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双轨并存
2018-02-27 15:36:27
要明确规定把文化线路作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加以正确利用的基本方针、原则和标准,同时尊重并妥善保护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历史意义。
——《文化线路宪章 》
第五章 双轨并存
滇越铁路从越南海防至中国昆明,1901年开工,1910年3月31日建成,全长854千米。
中国个(旧)碧(色寨)临(安)(石)屏铁路1913年勘测,1915年5月开工,1936年10月10日全线贯通,全程隧道18个,桥梁40座,总长176.975千米,总投资2079.88万银元,建设工期21年5个月。
一、越段米轨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太平洋。滇越铁路从越南海防到老街一线称“越段”,1901年开工,1903年建成,长389千米。

海防站,滇越铁路全线的始发站。海防市,越南中央直辖市之一,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位于红河三角洲平原。

河内站(Ga Hà Nội),1902年河海铁路(滇越铁路初始段)通车落成;滇越铁路全线建筑规模最大的站点,也是河海铁路、河老铁路、(越段河内/老街)的起始站,内设三个客运站台、五条到发线。

安沛站,1902年建成,越段的重点站,以及铁路、公路中转枢纽站。建造滇段初期,许多建设物资先后由欧洲马赛进入海防、河内、安沛、老街,再转运到滇段工地。

老街站,沿越段向东行驶296千米,即可到达河内火车站。

越段与滇段交界:越南老街/中国河口大桥。中越铁路大桥由河口跨南溪河与越南老街相连,修建于1903年,1910年通车,为混泥土、钢架结构铁路公路两用桥。长140米,大桥以中轴线为界。越段长69米,中段长71米。
二、滇段米轨
滇越铁路从中国河口到昆明称“滇段”,1903年开工,1910年竣工, 全长465千米。

滇越铁路三四等站标准站房

河口站(K464+078)。河口,1896年辟为商埠,国家一级口岸,位于云南省南端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隔河与越南老街相望。

腊哈地站(屏边,km393+652),曾担负援越抗法、援越抗美、自卫反击作战等军地运输调车作业的小型编组线车站。半山腰一楼一底红瓦黄墙的法式建筑为防蚁粮仓。

波渡箐站(屏边,km358+074),这是一个上行列车与下行列车避让的四等小站。再上行6千米,即进入滇越铁路全线的标志性工程人字桥。

亭塘“乘降所”(屏边,K350+845),即“半站”式的临时停靠点(五等小站);距离人字桥最近的站点。

芷村站(蒙自,K312+391)建于1909年,原为滇越铁路一等站,是六道交叉的编组线车站。1957年重建后为四等站,现作为滇段保留车站仍在正常运营。

碧色寨站(蒙自,K286+935),1909年(宣统元年)4月13日通车,滇段唯一特等站,米轨、寸轨的交汇点和换装站,北回归线由东向西,而铁路线由南向北,纵横穿过车站站房正中,全世界唯一一座修建在北回归线上的火车站(台湾省嘉义火车站交叉点在后院)。1970年扩轨后,个碧临屏寸轨改在雨过铺站与米轨对接,碧色寨遂降为四等小站。

开远站(K244+046)位于滇段中部,在滇段修建时,这里成为最大的工程补给和医疗中心;开远站也是云南近代史上“个开蒙经济带”的龙头站。

宜良站(K 65+989)建于1910年,滇段四大车站之一,设有机务段、工务段、电务段、线路工区等机构,为北段服务、保障功能最强的一线大站。

云南府站,滇越铁路昆明总站旧址。法式建筑,罗马大钟镶嵌尖顶,黄墙红瓦、白色转角护墙石,设票房、行李包裹房等;站房雨棚由十五根罗马铁柱及铁艺钢架支撑,挂三面时钟一座。1978年米轨运输改由昆明北站始发。老南站1979年关闭撤除。
三、个碧临屏/寸轨

个(旧)碧(色寨)临(安,今建水)屏(石屏)铁路,轨距600毫米,全线工程分段修建,最初起始站在滇越铁路的特等站碧色寨站。

个旧,世界名城。大清民初时商品出口列滇省首位,民国二年(1913年)列滇省一等大县,工业重镇。《大英百科全书》:“个旧,云南第二大城市,中国锡都。”个旧矿山开采初始于汉,兴于清乾隆年间,在20世纪20年代,曾占中国锡产总量的83.65%,这一数字完全符合锡矿的成矿与储矿规律:锡矿藏一般位于赤道附近,尤其距南、北回归线两侧不远的地带,个旧地处23°27′的北回归线地带,正是地球上锡矿的最主要蕴藏区域。
个碧临屏铁路是滇越铁路文化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为典型而现有遗存最为密集的段落之一;它与滇越铁路的起伏兴衰息息相关,这一时空上的动态变化,使它理所当然分享了作为滇越铁路文化线路的遗产价值。

“个碧临屏铁路公司”大门。该线1913年勘测,1915年5月开工,1936年10月10日全线贯通,全程隧道18个,桥梁40座,总长176.975千米,总投资2079.88万银元。
1912年3月,个旧地区工商业主李光翰、朱朝瑾等人三度联名上书云南都督蔡锷,要求民间集资,修建个旧至蒙自、临安、石屏铁路。蔡赞同批复:“据呈以悉,临蒙个屏等铁路关系本极重大,该绅商等倡议筹款修筑,足见关心桑梓,注意交通深切,嘉尚所诂,继续抽收锡炭股并添收砂股,以供路需,各节均准照办,在路车未成以前,不准轻易停止,仰及遵照。” 个碧临屏铁路,初创为官商合办,1917年地方政府决定“退出股金,取消官股”,这就是民国时期中国路权最为完整的一条民办铁路。
1、个碧段/寸轨

个碧段先由碧色寨经蒙自、鸡街,再南岔个旧。个旧地形复杂,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150米。专家提出,米轨最大坡度为30‰,曲线半径最小100米,而6寸轨最大坡度可到40‰,曲线半径可小到50米。
法国工程师尼复礼士提出建议:“采用6寸轨可以运输自如,并可省料款十分之四。”该段1915年开工,经蒙自、鸡街、乍甸到个旧。1921年11月9日通车,全长72.6千米。

个旧站。个碧寸轨建成通车,古老的个旧城焕发出更新、更强大的经济与科技文化生机,这里呈现出最为洋气的火车站房,风景如画的的金湖边,寸轨小火车热气腾腾、汽笛尖鸣、招摇过市。

碧色寨站(K286+935)枢纽站。滇越铁路米轨与个碧临屏寸轨的支线延展,它建有完备的米轨、寸轨换装工程技术——“套轨”。
2、鸡临段/寸轨

萨福均(1886-1955),中国福建福州人。1910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回国后历任粤汉、川汉铁路工程师、云南个碧铁路总工程师;抗战时期任滇越川滇铁路线司令部司令,铁道部参事兼管理司司长、交通部技监等职。萨氏建议鸡街至临安(今建水)修建为米轨路基、桥梁、隧道,而先期铺轨6寸,以便今后扩轨时与米轨相连。
全长62千米的“鸡临段”是个碧临屏铁路第二阶段的续建工程方案,1918年开工,1928年10月通车,麦冲八孔桥成为标志性工程,寸轨小火车风尘仆仆、生机勃勃一路驶来。
3、临屏段/寸轨

石屏站。临屏段1929年动工,筑路工程师为浙江吴澄远和李庆余,1936年10月10日竣工通车,全长41千米。至此,全长177千米的三条寸轨先后竣工通车,总称“个碧临屏寸轨铁路”。
宝秀站。1959年,草(坝)官(家山)线建成通车,米轨和寸轨的换装站由碧色寨改至雨过铺;于此,拆除了碧色寨至蒙自的寸轨,由石屏站向西再延长10千米至宝秀镇。自此,个碧临屏铁路改称“蒙(自)宝(秀)铁路”。
雨过铺站。1970年,蒙宝铁路米轨改扩工程在此与滇越铁路接轨。此后,除鸡个段仍保留寸轨运输至1990年停运外,个碧临屏寸轨全线均纳入滇东南米轨铁路网,实现了与滇越铁路干线的直通,这无疑是当初中国工程师萨福均“鸡临段建议”的远见卓识。

鸡街站,个碧临屏寸轨铁路的枢纽站。建于1918年,离个旧站34千米,三等站;东达蒙自,南抵个旧,西至建水、石屏,北至开远、昆明;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有:站房、候车室、库房、机修房、机车房、行车房、行车道、储运房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个碧临屏寸轨总长176.975千米,以个旧为起点,鸡街为中心:
1、个旧—鸡街,长34千米; 2、碧色寨—鸡街,长39.28千米;
3、鸡街—建水,长62.46千米; 4、建水—石屏,长41.235千米。
4、寸轨车站中西合璧

临安站,建于1928年,距蒙自火车站92千米,四等站,主体为中西合璧式建筑。

乡会桥站,位于建水县西庄镇,建于1936年,离蒙自站99千米,离宝秀站43千米,四等站,主体为中西合璧式建筑,中间突出一幢二楼法式洋楼,一楼和二楼衔接的墙面有“乡会桥火车站”六个大字。
石屏站,建于1936年,离蒙自站132千米,离宝秀站10千米,四等站,主体为中西合璧式建筑。
6、保护利用发展
2003年5月,滇段的沿线山民们“不可一日无车”而赖以生存的“乡村轻轨”停运了。

一个辉煌的时代悲壮离去。今后,再也看不到滇段米轨、个碧临屏寸轨上老龙吐水一般的‘水鹤’,飞崖走壁的‘米其林’,以及霸气冲天的小蒸汽了
1970年,铁道部对个(旧)碧(色寨)临(安)(石)屏寸轨进行扩轨,米轨改在雨过铺车站与滇越铁路对接,碧色寨特等站降为四等小站,万丈虹光悄然逝去……从1909年到1970年,如同甲子轮回,古老而又超越时空的碧色寨站仍然矗立在北回归线十字路口,由此度过了它每到“夏至”就“如日中天”的绝顶辉煌。

1988年客运停办;1990年货运停办,六十年光阴一晃而过,鸡个铁路物是人非;时光飞逝,寸轨镶进了花砖,成为金湖畔的行道;火车站变成了烧烤城、夜总会。2008年6月,昆明铁路局下令拆除鸡个线全部钢轨。鸡个线啊,你居功至伟,永恒记忆。

石窝铺站,位于个旧市乍甸镇,建于1921年,为鸡个线四等站。1970年,蒙宝铁路扩轨改造后,政府曾对鸡个线扩轨、展筑新线深入论证,终因全线路基、桥涵均为寸轨标准设计,无奈扩轨方案搁置,这就是当初法国工程师尼复礼士“鸡个段建议”的画地为牢。

文化线路遗产普遍面临生存威胁,相关遗存正不断消失,如同眼前的个碧临屏线路中的蒙(自)宝(秀)线米轨及其石屏站遗址一样。如今,石屏站不再辉煌;即便如此,这两幅残画仍在透露着个碧临屏铁路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
为纪念“个碧临屏铁路开工建设一百周年”,红河州政府和昆明铁路局联席会议通过:建水东-团山民居观光小火车项目由建水县和昆明铁路局共同实施。线路站点:临安站、小桂湖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团山站,全程12.82千米,于2015年5月1日恢复通车;古建筑修缮队正加紧对中西合璧的乡会桥站“修旧如旧”。
注:内容节选《滇越铁路影像志》(编著 彭桓)文章禁止转载,如需了解更详细内容请购买《滇越铁路影像志》,购买热线:13888824689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广场
作者简介
彭 桓 祖籍中国河南南阳。1953年生于云南昆明。1966年毕业于墨江县小;普洱水泥厂、思茅建委基建队工人;云南师大中文本科;1988年调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普洱学院),任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普通话语音教师;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毕业生”;“云南省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云南省政府“七七扶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原副县长、民革云南省委第十届副主委、云南省政协第十届副秘书长。
作品有《〈孔雀东南飞〉潜在的精神悲剧暗流》《巴黎圣母院与圣母院巴黎》《曼飞龙佛塔的“黄金分割比”》《天壁男子汉歌》《中国屏边火山》《地中海漂来的金桥》等论文、散文、诗歌和长篇小说;并《宋庆龄希望小学碑记》《东大陆赋》《豆沙关赋》《石羊赋》《墨江赋》《碧朔赋》《八百年蒙自大赋》《滇越铁路赋并序》等赋作、碑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