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历史城镇
2018-02-27 15:59:23
“文化线路”遗产代表了人们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一定时间内国家和地区内部或国家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 ——《文化线路宪章》
第六章 历史城镇

滇越铁路把古滇从北到东南各个分散的自然环境连为一体,使之转化为一个更大的人文环境。作为经济和社会文化汇聚点的历史城镇,它们是文化线路中担负着运输、中转、聚散、对话与交流等综合功能的物质遗存;它们的存在,绝对是商贸与物流得以长期维持的重要保障。
一、滇省——经济文化价值

“双轨并存”的大通道推动了云南近现代工业化进程,为工程技术装备的引进提供了可能, 从而改变了云南的产业结构、工业分布、交通格局、区位优势和文化理念,奠定了云南早期的经济文化和技术状态水平,奠定了今天云南“科技兴滇”的战略格局,形成了滇中、滇东南重要历史城镇及其人文景观的重要价值元素。

铁路,近现代云南经济发展中的主导部门。它垄断了云南 85%的进出口贸易,100%东去香港、上海,以及远走南洋、欧美的客货、邮路运输;它对采矿业、采煤业、加工制造业、通讯业、火电业有决定性的促进作用。由此,它触发了滇商兴办近代工业的意识,促进了云南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化,沿线城镇工业化、近现代化进程得以加快。

作为修建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最大的铁路线之一,滇越铁路成为一条带动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线路,它将寸轨附于一体,再将沿线大小城镇串联、发展起来,这条文化线路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和建水,由此形成滇中、个开蒙、个碧临屏等区域经济为核心的城镇体系。
二、昆明市——火车运载的近代工业

1912年5月28日,中国最早以民间商贾募股制形式建设、耗资50余万银元的石龙坝水电站诞生了,这为当时云南近代工业文明在全国抢得了发展先机。以电力为能源的机器加工业、制造业也随之悄然兴起,昆明成为全国最早能够充足使用水电能源的省会城市。

作为“近代工业遗产项目”申报,滇越铁路人字桥和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昆明石龙坝水电站双双成为国务院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了运力、电力保障,1916年2月,唐继尧、罗佩金、黄毓成和王灿等成立了“云南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以招商引资委托英商族昌洋行代办,并由法属海防机构建设公司设计、承建;1918年5月2日,总投资20万银元的自来水厂开机运行,昆明人从此喝上了“机器水”。
滇越铁路通车后,洋烟大规模入滇。据统计,1911年就从云南掠走白银5万多两。1922年,“实业救国”的庾恩锡在昆明创建云南首家机制卷烟厂“亚细亚烟草公司”;1923年,重九香烟在《昆明金碧日刊》投入广告。

1949年新中国诞生, “重九”正式更名“大重九”牌。如今,位居滇越铁路重镇的昆明、弥勒两市,以亚细亚烟草公司发展壮大的昆明卷烟厂与红河卷烟厂联合为全球最大的现代化卷烟生产企业之一的——“红云红河集团”。
三、个旧市——世界名城的“九九九”大锡

“云锡三杰”从左到右:吕冕南、陈鹤亭、缪云台。1919年,从滇越铁路踏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矿冶专业的缪云台回国,出任云南个旧锡矿公司总经理。缪云台以滇越铁路运进世界一流的大型矿山采选生产设备,个旧炼锡公司终于精炼出“伦敦标准”计量为99.95%以上的“九九九”大锡。

1877 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张锡金属交易。清政府专门为锡制订质检、计量与等级出售的千斤银价。凭借云锡公司锡锭上“YTC”的英文缩写印记,个旧大锡只身闯入国际市场,彻底结束个旧锡矿只能生产和出口粗锡的历史。
四、开远市——“个开蒙经济带的工业全镇”
 
开远,八百年史,大清阿迷(州)。铁路带来的经济、物质和文化交流形成了城镇化网络,这座“小火车拉来的城市”迅速成长为滇省第二大重要物流中心。在西方科技文化和工业文明信息中,开远陆续发展起煤矿、电力、化肥、水泥、机械制造和食品等一批近现代化企业。开远,滇省近代工业摇篮、云南进入20世纪大工业时代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永载史册的典范。

小龙潭镇,坐拥小龙潭煤矿、小龙潭火电厂而成为滇省重要战略煤电能源基地。这是云南最大、储量达11亿吨的露天煤矿,南盘江和滇越铁路从两个巨大的露天煤矿中间穿过,米轨火车将“乌金”源源不断运往个旧、开远、蒙自和昆明。
五、蒙自市——清末明初的“跨越式发展”

蒙自,溯汉贲古。西方文化入滇首选、云南民主开放思想策源地、“云南近代第一城”。蔡锷语录:“自前清辟为商埠,株守一隅之蒙自,一变而为商业竞争之蒙自。自滇越铁道告成,商业竞争之蒙自,再进而为国防重要之蒙自。”

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以胜求和,法国以败而胜”。1887年,被法国逼签不平等条约《中法续议商务专条》其一:“两国指定通商处所,广西则开龙州,云南则开蒙自,允许法国派驻一人在蒙自海关……”1888年,法意德美日先后在蒙自建五国领事(署)馆,“通商设领”“约开商埠”,使其成为滇省涉外中心、外贸中心、邮政电讯中心和物流中心,其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畸形“繁荣”已经远超省府。

哥胪士洋行旧址,一栋两层楼的法式建筑,酒红色屋顶衬托着明黄色墙体。据《蒙自县志》:“有近十个国家和国内8个省的商人在这里经商,在48家洋行、公司中,希腊的哥胪士洋行最享盛名。”

碧色寨站,滇越铁路唯一特等站。1909年4月15日通车后,迅速成为云南进出口贸易、内地所需生产、生活物资的重要集散地;海关分关、邮电分局在小站成立,商业性质的转运机构应运而生。

“布雷核”初级教练机。1921年,蒙自县东村修建机场;1922年,唐继尧为云南航空学校订购12架法式“布雷核”“高德隆”教练机,蒙自机场两架命名“天马”“银河”,并首飞昆明-蒙自航线。1928年扩建,中央航空军官学校桂林初级班从滇越铁路迁至蒙自,计单、双翼飞机20余架。1948年,蒙自人王维玉租用法航、云航飞机创办“云福运输公司”,开办中国蒙自-越南海防国际客货业务,并运送大锡、锡砂。
六、弥勒市——“极品/拿破仑之魂”

“云南红”集团,位于云南省弥勒市,拥有4.5万亩葡萄种植基地,包括“玫瑰蜜”“水晶”“法国野”“云中舞”等品种,年生产法国原种葡萄酒1.45万吨。“滇越铁路两件宝,洋芫荽和野葡萄”。百余年前,法国传教士在弥勒一些天主堂种下了“玫瑰蜜”葡萄枝条,并让当地人打制铜制器皿和衫木桶,教导信众酿造、存储宗教活动中所必需的红酒。

云南巡检司发电厂,位于弥勒市巡检司镇。根据滇东南地区工农业生产严重缺电,经国务院批准兴建,1979年一期工程由#1机组并网发电。现有装机容量135MW,在建2×300MW。滇越铁路穿境而过。
七、曲折迂回华宁段

滇越铁路在华宁县、弥勒市风景如画的南盘江迂回行驶。自北向南设禄丰村(K119+819四等)、糯租(K131+620四等)、大沙田(K140+827五等)、盘溪(婆兮K168+187二等)共4座车站。

盘溪镇,位于玉溪市华宁县东部。东南与弥勒、建水形成“两市(州)三县”结合部,北与澄江,西与江川、通海相近,南盘江自北向南穿境而过,热区经作、鱼米之乡;由本图可看出,身为滇段为数不多的二等站,盘溪站火车与马帮、脚力的物资对流紧张繁忙。盘溪,进出滇东北并远及黔、桂的物流大通道。
八、“法式”洋气老昆明

云南省教育厅长龚自知先生语录:“1913年,云南选送欧美的留学生完全取道滇越铁路出国……货物由昆明装载火车,六七天就到香港,九天就到上海,运输量不受限制,而且到的是国际国内的头等口岸。”

1922年12月8日,云南省省长唐继尧创办私立东陆大学(云南大学),这是中国西部第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1923年4月20日,东陆大学在会泽院奠基并举行开学典礼。

昆明云瑞东、西路两厢对称的“法式火车房”。龚自知先生语录:“云南由于滇越铁路交通,昆明早期西式建筑,大都模仿法国式。”在巡津街、同仁街、金碧路、三市街以及宝善街突现了一幢幢法式宅邸。如唐公墓、锡安圣堂、大法(甘美)医院、滇越铁路昆明总站、卢公馆等。

同仁街遗址和老昆明传统民居“一颗印”。法式建筑的精雕细琢,还有正义路中轴由南向北多层镂空、钩心斗角、依次排列的金马、碧鸡、忠爱、云瑞、五华等五座牌坊融为一体。

南屏大剧院,闻名全国的“远东第一影院”。1906年,昆明有了首家影院,此后,多国电影带子随滇越铁路舶来。好莱坞8大影片公司米高梅,以及英国鹰狮、苏联影片公司都派驻昆明代表。龚自知先生语录:“其他地区的报纸、书籍、科学仪器、文教用品,电影业、西医新药输入云南,在昆明逐步成长。”
九、滇越城镇人文景观

升龙皇城(Hoàng thành Thăng Long),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市。在连续一千年里不但标志着民族文化精华,而且具有显著的全球价值,是十分独特的人类文化、雕刻艺术、建筑艺术、建设技术、城市规划和造景艺术等价值的交汇之地。2010年,升龙皇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越南老街省沙巴依山而建,被称为滇越铁路边的法国风情小镇。

中国建水双龙桥,始建清乾隆年间,1839年续建。横亘于泸江、塌冲河交汇处的一座17孔厚墩联拱大石桥,由数万块巨大青石砌成,全长148.26米,宽3-8米,桥上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中间大阁为三重檐方形主阁,高29米;整座桥如双龙盘曲,拾级登楼,远眺千家烟火、万顷田畴。中国“十大古代名桥”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内容节选《滇越铁路影像志》(编著 彭桓)文章禁止转载,如需了解更详细内容请购买《滇越铁路影像志》,购买热线:13888824689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广场
作者简介
彭 桓 祖籍中国河南南阳。1953年生于云南昆明。1966年毕业于墨江县小;普洱水泥厂、思茅建委基建队工人;云南师大中文本科;1988年调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普洱学院),任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普通话语音教师;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毕业生”;“云南省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云南省政府“七七扶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原副县长、民革云南省委第十届副主委、云南省政协第十届副秘书长。
作品有《〈孔雀东南飞〉潜在的精神悲剧暗流》《巴黎圣母院与圣母院巴黎》《曼飞龙佛塔的“黄金分割比”》《天壁男子汉歌》《中国屏边火山》《地中海漂来的金桥》等论文、散文、诗歌和长篇小说;并《宋庆龄希望小学碑记》《东大陆赋》《豆沙关赋》《石羊赋》《墨江赋》《碧朔赋》《八百年蒙自大赋》《滇越铁路赋并序》等赋作、碑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