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华:心系贫困群众

    2018-04-11 13:06:03

李华,南华县公局正科级民警。20162月担任一街乡保马夸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县公安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他脱离家庭,与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和村“三职”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尤其是2016年妻子查出重大疾病的情况下,仍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为脱贫攻坚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20177月,李华被评为201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受到楚雄州公安局党委表彰。

南华县一街乡保马夸村位于乡政府东南3.6公里处,属偏远山区,是一街乡贫困行政村之一,现有贫困人口158户,678人。

李华担任保马夸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后,他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动态管理要求,严格执行“五查五看”、“三评四定”程序标准,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驻村工作队员与乡村干部入户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158户贫困户名单在村内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同时,他排除各种困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落实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在实施整村推进过程中,落实项目资金360万元,硬化保马夸至新村村组道路4.4公里、段家至孔家村组道路2公里;落实项目资金20万元,除险加固改造鸡街子小坝塘一座;落实项目资金14万元,实施了新村大沟三面光改造2.2公里;落实项目资金44万元,实施了段家、孔家、龙潭和肖家4个村民小组的村间道路路面硬化工程,总里程约4公里;落实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了4个村民小组活动室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他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验收,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李华带领驻村工作队配合村干部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易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种、养殖业,发展长寿仁豌豆和荷兰豌豆连片种植150亩、100亩,引导群众试种工业辣椒50亩,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种、养殖脱贫致富。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为此,李华与总支书记普宗成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

该村新村组的贫困户李绍荣户,家有5口人,父亲80周岁丧失劳动能力,母亲长期生病于去年病故,长女罗建丽就读于楚雄天人中学高三年级,家居危房,由于家庭困难,面临着无法解决住房及女儿罗建丽将要辍学的困境。

了解这一情况后,李华配合总支书记普宗成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将李绍荣家列为易地搬迁对象,实施了易地搬迁,解决了几代人都无法解决的住房问题,同时,动员群众为罗建丽捐款,使罗建丽顺利完成了学业。

2017年高中毕业后,罗建丽虽然上了二本分数线,由于填报志愿失误,只被昆明医科大学专科班护理专业录取,家长因经济困难,意识观念落后,反对罗建丽继续上学,要其外出打工。李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如果解决不好,将影响罗建丽的前途和未来。因此他与总支书记普宗成一起,多次到李绍荣家进行思想工作,并及时将情况报告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时协调帮助办理了助学贷款。

目前,李华正与村“两委”班子一起,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通讯员 普金华 夏瑞钦(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8年3月30日第1134期A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