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增良:光影之间的行者
2017-08-18 13:46:36
潘增良:光影之间的行者
记者/周建英
从一名部队里的摄影“发烧友”,成为了现在省内、国内有实力的公安摄影家,在光影之间,潘增良一路探索、一路奔袭,乐此不疲。
潘增良,1964年6月生,1983年入伍,1999年部队转业,现为昆明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民警,从事公安摄影17年。2015年12月被公安部政治部评为“公安文艺成绩突出个人”,2016年12月被全国公安文联评为“全国优秀公安摄影家”。
17年拍摄照片20万张
归结成绩取得的原因,潘增良用了四个词:“天分,勤奋,缘分,本分。”他说,公安摄影,不能仅仅当作完成工作任务而拍摄,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作为,才能抓拍到生动的画面。
多年来,不论是否“分内”的事,只要发生警情,潘增良总是第一时间带上相机就往现场跑。2001年9月13日,还在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巡警大队工作的潘增良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女儿,刚进家门就接到同事电话,说辖区小菜园发生持枪劫持人质案件。不及多想,潘增良把女儿锁在家里,提起相机,一边打电话催妻子赶快回家,一边招呼出租车赶往现场。随后4个小时,他用三卷胶卷完整记录了案件处置情况。他闻警而动,随警作战,在特警队员破门而入的一刹那,跟着冲了进去,抓拍下民警一招制服歹徒的瞬间影像。
当晚,潘增良躲进卫生间冲洗胶片,连夜撰写通讯……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大案处置现场。两年后,潘增良成了《昆明警方》杂志编辑部里的一员,此后活跃在昆明公安新闻宣传第一线。在众多影响较大的案件现场,潘增良的及时出现为案件侦破工作和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大量还原现场、揭示真相的纪实图片。
在长期的公安宣传和文艺创作中,潘增良坚持公安摄影一定要服务公安工作这一核心原则,长期深入基层一线,拍摄照片20余万张,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公安民警工作、生活的优秀摄影作品。
潘增良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也是一名无私的好教员。在2015年7月在楚雄举办的全省公安摄影培训班暨全省公安摄影PK大赛中,他除了要做好培训班的日常管理工作,还认真备课,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传授给学员。在各类公安摄影大赛以及地方的摄影大赛中,他亲自把关挑选作品、制作图片,云南公安频频获得多个大奖。
潘增良说,近两年来云南公安摄影作品获奖数和获奖质量都在全国第一,他认为最主要得益于坚持以公安题材为主的纪实摄影创作方向,以后还应该坚持这样做。
“要图片,找新闻办的潘增良”
潘增良已然成了昆明市公安局公安摄影的一张名片,需要任何照片时,大家首先会想到找他问问,准没错。
“潘增良的图片不夸张、不虚构,诚实稳重,让人放心。”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办主任、《昆明警方》主编苏波说。苏波是潘增良多年的同事,也见证了他从一名普通摄影“发烧友”,成为现在在省内、国内有实力的摄影家的点滴历程。在苏波看来,潘增良是“老老实实按传统纪实风格一步步走过来的”。
潘增良的公安纪实摄影作品有一个共同的鲜明态度,就是真实讲述警察故事,记录警察的悲欣,表现警察的精神。
为了最及时、真实地捕捉到一些瞬间,“时刻准备着”是唯一的捷径,这包括器材准备、心理准备,以至于体能准备。他自己最满意的图片之一《家有警察》的创作,就是出自“时刻准备着”,关键时刻熟练运用抓拍技术。
2013年3月12日,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刘军在办案中不幸牺牲,在送战友、悼英雄的遗体告别仪式中,潘增良在一个瞬间按下快门,定格了刘军走后一家人的神态——妻女、父亲、亲友。除了痛苦的面孔,还有隐忍而坚韧的表情。这张照片记录下的瞬间,击中许多人的内心,每个人都有至亲至爱的人,一人牺牲带给他们的将是背负一生的伤痛。
在长期的公安纪实摄影实践中,潘增良成功抓拍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一瞬间”,许多照片堪称经典。如《爸爸去哪了》《9·13解救人质》《为农民兄弟办理身份证一丝不苟》以及专题组图《大山里的警察》等。
“公安摄影的本质是纪实”
2015年11月,昆明公安文联常务理事会决定联合云南美术出版社制作大型摄影画册《瞬间——昆明公安影像》,这是昆明公安文联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个人会员立项出版书籍。
终于要出书了,潘增良难掩内心激动,在成千上万张照片中寻找着,废寝忘食筛选那些已经凝固成照片的难忘往事。
说起那些图片的拍摄过程,他至今历历在目。2004年初,潘增良和同事先后到寻甸、东川、禄劝等地进行采访。他们马不停蹄,在采访完第一个点凤仪派出所后,又披星戴月驱车赶往第二个点联合派出所。到达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小街一片漆黑,只有派出所值班室的灯亮着。当晚,潘增良在脑海构思了一个又一个山区民警工作的画面。
第二天一早刚起来,阳光明媚,潘增良心想正是拍片的好时机,忽然看到所长正和几个民警在派出所院子的菜地里锄草,大片的青菜长势喜人。来前他怎么也没料到会有这样的场景,于是挥舞相机,《大山里的警察》专题摄影就这样诞生了。
潘增良说,有些画面,你若不到现场是怎么也想不出的。“摆拍,预演,硬是活生生地导演出一幅精美‘作品’”,他认为这种创作思路严重影响和困扰了公安摄影创作的健康发展,是不可取的。
那究竟什么是公安摄影?拍了17年的潘增良如是回答:“说白了就是行业摄影,公安摄影的本质特征就是真实地记录,公安摄影创作必须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他说:“警察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警察精神就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许许多多感人的闪光点,捕捉、挖掘这些闪光点才是公安摄影人应做的事。”
翻阅沉甸甸的摄影画册《瞬间——昆明公安影像》,能看到一位公安宣传民警十几年来执着于公安纪实摄影的创作历程,以及对警察职业和摄影艺术的热爱。不但如此,“它已经成为昆明警察群体不可磨灭的深刻足印,已经成为春城警界峥嵘岁月的一段缩影,收藏在这座城市的记忆深处。”苏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