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纪律VS患者需求 一位医院药师解不开的慢性病购药心结

    2018-03-23 14:05:16

“这药又不是糖,我们也是病着,没有办法,反正政策上一年给我们报多少,报完为止不就行了,何必有这么多沟沟坎坎的规定呢?这不是整我们病人吗?你们真是以人为本么?”刚一踏进药房,映入耳膜的就是这一连串的抱怨声,我知道这又是某位慢性病患者在窗口发牢骚。对此,我们药房人员只能报以无奈的苦笑,向病人重复着不知说过多少遍的解释。

做为腾冲市人民医院药房,长期以来都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购药服务,面对慢性病患者,曾经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为他们服务。以前,遇到患者购买医院没有而又必须使用的药品时,医院通过出具“没有该药品证明”让患者到外面药店购买,然后凭发票和证明到医保中心报销。执行一段时间后,有患者提出这样很麻烦,科室向院领导反映问题后,医院本着“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原则,通过了让患者填报“临时用药申请单”,帮患者采购医院目录外的药品。那时我们会认真、耐心的留下患者所购药品信息、联系方式。药品领到药房后,我们又反复打电话让患者到药房取药。良好的服务,得到患者一致的好评,为此还曾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封感谢信。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理解,收获患者的赞誉,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我们常常忘了工作的枯燥和烦累。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患者,最多时我院曾承担了全市大约70-80%慢性病患者的购药服务。

取消药品零差率,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等等一系列利好于患者的政策出台,我们积极配合,努力解释。做为药房的一员,因我自己也是一个慢性病患者,每年要用七、八千元的药费,取消药品加成率后也能省很多钱,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天哪,3000多块,快来看,这个医生今天是不是发烧了,竟然开到这样大的处方,不想吃饭了吗?”一个刚到药房上班的小药师惊呼起来,我忍不住笑起来“快别大惊小怪了,看看诊断,是尿毒症患者吗?”

腾冲市几乎所有的尿毒症患者都在我院进行透析治疗,以前这种处方是很常见的,尿毒症患者的透析方式有腹透、血透两种,这个患者属于腹透患者,这样的患者一般都是住在离医院很远的村镇,不方便到医院做每周23次的血透,所以采用腹透方式,以节约交通费及长途往返的时间,一般每次来开药,都开大致一个月的用量,腹透患者每日一般使用2-3袋透析液,每袋透析液的价格在30元左右,加上严重肾病患者一般都有高血压、肾性贫血、钙磷代谢异常等症状并存,还要服用控制这些症状的药物,一个月药费开下来,都要34千元左右。现在国家政策好了,通过惠明政策,可以报销约90%的费用,如果没有惠民的政策,很多这样的患者都会得不到规范的治疗。

“可是这位医生!天哪!如果科室上每天来上这样一两个患者,那天天挂在嘴上的次均费用可怎么保得住?”刚刚的药师继续说道。是啊,我左右为难,实在不忍心让患者来回跑这么折腾,如果按规定执行患者肯定不满意,但是照顾了患者,医院和医生如何应对考核,我看了看处方医生名字,原来是刚外出进修回来的年轻医生,他可能还没有适应医院的新规定,也许是出于对患者的好心。可是,如果不提醒他,这个年轻医生的工资就扣惨喽。唉……

2017年初以来,“药品比例不能超过30%,门诊每次平均费用不超过240元,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常听到这些会议精神的传达声,常看到领导无奈又充满矛盾的神情;做为一名医院的员工,就连开具自己的慢性病药品也变得非常矛盾,找医生开药时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处方超过核定金额会连累开单医生罚款,药开不足又不够吃;药开多了医院指标又超了......”遇到医院没有的药,也不敢申请医院帮忙购药,怕看到领导无可奈何,爱莫能助的表情。有时候在药店买药时,偶遇自己的主管领导,领导看着自己手中的药品,彼此相视苦笑。

寒冬正盛,意味着春天也不远了。我在想,如果今年慢性病患者不必强制在医院购药,或者购药的费用不计入医院考核的指标内,是否我这个老慢性病将不再为购药而纠结,与慢性病患者的关系又能恢复如昔。期待着能有更好的政策来解决这个让我纠结矛盾的问题。□ 杨连斌 王成艳(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8年3月23日第1133期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