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火车邮路
2018-02-27 16:44:45
文化线路必须产生于并反映人类的相互往来和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多维、持续、互惠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相互交流;必须在时间上促进受影响文化间的交流,使它们在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上都反映出来;必须要集中在一个与其存在于历史联系和文化遗产相关联的动态系统中。
——《文化线路宪章》
第七章 火车邮路
  
火车邮路为中央集权的国家模式管控遥远疆域提供了保障。中央集权开始以这种世界最先进、优越的交通系统来完成国内、国际的官邮、民邮、军邮的传递,中国、越南由此进入最先进、最有效管控国家疆域的历史阶段。
1、“马、牛、步班邮路”与“火车邮路”之对接
 
1896年初,大清在全国24处海关设立海关邮局,蒙自海关寄信局成为滇省第一个邮政局;1897年改“蒙自大清邮政总局”。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滇省邮路以蒙自为中心,蒙自总局辖邮政分局17个,代办所65个,辐射省内10余州府并贵州安顺、兴义。
   
   
a. 清末“马班邮差”,前襟有“蒙自邮政局邮差”字样。
b. 清末“牛班邮差”,将发往“上海邮政局”的邮件运往碧色寨火车站;前襟有“蒙自邮政局邮差”字样。
c. 清末“步班邮差”,前襟有“云南邮政局邮差”字样。
  
滇越铁路的通车实现了云南经济地理结构四大转移之一的邮路业务:邮递由“步班邮路”“马班邮路”“马车邮路”向“火车邮路”转移;滇越铁路邮路由越段海防,经国际(国内)水陆联运,形成贯通亚欧美的“西伯利亚”“苏伊士运河”“太平洋”三大邮路。
  
“横三连双全戳”清/蟠龙票:
a. 1909年5月1日,滇越铁路开通越南海防-中国阿迷邮路业务;1910年12月22日,蒙自大清邮政局以火车带邮件,登车设立“火车邮局”。
b. 在“中华邮政”初期,曾经延用了一段时期的“大清票”和“火车邮局戳”,戳上历法为“民国纪年”,票面一般以宋字或楷字直行加盖红色“中华民国”。
c. 此珍品为滇越铁路邮路罕见“大清国邮政”蟠龙3分票:票面以五号宋字直行加盖红色“中华民国”;“腰框式汉文”戳,上月牙:“云南”,矩形戳面“元年冬月三十”,销“壁虱寨”戳。
   
  
a.民/帆船3分票一枚,“四年七月”的信销、盖戳票,销“弥勒”戳。
b.民/孙中山像50元,加盖改值“滇省贴用”半开银元“壹角贰分”邮票,销“蒙自”戳。
2、 滇段之法国“客邮”
“客邮”,指19世纪后半期,帝国列强在中国非法开办邮政机构所发行的邮票;1914年中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1921年,我国代表在华盛顿“太平洋与远东问题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撤销外国在华邮局”正式议案。会议宣布:“客邮”从法理上“侵犯中国之主权,伤害中国邮政之尊严”。1923年1月1日,法国在蒙自所设邮局撤销,22年非法“客邮”终止。
 
法国“客邮”邮戳:
a. 1900年,法国在蒙自城东购地非法设立邮局(蒙自大清邮政总局对面),并以蒙自为起点,米轨为依托,非法组织联通昆明至重庆的邮运路线。
b.该使用戳为双圈圆形,直径约26毫米,外圈内上方环列法文“MONGTZE CHINE”(蒙自/中国);外圈内下方刻有中文隶字“蒙自”地名,内圈为邮戳日期:1904年8月15日。
法国“客邮”在中国境内非法通用的为彩版销票:
  
 
法国“客邮”以蒙自为起点非法限贴的为“蒙自版”黑白销票:
 
 
  
  
a. 1908年,法国在蒙自非法独立发行、出售“蒙自版”套票17枚;
b. “蒙自版”套票为黑白版,加盖“MONGTS EU”(蒙自)字样,均印有“INDO—CHINE—R·F”字母,即“法属印度支那”;图案同彩板,为安南妇女像(安南:越南中部);
c. “仙六”,股票中的“仙”是英文CENT音译,即美分小于元的货币单位;“一仙”就是中华民国时期1分钱;“花银”,成色较纯的银子。
3、 “北京-腾越封”之“火车邮路”国际、滇省路径
 
中国北京总税务司公署寄往云南腾越的西式实寄封(1916年8月8日,局部),以下简称“北京-腾越封”:
 
 
a. 正面左上方长方形盖戳“POSTAGE PAID”(邮资已付);
b. 旁边为寄发地“北京”小圆戳;
c. s/o为英文缩写“远的驻扎地、分部办事处”;
e. 右边中文手写体,指明收件地“税腾越”;正中为收信人姓名;
f. 正下方“TENGYUEH”和左下方“YUNNAN”字母分别为“腾越”“云南”。 
  
此为“北京-腾越封”(公事封)封背。先分解其钢印、火漆封缄各一:
 
  
a. 封背正上方加盖“总税务司公署”钢印;
b. 在西式信封四角重合之骑缝处,加盖“总税务司公署”的火漆封缄。火漆,原料为蜡、松香、虫胶等,可调色;封缄,古代人在重要文件、信件、密件或重要包裹的封口处,滴上烧化的火漆,乘热盖章;若火漆破损,则视为私自开启。
 
 
 
 
 
“北京-腾越封”之封面、封背共5个邮路、邮程戳记:
a. 封面1枚:1916年8月8日由中国北京寄出,销中/英半切圆形戳;
其封背4枚:
b. 12日到达上海转口,再由中国上海走水路至越南海防市;
c. 24日由海防经滇越铁路“越段”,转口滇越铁路“滇段”中国河口,销河口、中/英半切圆形戳;
d. 经滇段“火车邮路”2天,26日到“云南府”(1913年废“云南府”戳,延用);
e. 由昆明转“滇西步班邮路”,9月4日到达腾越,“步(马)班”邮程9天(民国早中期以昆明为中心设:滇北、滇东、滇西、滇西南“四大步班邮路”)。
  
“北京-腾越封”由滇越铁路进入之“云南邮路图”:
该封盖销各种戳记8枚,清晰记录了邮件投递过程,展现了国际水陆联运、滇越铁路全线“火车邮路”以及“步(马)班邮路”的有效对接,图解了“云南十八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之民谚,是一枚完整体现邮路运递的重要实件。
4、“思茅-英国封”之“火车邮路”滇省、国际路径
 
  
  
“中国云南思茅/英国中式红条实寄封”:
a. 1912年12月4日,由“滇西南步班邮路”的中国思茅寄往英国/伦敦/中国大使馆的清/民票混贴传统中式红条封(局部)。
b.正面贴三组邮票:清/蟠龙半分票四枚,加盖黑字“中华民国”;清/蟠龙3分票一枚,加盖红楷字“中华民国”。
c.背面一组邮票:清/蟠龙半分、1分、3分票各一枚,加盖红楷字“中华民国”。
 
  
  
        
a. 封面销“1912年12月4日思茅”中英半切圆形戳;
b. 背面盖有1912年12月某日“蒙自”中/英半切圆形戳;
c. 另有转口日期不清之“河口”中/英半切圆形;以及越南老街法国客邮局中转戳。
  
“思茅-英国封”由滇越铁路寄出之“云南邮路图”:
由“滇西南步班邮路”走昆明方向,中途元江转石屏、碧色寨、蒙自,“火车邮路”至河口转口越南海防,走“苏伊士运河邮路”进地中海马赛港,转陆路至英伦三岛。这就是滇西南国际邮件以滇越铁路转口亚欧水陆的邮品投递线路。
  
自“苏伊士运河邮路”开通以来,中越两国部分国际邮件由沿海、滇越铁路走太平洋、印度洋(阿拉伯海),再由亚丁湾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邮件一律加盖指示戳“via suez”(经苏伊士),见图例左上。抗战初期,中国沦陷区“西伯利亚”等多条国际邮路先后中断,更多国际邮件则由省际邮路经滇越铁路走“苏伊士运河邮路”而进入欧洲。
  
至1940年9月10日,国民政府炸毁滇段河口铁路桥御敌;26日,日军攻占越南海防车站;嗣以地中海战事、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至此,中国、越南唯一仰仗滇越铁路贯通亚欧美的“西伯利亚”“苏伊士运河”“太平洋”等三大邮路均告中断。
5、 米轨、寸轨之火车邮局封、函、票、戳
1909年5月1日,当滇越铁路修到阿迷州(开远)时,遂开通了越南海防-河内-中国蒙自-壁虱寨-阿迷的客货运业务,火车邮局和地方邮局(所)双轨相成,早期开辟的“火车邮路”仅在列车上租用1平米车厢设火车邮局,由蒙自邮局派员随车,既运邮件又售邮票,兼收寄平信和挂刷,每日一班并正式启用“滇越火车邮局”专用邮戳。
 
  
民/帆船3分票一枚,下行实寄封,销“河-云”“火车邮局”全戳;由“云南滇越铁道警察总局缄”。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于民国三十一年(194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至滇越铁路公司实寄封并函。
  
1、 清/蟠龙1分票一枚,为罕见“滇越-元年七月十六日(1912年)/三局第一段”的信销、盖戳票。
2、 民/帆船1分票一枚,“滇越/八年二月十二日-第二段”的信销、盖戳票。
  
1、 滇段米轨邮路实寄封销戳:1937年12月7日,由“屏边(腊哈地站)”往昆明的信销、盖戳票(民/孙像5分票);销“屏边”“点线戳”全戳。
2、 “石屏-碧色寨”寸轨邮路实寄封销戳:上部为“火车邮局”,中部为“卅六年六月四日”,下部为“石碧/SHIPING-PSEZHAI”,即“石屏-碧色寨”,销“火车邮局”全戳。
6、滇越铁路之实寄明信片
  
a. 越段:保罗.杜美铁路大桥,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北部,横跨红河,全长2500米,是滇越铁路全线以及当时亚洲最长的铁路大桥和越段的标志性工程。
b. 滇段:人字桥,滇越铁路全线的标志性工程。贴法国客邮5分票。
  
a. 滇段唯一特等站碧色寨(蒙自段),贴民/“限滇省贴用”帆船票四张,从左至右:1分5厘、半分、1分、2分;销“火车邮局”戳、“壁虱寨”戳、“蒙自”中转戳。
b. 滇越铁路终点站——云南府站(昆明老南站),贴民/“限滇省贴用”帆船票1分5厘、1分各一张,盖“火车邮局”,销“云-河”戳。
7、滇段民俗、风光实寄片
     
  
滇越铁路沿线“民情风俗”实寄片。见放大图:贴民/“限滇省贴用”帆船票1分;腰框式/干支/汉文戳:上月牙为“滇-越”,中框矩形戳面为“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下月牙为“一局第一段”;图照:中越跨境民族克钦人(瑶族支系)妇女。
  
滇越铁路终点站云南府风光实寄片。“限滇省贴用”帆船票1角,销“蒙自”戳。图照:金马坊、碧鸡坊。
滇越铁路明信片每一帧都编有序号,并以法文标注照片的线路、车站、桥梁、隧道名称等。
6、 滇段之民国、共和国“军邮函件”“军邮封”
元朝大军带来了“军邮”,而“云南军邮”始于抗战中期。1938年,云南省政府为方便军邮,颁布了《处理公用军事邮件暂行办法》。抗战前期,国民革命军第9集团军(关麟征部)进入滇段以东防御,中华邮政总局随即指示:滇区邻桂越地带已成为军事区域,应即组建军邮机构。1940年11月11日,“滇区第十三军邮视察总段”在昆明成立。
抗战时期的米轨、寸轨沿线,军邮局(所)以及火车邮局同样肩负战争状态下作战前线军事公文、官兵书信往来的分拣、批转、封发等重大军情事务。
此件为1942年2月7日由滇越铁路线区司令部送达个碧石铁路公司催交机车用煤之军函:
  
滇越铁路线区司令部公函
中華民國卅一年弍月七日 載副
事由 關於 貴公司自一月份起,每月另外就明良公司應交 貴路之機煤數統內撥付一百噸 在可保村交滇越鐵路以撥足七百二十為止噸 作為價還鐵路欠煤一案茲經函 准該路局元月二十二日函複略以自當遵照辦理並經轉飭敝路收煤處知 照惟應預為聲明者 每次所交之煤其質料應與本路撥借時之貨色相同 特呈 常務董事核示辦理六月十一日
查照辦理為荷 此致 個碧石鐵路公司
注: 此为滇越铁路线区司令部送达个碧石铁路公司催交机车用煤的公函。全函以沈昌司令差副司令代行发出。蓝色字体“查照辦理為荷”等,是个碧石铁路公司收函负责人的批语。
     
    
云南军区蒙自军分区司令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