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保罗波登
2018-02-05 10:10:47
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申遗”标准第1、2项
 

1910年1月30日,滇越铁路滇段建成。工程历时六年零三个月。1910年3月31日在中国云南府举办的滇越铁路通车典礼上,云贵总督李经羲发表演讲:“谋公司及滇省幸福”之“伟大事业”,“将来必能交偿文明之愿”。有关当局对保罗·波登及其工作班子特别致辞:根据次南溪河谷的特殊地质、地形而设计建造的“这些创新的特殊类型的桥,是由设计了威敖铁路大桥和许多重要桥梁的建筑专家,巴底纽勒公司的董事工程师保罗·波登先生创建的。”

1847年,保罗·波登出生于法国曼恩—卢瓦尔省索米尔市一个建筑师家庭。1871年毕业于法国中央工程技术学校,并逐渐在巴底纽勒建筑工程公司(BatIgnoller)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技术权威、董事工程师。在巴黎市区,离着“保罗·波登街道”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巴底纽勒大街”;在威敖铁路大桥附近的塔尔那市,还有一条“保罗·波登大街”。
一、保罗·波登主要作品
 
保罗·波登主要作品一:法国名桥——威敖铁路大桥
法国威敖铁路大桥,1902年建成通车,1984年列入“法国国家遗产”。2002年,威敖铁路大桥通车100周年纪念,法国科学院为保罗·波登铜像主持了落成典礼。
保罗·波登主要作品二: 滇段名桥——人字桥(次南溪河肋式三铰拱钢梁铁路大桥)
中国“次南溪河肋式三铰拱钢梁铁路桥”设计图、竣工图。特定的自然环境赋予铁路独特的工程技术特点。滇越铁路是具有卓越的规划设计而建造的规模巨大的铁路工程,人字桥是其中最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节点之一。滇段决定在“次南溪河”(即四岔河,南溪河一级支流)的两道断崖之间修建一座铁路桥梁。可是,设计方案一再失败。于是,法国公司把“次南溪河”一带的地形、水系图和施工段情况图文送回国,并向全法征集桥梁设计方案。20天后,一份名叫“次南溪河肋式三铰拱钢梁铁路桥”的设计方案被铁道部和外交部采纳。这就是法国巴底纽勒工程建筑公司的董事工程师保罗·波登的设计方案。最终,巴底纽勒工程公司参与现场承建。
由保罗•波登设计的人字桥于1907年3月施工,1908年12月建成通车;在1910年出版的法文版《云南铁路》记述:“这些桥梁以一种简洁、高效的方式解决了在未开化的,气候于健康不利,出行十分困难,有着众多宽而深的峡谷地区中的交通问题……”2006年,中国国务院正式将“五家寨铁路人字桥”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威敖铁路大桥、五家寨铁路人字桥,两座百年以上的钢梁铁路桥分别成为中法两国“国宝”。
保罗·波登主要作品三:滇段名桥——白寨铁路大桥
南溪河大峡谷屏边县境内白寨段的山势水系原貌;通车以后的铁路桥走向:西岸山脉是南溪河与红河的分水岭大围山余脉;东岸的白寨一带山势险要,峰峦嵯峨,是古今通往越北的咽喉要道,《云南交通史》载:“蒙自到北圻(越南北部)必经之地。”
白寨大桥,滇段最长铁路桥梁。《云南铁路》记载为“83.7公里处17X8米高架桥。”即:桥梁为17段8米长的上承钢钣梁、全长136米的钢塔架桥墩支撑的钢架桥;在8座钢塔架桥墩中,3、5、6、7号墩高34米,有84.27米的长度处在半径100米的曲线上;20米的长度处在缓和曲线上;31.73米为相对直线;桥面、桥墩总重374吨。
这一庞大宏伟的铁路桥于1907年9月15日开工建设,次年3月10日竣工,总建设工期六个月(含中途停工73天),充分显示了在南溪河大峡谷复杂地形条件下钢塔架桥墩设计方案的施工效率及其优越性。
《云南铁路》记述:“……在1905年,曾考虑建造一些石砌高架桥,但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建造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满足承包要求的建造期限……假设在1906年初着手进行(石砌高架桥)建造,极有可能拖延到1909年底还不能完工……幸好由于采用了特殊设计的金属高架桥,这些地点就可以在1908年3月通过列车了。”
二、滇段名桥——巴底纽勒公司设计建造的三座桥梁
1、开远小龙潭铁路桥
小龙潭铁路桥,滇段之咽喉要道,1909年4月15日建成。主桥体金属栅架,为下承式多腹杆钢桁架单孔桥,长52.4米,宽4.5米,大梁梁桁架高5.12米;桥体上、下部横向联杆,由一座四格网状桁架连接,呈栅格状几何纹造型,当地人称“大花桥”。铁路桥两端续建引桥,南引桥长42米,为三孔石拱桥;北引桥长17米,为单孔石拱桥,钢梁桥与石拱桥总长111.40米。
2、开远玉林山七孔桥
玉林山七孔桥(昆河线K249+715),1908年建造,全长95.8米,宽4.4米,拱跨10米,最高桥墩21米,最低14米。桥面处在21‰的大坡度上,造型挺拔俊秀,是滇段线路最雄伟的一座石拱铁路桥。
 
3、开远仁者三孔桥
仁者三孔桥(昆河线K248+418),1909年建造,全长48米,宽3.65米,高5.44米。每孔拱跨9.95米,高4米;桥墩锥形,展长1.63米,宽3.08米,高1.3米,块石砌置,桥体敦实稳健,是低位石拱桥的代表。
 
李晓先生答疑“人字桥设计师是男还是女?”
《滇越铁路(法文)》一书,是由法国滇越铁路公司编著,并于1910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法文书名为《Le Chemin de Fer Du Yunnan》。该书详细记述了滇越铁路修建的全过程,而这部书的中文译著就是由“中国滇越铁路问题”权威专家李晓先生完成的。对于上述疑问,李晓先生根据有关滇越铁路的史料中涉及人字桥设计者的部分作了深入探究,其综述如下:我们先从设计者的名字开始。Paul Bodin,也有译作保尔·波丁的,显然,这是从英语读音转译的。因为法语的Bodin,其“din”音是发“登”或类似的音,但不可以读作“丁”。至于译音,可暂不理会。大家都一致认为人字桥的设计师名叫Paul Bodin,即汉语的保罗•波登,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Paul Bodin作为姓名很少用于女性。我们看到,在法语原始史料中Paul Bodin之前有一个“M”,即:M.Paul Bodin,这个“M”即monsieur的缩写,就是汉语“先生”的意思。M.Paul Bodin的汉语意思,就是“保罗•波登先生”,由此,“先生”这个称谓可以证明Paul Bodin是一位男士。如果还嫌理由不够充分(因为汉文化里也有把富有才学或德高望重的女士敬称为“先生”的风雅),那么,我再进一步证明,在法文史料中指称保罗•波登时用了“il ”,“il ”是法语的男性代称,即汉语的“他”;另外还可以再作一点补充,有的资料对保罗•波登使用了“gentleman”即“绅士”、“可敬的先生”的字样。这样,有关人字桥的设计师是“先生”还是“女士”的考据就可以划上句号了。
滇越铁路历经百年,曾经参与设计、施工和监理的工程师数十,而一位女工程师穿越时空的美丽动人传说,应该比滇越铁路的史料本身要流传得更广。
注:内容节选《滇越铁路影像志》(编著 彭桓)文章禁止转载,如需了解更详细内容请购买《滇越铁路影像志》,购买热线:13888824689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广场
作者简介
彭 桓 祖籍中国河南南阳。1953年生于云南昆明。1966年毕业于墨江县小;普洱水泥厂、思茅建委基建队工人;云南师大中文本科;1988年调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普洱学院),任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普通话语音教师;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毕业生”;“云南省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云南省政府“七七扶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原副县长、民革云南省委第十届副主委、云南省政协第十届副秘书长。
作品有《〈孔雀东南飞〉潜在的精神悲剧暗流》《巴黎圣母院与圣母院巴黎》《曼飞龙佛塔的“黄金分割比”》《天壁男子汉歌》《中国屏边火山》《地中海漂来的金桥》等论文、散文、诗歌和长篇小说;并《宋庆龄希望小学碑记》《东大陆赋》《豆沙关赋》《石羊赋》《墨江赋》《碧朔赋》《八百年蒙自大赋》《滇越铁路赋并序》等赋作、碑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