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影像志 导语
2018-02-01 16:21:57
1405年,世界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中国云南人郑和率领的皇家龙船队已经远航到了红海海域。四百年后,中华帝国这个曾经在海洋上发现世界、领导世界的封建大国,逐渐沦为被奴役的半殖民地。

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到17世纪,海上争霸时代全面开始;1869年,年轻的苏伊士运河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中海、红海、以及印度洋、南太平洋之间开辟了一条自由往来的捷径……

从19世纪初,这条以大锡为主的商路最终成为中越法三国近代交通史上一个庞大的水陆道路系统,并以此促进了中越两国与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对话交流。

1910年3月31日,中国、越南第一条国际出海大道——滇越铁路全线通车。这注定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山地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世纪大碰撞,这也是中国、越南最早接受对外开放以及科学民主传播的一条伟大的先驱之路。
注:内容节选《滇越铁路影像志》(编著 彭桓)文章禁止转载,如需了解更详细内容请购买《滇越铁路影像志》,购买热线:13888824689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广场
作者简介
彭 桓 祖籍中国河南南阳。1953年生于云南昆明。1966年毕业于墨江县小;普洱水泥厂、思茅建委基建队工人;云南师大中文本科;1988年调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普洱学院),任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普通话语音教师;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毕业生”;“云南省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云南省政府“七七扶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原副县长、民革云南省委第十届副主委、云南省政协第十届副秘书长。
作品有《〈孔雀东南飞〉潜在的精神悲剧暗流》《巴黎圣母院与圣母院巴黎》《曼飞龙佛塔的“黄金分割比”》《天壁男子汉歌》《中国屏边火山》《地中海漂来的金桥》等论文、散文、诗歌和长篇小说;并《宋庆龄希望小学碑记》《东大陆赋》《豆沙关赋》《石羊赋》《墨江赋》《碧朔赋》《八百年蒙自大赋》《滇越铁路赋并序》等赋作、碑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