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佤山有个好书记

    2018-03-15 17:34:11

通讯员 白发德 于飞 王俊博

在西盟县中课镇,有一位心里装着佤族人民的好书记,在党的民族干部政策关怀和培养下,经过军营熔炼、基层锻炼,从军营士兵走上了镇武装部长、副镇长、镇长、镇党委书记的领导岗位。冬去春来,执著奉献着他的青春,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佤族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深得阿佤人民的信赖。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西盟县中课镇党委书记魏金龙。

 

不忘初心奉献青春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生在西盟县翁嘎科镇的佤山儿子魏金龙,承载了阿佤山好强、向上、执著、热烈的个性。“毛主席怎样说,阿佤人民怎样做,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魏金龙从小就在唱着《阿佤人民唱新歌》中长大,每当他唱这首歌,心中涌起莫名的激动与兴奋,人生的梦想油然而生。

199612月,19岁的魏金龙怀抱着青春梦想,积极响应保家卫国的号召,走入了军营这所大学校。在部队里,他刻苦军事训练,钻研文化知识,当好班长带好兵,荣立三等一次、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出色的表现得到了组织的肯定,1999年底,他从一名普通的士兵转为了士官,继续为部队奉献青春的力量,直到200111月退伍。魏金龙说:“军队是大熔炉,我5年的军营生活,锻炼组织纪律性,磨炼了意志,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

正是魏金龙当兵的那段经历,培养了他后来在工作中的韧劲、执行力、责任感和铁的纪律作风。退伍后,他被分配到西盟县民政局任优抚股长。他与退伍军人交心谈心,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盼,每年“八·一”、“春节”组织退伍军人座谈、看望慰问困难老兵。多次被县委、政府表彰为优秀民政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61月,魏金龙走上了领导岗位,任中课镇武装部长,组织民兵参加新农村建设、边境一线巡逻等,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树形象  有作为”武装部长。随后,他相继担任武装部长兼副镇长、县国土局副局长、代理镇长、镇长。

魏金龙不管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初心与热忱、工作激情与干劲,心系佤族同胞,把家乡人民富裕文明、团结和谐作为努力目标和前进的动力。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7年魏金龙被任命为中课镇党委书记,他的身上更多了一份厚重的压力和沉甸甸的责任,这是党对他也是对少数民族干部的信任。“不能辜负了党和人民期盼”他随时在默默的告诫自己。他变压力为动力,自我加压,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只争朝夕精神,率领镇党委班子超前谋划,未雨绸缪,率领全镇人民投入脱贫攻坚战役中,早日把中课镇建设成富裕、文明、团结、和谐的美丽乡镇。

 

心怀感恩一心为民

魏金龙常把“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挂在嘴边,亲历亲为,带头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方面,他注重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并要求全镇科级干部深入各党支部进行党课讲授。另一方面,他主张以“八个一”党建工程为主题,弘扬“拉勐”精神,打造班箐村“民族党建”示范点,典型引路,带动全镇各村党建工作。2017年班箐村被通报表扬为市级先进党组织。每逢“清明节”、“七.一”建党节等,魏金龙就组织党员干部到拉勐纪念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邀请熟悉拉勐历史故事的老党员宣讲“拉勐精神”,以实际行动缅怀拉勐,坚定干部群众党员“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思想基础及感恩情怀。

每天清晨700广播一响,镇干部职工微信群里就能收到魏金龙的“早安”问候,问候辛苦奋战在基层一线的脱贫攻坚战士。简单的“早安”不仅是问候,也是一种关心和鼓励。从安居房建设到脱贫攻坚,魏金龙没有星期天、节假日,经常穿梭在各个村组,抓民房建设、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等,看到他劳累疲惫的样子,干部职工打心眼里疼。他经常说:“我们不经常去老百姓家坐坐,就不知道情况,就无法精准的帮助他们脱贫。”魏金龙认为,产业发展是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关键,没有产业发展作支撑,贫困户即使脱贫了还会返贫。他提出了“稳胶、强蔗、兴林、促畜”的产业发展思路,形成了以班箐村和中课村为主的甘蔗产业带、以窝笼村和班箐村为主的橡胶产业带、以嘎娄村为主的核桃产业带。同时,培育了刺竹、茶叶、咖啡、油菜、砂仁等多元化特色产业,开发冬季订单农业,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

在魏金龙的带领下,中课镇扶贫队员和干部职工们5+2”、“白+黑”走村串户,研究脱贫攻坚规划,迎难而上,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最终实现了中课村、班箐村脱贫出列。

 

典型示范创美乡村

201818日,魏金龙清早就穿上佤族盛装来到窝笼村六组,把六组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的好消息告诉大家,村民们兴奋不已,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用最朴实的佤族小调唱出了感谢共产党、感恩新生活的激动心情。获得如此殊荣,魏金龙心里比任何一个人都高兴,因为他知道,“全国文明村镇”是文明建设工作最高水准、最高荣誉、含金量高。“全国文明村镇”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综合协调发展最好的村镇,能够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多年来,窝笼村六组注重发展经济、建设精神文明,邻里团结友善,生态立村,环境优美,村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进一步提高。通过创建,中课窝笼六组先后荣获县、市、省级“文明村”和“市级美丽村寨示范点”、“西盟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组”、“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

魏金龙把中课窝笼六组作为全镇精神文明典型示范,使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做法和经验辐射全镇各村组。他认为,抓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建设美丽乡村,要把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文明村镇”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循着这一思路,窝笼村和其他村组党员干部群众创建“文明村寨”热情被激发出来,“文明村寨”创建蔚然成风,如雨后春笋。当你到中课镇的每个村寨,干净整洁、绿村成荫,村民热情,笑脸相迎,文明礼貌,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

同时,魏金龙还要求把弘扬佤文化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他认为:佤族历来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要利用民族文化凝心聚力,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入民族文化,既宣传了政策,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又传承了民族文化,还能改变群众的精神面貌。喜欢唱歌跳舞的魏金龙找来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他的提议可为难了工作人员,但他们看着魏金龙只要有新点子就跑文化站,对群众的事这么上心,他们觉得再难也要完成。2017年以宣传党的政策为题材创作了《拉勐·松》、《中课印象》《油菜花开幸福来》等一系列优秀佤族原生态精品歌舞,并录制成佤语政策宣传材料,通过双语广播让党的政策传到千家万户,促进各族同胞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民族团结边疆和谐

在中课镇班箐村有一座刻着“各民族团结一家、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拉勐誓言丰碑。多少年来,西盟阿佤人民传承拉勐精神,树立“听党话、跟党走”坚贞信念,民族团结如一家,以拉勐精神作为动力,促进着边境民族团结、和谐稳定。

魏金龙说,班箐村是拉勐的故乡,拉勐丰碑所在地,是拉勐精神发源地。要以传承拉勐精神为引领,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筑起边疆稳定基石,坚定民族发展信心,努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

中课镇在以魏金龙的带领下,按照“打造民族团结品牌、创建和谐进步村寨”的总体思路,打造窝笼村六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每逢“清明”、“七.一”,组织村民到班箐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表达对拉勐缅怀之情,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情怀,接受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并组建了组民族团结文艺宣传队,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宣传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团结一家、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拉勐精神,激发中课镇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魏金龙说,打造窝笼村六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是树立典型,总结经验,以典型引路,对全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工作起示范作用,推广经验带动工作。

窝笼村六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成后,中课镇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为平台,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从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事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等做好示范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村组建设。打造了特色民居、环境优美,民富村美、人居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边疆繁荣稳定等方面实现新跨越,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魏金龙最后说,当上全国人大代表,我心情十分激动,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更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我将认真履职,真实反映佤族人民想法和愿景,争取国家对西盟的在基础设施、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与全市、全省和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