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 带领人民致富
2018-01-26 12:17:36
传承民族文化 带领人民致富
——访云南民族学会阿昌族研究会会长曹明强
记者 浦绍猛
为响应习总书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要掉队”,曹明强自任“酋长”,带头创办实业,带领阿昌人民共同致富。他是人大代表,是景颇族斗士,也是诗人,还是民族文化使者;他一心想用产业扶贫。
他怕掉队,他是自觉的。胡锦涛总书记批示:“加大对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一直以来,他热心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工作。现如今,他又办起了酒厂和茶厂,意在打造阿昌族的第一家龙头企业。
兴边富民,曹明强在行动,他的目的是通过自身示范让人们知道,什么叫幸福,怎样的扶贫才最有效。
日前,记者采访了原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原云南民族学会阿昌族研究会会长、云南省民族商会阿昌族文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明强。

成立研究中心助力发展
云南省民族学会阿昌族研究会自从2005年成立以来,在全省各地做了大量民族工作,组织了大量的学会活动。阿昌族研究会按照学会宗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积极开展学会工作。研究会要求会员,关注本民族民生,关心家乡建设,在阿昌族地区带头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在阿昌族乡村提倡尊老爱幼,孝顺和谐,给阿昌族学生捐资助学,扶贫帮困,为家乡的“整族帮扶,整乡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招商引资穿针引线,弘扬阿昌族文化,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做出积极的努力。在团结昆明同胞,增进民族交流,传承民族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7年12月23日,在云南省民族商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指示并起到重要的宣传推广作用,云南省民族商会阿昌族文化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为云南省民族经济和阿昌族文化经济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渠道。云南省民族商会副会长、德宏州民族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明强,任研究中心主任。
此次会上,曹明强说,云南省民族商会阿昌族文化经济研究中心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按照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和省民政厅工作重心,认真履行《云南省民族商会章程》,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紧密团结我省阿昌族文化领袖、工商经济界人士和其他人士,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促进我省民族文化、民族旅游、民族食品、民族医药健康发展,为推动我省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阿昌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敌而战斗生存的民族,在他的历史长河中,春秋刀作为民族文化家园必不可少的灿烂文化精典,在纵横于生与死的熬战中,她一直伴随着阿昌族人民。早在五世纪以前,阿昌部落酋长早概一举“青龙”宝刀,力劈千里山河,平定了南北彊土,在“昌江”以西建立了以娥昌联合的原始酋长部落社会。那是一个大气磅礴的时代,那是一个青龙宝刀的时代,哪是一个值得阿昌人永远傲骄的时代!
后来阿昌人几经辗转,正经历着重重苦难的时候,迎来了救星毛主席。他救阿昌人民于水火。从此,阿昌人在党的领导下站起来了,挺直了腰,昂起了头,成为了新中国的主人。
曹明强介绍,阿昌族文化经济发展中心将组建以下实体:阿昌家园文化武术协会;畜牧水养协会;刀具厨艺协会;珠宝银饰协会;南药花果香茶协会……
天佑户撒是个最好的养生园: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独立气候,佛祖花园,艺术之乡,长寿地方……
   
人大代表曹明强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是两会的主角,他们的责任重若千钧。代表、委员如何看待自己的使命?备受人民的关注。
自从2004年提出的“禁毒防艾”要打场人民战争的建议受到高度重视以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曹明强,走遍了德宏的村村寨寨。
“自从当选人大代表,自己就忙不过来哦。要做好人民的代表,要代表人民说话,不去村里寨里调研,不参与到群众的生活里怎么行?人民给了我权力,我绝不辜负!我是个来自边疆的代表,边疆的发展还很落后,边疆地区劳动力的素质还比较低,我把时间尽可能用到做调研上,也是为了把边疆的实际情况带到北京,为中央决策提供依据。”曹明强说。
一个从事民间文学研究的“小人物”,一场全国范围内急风骤雨般的禁毒人民战争,这二者之间,似乎并无直接联系。然而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却有这样的一个“小人物”曹明强,在禁毒人民战争中扮演了相当有分量的一个角色。
2003年下半年,曹明强和其他人大代表视察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时,突然发现那些伫立在他眼前正热火朝天兴建中的戒毒所,“就像一夜间冒出来的一个个巨型怪物!”
“全国不是都在建小康社会么?咋拿这么多资金大规模地来盖戒毒所?”曹明强一字一顿地说,“而且,又不是当地群众急需的学校、医院,而是——戒毒所啊!”他显然意识到了某种异常,问德宏州公安局长杨佘:“不盖行么?”

杨佘显然对此早有准备,他说:“我这有一份材料,你看过就知道了。”
这份调查报告让曹明强震惊了,“这和战争有什么两样?”曹明强激愤地说:“世界上历次战争都造成了大批寡妇和孤儿,被毒品和艾滋病肆虐的德宏,不也留下大批的孤儿和寡妇么?”他说,“从调查报告上看,这里一些边境村寨,已经呈现‘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萧肃鬼唱歌’的惨状!”
在去北京参加2004年全国代表大会之前,受到震撼的曹明强带着杨余的那份调查报告,按其中提及的地方独自去核实报告的真实性。
核实毒情后,曹明强写了“关于将怒江以西划为特境线”的议案。他建议,对边疆、边境、边民加大人、财、物的管理服务力度。
2004年春天,曹明强带着自己的议案和杨余的那份调查报告,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4年10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出批示。次日,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及公安部对此相继作出重要批示。
曹明强说,现在看来,德宏的禁毒人民战争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人大代表任期有限,时间是很宝贵的,我怎么能不分这个轻重。老实说,那几年我大部分时间是在履行人大代表的角色,而且我觉得那些工作很实在。

兴业助富曹明强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想,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期盼,中国梦是云南4600多万各族人民共同的追求,需要我们每个人为之努力奋斗。
在梁河县芒展大茶山,4000多亩茶树在阳光的照耀下,鲜嫩的茶叶翠绿欲滴。随着规模逐渐扩大,茶山现在已建成了豆地凹、墩欠山、沙坡应安等成规模的茶园,曹明强的芒展大茶山茶厂就建在茶山上。
“茶叶是同胞们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建厂就是要给这里3000多茶农每家的饭桌上增加一碗像样的内容。”谈起建厂目的,曹明强对未来充满了期望,“我要借这里的天时、地利、气候,这里优良的生态,打造优质的茶叶品牌,2020年,阿昌族同胞也要同步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无论时光如何流逝,一幅这样的场景始终让当地村民记忆犹新:知青们手握当地允许回城的推荐书,曾经玩世不恭的毛头小子此刻变得格外虔诚,双膝跪地,把脸庞埋进自己亲手开垦种植的茶园,汗水和着泪水深深融入了这片土地。经过知青生活的磨砺,在当地村民的感染下,也深深爱上这片土地。这片茶园后来被荒芜,事业有成的知青们为了回报阿昌族村民和这片土地,进行了重建,种上了回龙茶,并命名知青茶园。如今,这些茶园已经成为了芒展大茶山的一部分。
芒展大茶山的历史由来已久,1945年,大厂设治局颁布了《梁河县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局长封维德编写《种茶浅说》并举办了各种乡镇保甲长参加的首次种茶培训班,有31棵茶树就是培训班的学员赵安文拿到沙坡栽种的茶苗,又于2010年5月移栽到此。目前,茶园充分利用这一优质的茶树资源,对茶树进行嫁接,以便将来生产出优质的茶叶。
“要想生产出优质的茶叶,保证茶叶的品质和茶农的收益,就得兴修水利,保护生态;要想把优质的茶叶打造成知名品牌,就要提炼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曹明强说。
据曹明强介绍,目前他在茶园建立了一个养殖场,养了些牛,牛的粪便用来做成茶园的有机肥料,就形成了农业产业的循环经济,“建起生态茶厂,留住春天,做美阿昌族山寨。”
最美茶香四月天,在德宏州梁河县回龙茶地理标志认证范围内,九保阿昌族乡横路村委会4000多亩的芒展大茶山格外引人注目。
茶农赵昌贵说:“我放弃了替别人装修房子的机会,专门采摘符合‘三要三不要’标准的茶叶,每天收入200多元。”
赵昌贵口中的“三要三不要”是阿昌族研究会会长、茶厂投资人曹明强制定的。即:要用心,要农肥,要自然;不要贪心,不要化肥,不要农药。如今,这个标准已经在当地3000多茶农中入脑入心。
芒展大茶山年均气温15.9℃,群山苍翠、四季如春、鸟语花香,是种茶的理想场所。世居在这里绝大多数是阿昌族人,有着祖祖辈辈种茶制茶的悠久历史,在芒展大茶山茶厂开办以前,都是家族作坊式的手工制茶为主。为了形成产业,土生土长的曹明强和堂弟曹明毕成立了明毕阿昌茶畜专业合作社,并创办了第一个本土龙头茶企,带动茶农共同发展。与其它茶场不同的是,这里豆地凹、墩欠山、小窝子等10多个茶园并没有集中连片,而是自然分布在群山之中,掩映在绿树之下。
用曹明强的话来说,那就是顺应自然,适树则树、宜茶则茶、合理间隔,在保持其生物多样性同时可以减少病虫害。
为了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链,曹明强在茶园周边建起了养殖场养牛养猪,在茶园里放养了100多只土鸡。芒展大茶山就这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阿昌族回龙茶“三要三不要”的种植制作标准。茶厂生产的“瑞井”牌系列产品已远销到昆明、广东、福建等地,使当地茶农增收300多万元。
由于严格遵循“三要三不要”种植制作标准,芒展大茶山2017年明前茶总产量仅为1吨左右,总部设在昆明的云南尚善文化传播公司不远千里前来合作,将其全部高价收购,总体包装上市销售,一举解决了买难卖难的问题,确保了茶农增收,让茶厂和合作社能够集中全部精力制作好茶。
作为致富带头人,曹明强如今最大的愿望是做好回龙茶产业,让阿昌族人民走出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进入小康社会。
“为什么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在曹明强看来,这句诗词也正是当地阿昌族人对土地深沉情感的真实写照,他们朴实包容、敬重自然、珍爱土地。在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口感愈来愈注重的当下,这里良好生态环境、立体多元气候下生长出来的农产品成了香饽饽,生活渐渐有了起色。芒展大茶山的回龙茶便是这些产品中典型的代表。
曹明强说,最近我们主推的阿昌三宝和傣族帮盖米酒系列名气更大了,外地客商纷纷前来咨询了解产品经销和投资发展之路,让我们看到了崭新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