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凝聚力量 温情消融灾情
2014-08-27 08:39:02

通讯员 李 杰 周贤昆
8月3日14时30分,鲁甸县龙头山镇发生6.5级强烈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此次地震造成震中心鲁甸县龙头山派出所一幢三层楼的办公楼倒塌,导致当天正在派出所工作的所长夏大猛、民警刘店、柳成函、协警龚金文英勇遇难,这对于一个只有8名民警的龙头山派出所来说,伤亡过半,损失惨重。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亲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省委、省政府紧急行动,省委书记秦光荣、省长李纪恒、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孟苏铁等领导第一时间率队赶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厅长杨嘉武、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王建中、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胡水旺等领导赶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夜以继日奋战在灾区。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昭通市公安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以及上级公安机关的指示,按照云南省鲁甸“8·03”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全力投入抢险救援、生命线保通、灾区治安防控等各项工作,实现了地震灾区连续190个小时“五个未发生”,即:未发生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群体性事件,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治安保障。
举全警之力投入抗震救灾
地震发生后,杨嘉武率领省、市、县公安机关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在余震中摸黑前行,在滚石和暴雨中奔走救援,翻山越岭步行12公里,于地震发生后7小时赶到了震中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昭通市公安机关迅速紧急调集4200名民警、3500名协警投入抗震救灾,成为第一时间进入震中、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援、第一时间报告灾情的抗震救灾队伍。通过15个昼夜的工作,共搜救出被困人员1212人、搜寻遇难者遗体121具、抢救伤员1209人、转移群众3.49万人。
鲁甸县公安局21名民警在地震发生后2小时赶到了龙头山镇,救出了第一批受灾群众,“抱孩哥”撒闯第一个从灾区救出了第一名受伤的小男孩。夜幕降临的龙头山镇,21支在余震中闪亮的警用手电筒,引导着恐慌的群众往开阔地带避难,点亮了生的希望。
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在牛栏江红石岩处形成大型堰塞湖,湖水以每小时0.16米的速度上涨,威胁到下游12个村组群众的生命。群众故土难离,110余名民警挨家挨户动员,画图描述危险,帮助转移财物,苦口婆心将8000余名群众在地震发生次日全部撤出了危险地带。
集全警之智保生命线畅通
抗震救灾,“生命线”畅通最关键。通往震中总长20.5公里的昭巧公路、沙龙乡村公路,山高路险,坡陡弯急,路面狭窄,加之余震不断,随时塌方,要保证日均7000余辆车辆在灾区有序出入,成为抗震救灾最为艰巨的任务。面对挑战,昭通市公安机关投入610余名警力,打攻坚战、聚合战,保障了5万余辆车次、100万余人次运转通行。
地震发生的当晚,龙头山集镇上的车辆多数被掩埋,外面的车辆又进不去。龙头山派出所民警和老乡自发救出来的伤员受伤严重,稍微用力过大,或者身子稍微弯曲,伤员都会痛得痛苦不堪。龙头山交警中队长谢旭灵机一动,将中队一辆警用微型车车门拆掉,为伤员争取一分一秒的救援时间。在集镇2公里左右的路上来回奔跑100多趟,开展生命的接力,成功救出200多名伤员。
创工作机制守护灾区平安
社会治安稳定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保障。昭通市公安机关全面拓展警务载体,努力创新工作方法,推行战时党支部、平安守护、联勤联防等机制,维护了灾区社会大局持续平稳。
为发挥党员民警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警心,齐聚力量,提升战斗力,昭通市公安机关组建了7个战时党支部,41名党员突击队长在巡逻防控、纠纷调解等工作任务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8月5日,龙头山在废墟中重新崛起,帐篷派出所正式建成,及时调整充实6名民警到派出所工作,正常开展接处警、办理户口业务等相关工作;8月12日,龙头山板房派出所搭建完成,帐篷派出所在废墟中得以“升级”,共110平方米,设值班备勤、侦查办案、社区管理、办证服务4个功能区间,公安网络、双向视频均已开通,最大限度地服务人民群众。截至8月16日18时,龙头山派出所共接处警173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4起,接受群众咨询12308人次,救助群众163人,办理身份证309个,办理户口簿902份,出具死亡证明408份,出具户籍证明65份,查询户籍2312人次,实现了群众有事第一时间找得到民警的目标。
增强灾区治安局势掌控力
在抗震救灾中,昭通市公安机关坚持专群结合,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成为覆盖灾区最广泛、联系群众最紧密的抗震救灾队伍。地震发生以来,共转移安置群众3.49万人,服务受灾群众1.71万人,免费补发遗失证件171份,排查安全隐患161起。
广大公安民警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置于首位,灾区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感人事迹。
昭通市公安机关各抗震救灾作战单元结合实际创新群众方法,建立了147个平安帐蓬守护区,组建了71个流动警务室,在服务群众中收集了大量的情报信息。8月4日凌晨暴雨倾盆,民警途经火德红镇大坪村民小组时,20余名群众无家可归,民警找来油布,与群众一道头顶手撑,度过了灾后最艰难的第一夜,获知了群众对救灾物资发放不及的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后引起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重视,很快得到解决。
全体参战民警日夜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相互守望,并肩战斗,默默坚守,用不屈的脊梁托起灾区的平安,用无私的大爱温暖灾区的群众,用辛勤付出传递着灾区群众与人民警察的浓浓警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