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天兰:在蛛丝马迹中还原犯罪现场

    2018-01-26 11:28:41


记者 通讯员

“很多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都在偏僻的悬崖峭壁,爬着上下山的危险不说,还经常照顾不到孩子。往往几天忙完回家,还要躲着老人和孩子先去洗澡、换衣服,才敢去抱抱孩子……”2008年从警的彝族女民警李天兰,一直在景谷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刑事技术室工作。10年时间里,李天兰共勘验现场1000余起,勘验录入各类现场700多起,经过刑事技术协助破案100余起,带破案件500余台;采集DNA血样信息8000余份,参与勘验尸体700余具。

 

从警之初的紧张

“妹子,你千万不要靠近我们啊,这里是不能靠近的地方……”从警之初,李天蓝就遇到了一件“诡异”的现场勘查案件。

这个案件,让她多年后仍记忆犹新。

10年前,小景谷的一个民族村寨里,一个从缅甸回来的家庭里,老爹因病去世了。停裣期间,儿子声称老爹给他“托梦”,让他生吞下烧红的梨头后,不仅老爹会复生,儿子本身也不会有任何影响。于是,儿子烧红了梨头,喊老妈和两个妹妹将梨头插入他嘴里。结果,儿子也被烫死了。

这个家庭里,两根顶梁柱倒下了,但母亲和两个妹妹却载歌载舞,围着尸椁“跳大神”,整个村寨里都弥漫着一种怪异的气氛。

“你们快来看看吧,要不,我们都不敢在村寨里过夜了……”接到群众的报警后,李天兰和刑侦民警连夜赶到了这里。看到尸体旁三个女人在“咿咿呀呀”地唱歌、舞动,年轻的李天兰也是头皮发麻。但是,跟着师傅去勘验尸体是她的工作,她不能退缩。

“妹子,你别过来,他俩一会儿就醒了,就坐起来了……”看到李天兰要上前翻动尸体,那位母亲还在提醒她。这句话,让李天兰再次颤抖了一下。虽然她知道当时少数民族山寨的群众有些还很“迷信”,但在当时诡异的气氛里,她还是感到很紧张。

李天兰的师傅多年从事刑事勘察,招呼其他民警将这家人的几个女人劝离现场休息,就立即打开工具箱,开始对尸体进行勘验,查找死者真正的死因。

看到师傅的从容,李天兰脸上有些发烧,立即做好勘验的各项辅助工作,协助师傅对尸体进行详细勘验,并作出公正的死因证明。

笼罩在这个民族村寨上空的“阴霾”,才逐渐散去,群众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从警之后的老练

刑事科学技术室是公安机关的一线部门,技术民警很多时候面对的是苦、累、脏、臭、险和腐败的尸体勘验现场。

这份工作,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敬而远之。李天兰作为一名女警,面对各种刑事现场,不但要克服心理难题,还要勇敢地面对生理挑战。

随着工作时间和经验的累积,她现在能坦然面对任何刑事现场,能完整客观地用相机、摄像机记录下每起现场的客观证据。

“以前,固定现场证据和痕迹时,用的还是沉重的柯达胶片相机。当时,公安局的技术设备还很匮乏,那台柯达相机还是从交警大队借来的,刑侦大队和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共用那部相机。而且,每卷胶卷只能拍摄30多张照片,每拍摄一次都要非常精准。一旦胶卷用完了,倘若还有证据和痕迹没固定完,就要很麻烦了。”

所以,每次按动快门、每张照片的清晰度和角度、每个证据的固定,都要把握得很好才行。

多年后,当技术勘查设备越来越完善和高端,李天兰任然保持了她当年的精准,从不无限制地按动快门。“我要为自己的判断负责,每次按下快门,固定的一定是有用和必须的证据,绝不因此返工。”

 

从警归来的尴尬

“妈妈马上要回来陪宝宝了,等我一哈啊……”每次忙完手头的事,李天兰第一个念头就是飞奔回家,赶着去见下自己的孩子。

每次的现场归来,衣服上的味道是最困扰她的,也使她经常为此尴尬。所以每次回家时,她都是翘腿捏脚地打开房门,看看谁在客厅里。要是老人带着孩子在客厅玩耍,她会悄悄地朝老人摆摆手,示意老人将孩子抱到其他房间。之后,像做贼一样冲到卫生间里,好好冲洗一下,换掉衣服,才出来和孩子玩耍。

“该给兰姐介绍个对象了,她一个人太辛苦了。”每次,见到她忙里忙外,局里和刑侦大队的兄弟都很心疼,都想帮她做点啥。“她那个人啊,忙的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除了工作就是工作……”

从警10年来,李天兰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勤奋好学,迅速成长为公安队伍里的一名刑侦技术骨干。多年来,她坚持从蛛丝马迹中还原现场,为受害人讨回公道,还原事实真相。

特别是在现场刑事技术勘查中,她认真细致,高度负责,取得了良好成绩,从而成功破获了很多案件,为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为案件的移送起诉提供了科学、有力的客观证据。

同时,她还认真完成各种刑事技术数据、报表的整理上报工作,管理好工作台帐、技术档案资料及涉案物证,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