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影像志》之火车邮路
2018-03-15 17:35:23
火车邮路为中央集权的国家模式管控遥远疆域提供了保障。中央集权开始以这种世界最先进、优越的交通系统来完成国内、国际的官邮、民邮、军邮的传递,中国、越南由此进入最先进、最有效管控国家疆域的历史阶段。

“火车邮路”的兴起
1896年初,大清朝在全国24处海关设立海关邮局,蒙自海关寄信局成为滇省第一个邮政局;1897年改“蒙自大清邮政总局”。1902年,滇省邮路以蒙自为中心,蒙自总局辖邮政分局17个,代办所65个,辐射省内10余州府并贵州安顺、兴义。
滇越铁路的通车实现了云南经济地理结构四大转移之一的邮路业务:邮递由“步班邮路”“马班邮路”“马车邮路”向“火车邮路”转移;滇越铁路邮路由越段海防,经国际(国内)水陆联运,形成贯通亚欧美的“西伯利亚”“苏伊士运河”“太平洋”三大邮路。
1909年5月1日,滇越铁路开通越南海防-中国阿迷邮路业务;1910年12月22日,蒙自大清邮政局以火车带邮件,登车设立“火车邮局”。
在“中华邮政”初期,曾经延用了一段时期的“大清票”和“火车邮局戳”,戳上历法为“民国纪年”,票面一般以宋字或楷字直行加盖红色“中华民国”。
同时,滇越铁路邮路还出现了罕见的“大清国邮政”蟠龙3分票:票面以五号宋字直行加盖红色“中华民国”;“腰框式汉文”戳,上月牙:“云南”,矩形戳面“元年冬月三十”,销“壁虱寨”戳。
滇段之法国“客邮”
“客邮”,指19世纪后半期,帝国列强在中国非法开办邮政机构所发行的邮票;1914年中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1921年,我国代表在华盛顿“太平洋与远东问题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撤销外国在华邮局”正式议案。会议宣布:“客邮”从法理上“侵犯中国之主权,伤害中国邮政之尊严”。1923年1月1日,法国在蒙自所设邮局撤销,22年非法“客邮”终止。
1900年,法国在蒙自城东购地非法设立邮局(蒙自大清邮政总局对面),并以蒙自为起点,米轨为依托,非法组织联通昆明至重庆的邮运路线。
1908年,法国在蒙自非法独立发行、出售“蒙自版”套票17枚;
“蒙自版”套票为黑白版,加盖“MONGTS EU”(蒙自)字样,均印有“INDO—CHINE—R·F”字母,即“法属印度支那”;图案同彩板,为安南妇女像(安南:越南中部);
“仙六”,股票中的“仙”是英文CENT音译,即美分小于元的货币单位;“一仙”就是中华民国时期1分钱;“花银”,成色较纯的银子。
鼎盛的“国际邮路”
此后很长一段时期,还出现了“北京-腾越封”之“火车邮路”国际、滇省路径、“思茅-英国封”之“火车邮路”滇省、国际路径。
其中,“思茅-英国封”由滇越铁路寄出之“云南邮路图”为:由“滇西南步班邮路”走昆明方向,中途元江转石屏、碧色寨、蒙自,“火车邮路”至河口转口越南海防,走“苏伊士运河邮路”进地中海马赛港,转陆路至英伦三岛。这就是滇西南国际邮件以滇越铁路转口亚欧水陆的邮品投递线路。
自“苏伊士运河邮路”开通以来,中越两国部分国际邮件由沿海、滇越铁路走太平洋、印度洋(阿拉伯海),再由亚丁湾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邮件一律加盖指示戳“via suez”(经苏伊士)。抗战初期,中国沦陷区“西伯利亚”等多条国际邮路先后中断,更多国际邮件则由省际邮路经滇越铁路走“苏伊士运河邮路”而进入欧洲。
至1940年9月10日,国民政府炸毁滇段河口铁路桥御敌;26日,日军攻占越南海防车站;嗣以地中海战事、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至此,中国、越南唯一仰仗滇越铁路贯通亚欧美的“西伯利亚”“苏伊士运河”“太平洋”等三大邮路均告中断。
票戳及明信片
1909年5月1日,当滇越铁路修到阿迷州(开远)时,遂开通了越南海防-河内-中国蒙自-壁虱寨-阿迷的客货运业务,火车邮局和地方邮局(所)双轨相成,早期开辟的“火车邮路”仅在列车上租用1平米车厢设火车邮局,由蒙自邮局派员随车,既运邮件又售邮票,兼收寄平信和挂刷,每日一班并正式启用“滇越火车邮局”专用邮戳。
与此同时,滇越铁路沿线“民情风俗”实寄片,且明信片每一帧都编有序号,并以法文标注照片的线路、车站、桥梁、隧道名称等。
1938年,云南省政府为方便军邮,颁布了《处理公用军事邮件暂行办法》。抗战前期,国民革命军第9集团军(关麟征部)进入滇段以东防御,中华邮政总局随即指示:滇区邻桂越地带已成为军事区域,应即组建军邮机构。1940年11月11日,“滇区第十三军邮视察总段”在昆明成立。
抗战时期的米轨、寸轨沿线,军邮局(所)以及火车邮局同样肩负战争状态下作战前线军事公文、官兵书信往来的分拣、批转、封发等重大军情事务。
(本文整理自《滇越铁路影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