的一方还赔了一些医药费给对方。
2016年以来,分局联勤协作队伍共协助辖区各警务室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0余起,热点隐患提前预警184起,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开发区”的目标。
从前警方请“熟人”出面,更多的还要看对方的意愿。“如果对方不愿意帮助我们做调解工作,我们也没办法。而群防群控成员单位矛盾联调机制,则把这份义务变成了责任。”在调解矛盾时,根据这项机制,派出所民警可以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人员帮助民警进行矛盾调解。
互联网+便民利民
为推进为民服务精准化、建立服务联动机制。各社区民警带领联勤成员每月定期入户访查不少于百名群众,了解辖区社情民意,积极开展“六防”等各类防范宣传、政策传达、送证上门等服务。同时,警方大力推行“互联网+行业场所服务”,积极通过微信、QQ核查等方式,为行业场所上传的无证旅客查验身份,解决了无证不能登记入住问题。据统计,每年查询次数在2万次以上,为行业场所业主“挽回”经济损失100万余元。
社区民警除组织和带领联勤协作成员对所辖区域进行巡防、督促、检查外,根据工作需要和指挥调度,及时组织安排对其它辖区单位群防群治组织进行增援、协助、学习,打破“看好自家的门、守好自家的人”的传统治安防控理念,使各社区有效联动,形成一个套环和包围圈,“人防、物防、技防”效能最大化发挥。同时,社区民警依托“互联网+治安防控”模块,建立社区群防群治组织微信群、辖区群众工作微群等方式将辖区内各单位、村组综治成员、治安保卫组织成员、治安积极分子等群体进行联动,高效做好相关治安防控信息宣传及行业场所人员信息核查等工作。
2017年上半年,各社区联防联控组共在辖区开展各类巡防1000余次,张贴发放各类安防宣传材料5000余份,在各微信群发布警情通报和防范信息2000余条,辖区新增监控探头1000个和人像识别系统8套,侵财性案件的发案率同比下降12%,真正体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