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越铁路影像志》之线路价值

    2018-04-16 11:54:32

滇越铁路穿越两种官语、三十余个民族聚居区,跨越三大水系、四个气候类型,其独特性造就了诸多与众不同的内涵特征。

 

人文自然特征

滇越铁路穿越两种官语、三十余个民族聚居区。中越河口——老街铁路界桥,这里是汉语区(汉藏语系)与越语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的分界线。

越南有54个民族,其中一半以上聚居在越北的老街省,沙巴镇多为赫蒙族(黑衣苗)和瑶族。滇段沿线主要为汉、回、哈尼、彝、苗、瑶族等12个民族聚居区。

滇越铁路跨越三大水系、四个气候类型,以系列、流动的线性状态存在,改变了传统的单体、静态形式特征。

滇段乡村的米轨线路:“铁路集市一条街”——每逢周一赶集的屏边县境内的白鹤桥车站。流动的文化线路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人类文化的发展传播,具有传承近代文化传统,塑造城乡文化内涵, 验证工业遗产精神和物质的价值所在,并彰显东西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滇段城郊的米轨线路。流动的文化线路作为城乡交通的物质载体,见证了人类巨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生活,保存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记忆,丰富了沿线历史文化的底蕴,是流动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证。

从博物馆开出来的米轨火车。云南铁路博物馆,总面积8360平方米,由空中廊桥跨越运营中的昆河铁路三股米轨以后,与南馆的昆明北站连为一体,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车站上的博物馆、博物馆中的车站”。昆明北每天发往东西方向的四趟米轨通勤车从廊桥下出发,载着旅客沿着百年米轨穿城而过。全国三大铁路博物馆之一。

 

科学技术价值

近代科技在铁路工业中的最高成就,在滇越铁路空间上具有呈递性。

埃菲尔铁塔1889年建成,它以法国工程师、桥梁设计家亚历山大·居斯塔夫·埃菲尔的名字命名。为此,音乐家阿波利内尔谱写了不朽的颂歌《桥梁之父》。

19世纪末,近代西方科学技术随着滇越铁路的修筑开始在东方大规模传播。十年以后,还是亚历山大·居斯塔夫·埃菲尔,他为滇越铁路设计了全线最长的桥梁——保罗·杜美铁路大桥。

再历经十年,1908126日,结构理念源于同一种工业传统和超现实主义文化氛围的经典之作,又从越南河内横跨红河的保罗·杜美大桥,衔接到了中国南溪河的支流四岔河。人字桥,法国工程师保罗·波登(PauLBodin) 设计,滇越铁路全线的标志性工程。

 

经济文化价值

从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到兴办企业而推动跨国、跨区域的工业化进程。

海防,越南中央直辖市之一,第三大城市,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海防“转桥(Cu Quay)”,一座火车与摩托车共用的铁路大桥:火车驶入,摩托避让。

中国个(旧)开(远)蒙(自)城镇群落随滇越铁路、个碧临屏铁路最早兴起,它以大交通、大工业、大商贸和大物流发展打造出云南近代唯一一个城镇群落——“滇东南区域经济带”。 20世纪80年代,米轨内燃机车牵引的客货混编列车停靠在个旧鸡街站,32号寸轨“小蒸汽”牵引着“绿皮车”缓缓进站。  

上述诸多“中心”在与中南半岛7国和南亚次大陆的通商如同洪水决堤,“个开蒙城镇群落”就此发展起来。

 

交流对话价值

滇越铁路对跨国、跨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即:“双轨并存”的人类社会学意义在于“它把早期个旧、开远、蒙自等工商业以及国际物流大通道与“云南八大坝子”排名第二的昆明坝子(764平方千米)、第三的蒙自坝子(544平方千米),滇池、阳宗海、大屯海、长桥海、异龙湖等众多高原湖泊湿地,以及金沙江、珠江、红河水系的盘龙江、南盘江、南溪河等江河,连带沿途的官渡、盘龙、呈贡、宜良、华宁、弥勒、建水和石屏等滇省传统农业大县融为‘滇中、滇东南区域经济带’,形成了以农工商物流互为依托的城镇格局,实为近现代云南人最早实现可持续战略发展的经典样本。

此外,对宗教的传播、融合产生巨大影响。滇越铁路全线就成为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儒教和道教等等宗教传播、渗入的重要区域,这种诸神齐汇的同一历史宗教文化空间,体现了文化线路上多种信仰的相互融合与影响。

 

文化传播价值

其一,以新视角重新认识、看待自身历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文化线路科学定义了昆明、建水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再将边陲重镇屏边、马关、河口连缀,其文化交流与资源融通,自然就进入到了通江达海的国际文化经济大走廊。昆明近日楼;建水朝阳楼。

文化线路使一个个历史城镇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名不见经传的孤体,连为与资本有效对接的前沿城镇,其先进理念、知识人材和技术设备的引入也变得更加便捷、频繁。越南法式古典建筑海防市大剧院;越南老街省沙巴镇——滇越铁路边一座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法式风格的小镇。

其二,以新视角重新认识、重新看待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线路一是自然要素,二是物质要素,三是非物质要素;滇越铁路是理解文化线路遗产价值的基础。石屏县“烟盒舞”。以异龙湖为中心的彝族土著文化产物,其舞蹈形式有双人、三人和群舞,舞者手持圆形木制烟盒,在四弦伴奏下,击节盒底,气氛热烈,动作潇洒流畅,三次进京怀仁堂表演,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弥勒市西一镇欢乐的“阿细跳月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重大历史价值

修建滇越铁路本身就是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它首尾相连千百里,形成历史百余年

文化线路是一条条见证人类社会文明史的文化长河。抗战初期,已经安全运行了27年的滇越铁路终于给予战乱与铁蹄之下的大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喘息机会,它使国民政府有效组织的全国性战略大转移的越南“海防大撤退”最终成为现实。“小蒸汽拉来了大学校,离散鸟寻到安乐巢”——国内20余名院士同一时期任教西南联大。

文化线路是一部部展示人类文明辉煌文化的百科全书。二战结束后,盟军统帅部决定,越南北纬17度以北由中国受降。法军未经许可,悍然进入中国军队受降区欲登陆海防,中国军队第60军、第53军浴血奋战,击退了法军登陆,这就是中国军队入越受降时期的“海防抗法登陆战”。

文化线路是那些在历史中推动了跨国界和跨地区的交流和多维对话的文化要素所构成的路径。“对外开放”以来,中国连续10年保持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5413, 由“东方红-21型”内燃机车牵引的1208次中/越国际联运货列驶入越南老街,这是滇越铁路滇段运行105年来首次以集装箱运送货物进入越段。

 (本文整理自《滇越铁路影像志》)

(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8年4月13日第1135期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