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温暖灾区群众
2014-08-21 10:01:25
■人民公报报记者 杨树华 通讯员 郭 杰 唐远均
鲁甸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巧家县公安局338名警力全部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他们用“爱”践行了人民警察爱人民的誓言,用“爱”给灾区群众带来了温暖,用“爱”挑战了生命的最大极限。每一名民警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绽放在红石岩上的警花
冒着滚石、塌方、雷雨,巧家县公安局政工监督室副主任王利屏,徒步奔赴受灾最为严重的包谷垴乡红石岩村,成为先期进入重灾区的唯一女警花。
倒塌房屋满目疮痍,废墟上的哭泣声,使王利屏忘记了疲惫。在红石岩村龙头坪社,她在一处残垣旁发现了一处矮矮的窝棚。一个簸箕、一块塑料撑起一平米的空间里,蜷缩着83岁的老奶奶吴玉珍。王利屏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安慰老人,将老人慢慢扶到战友的背上,把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到达梨园社,王利屏加入到了搜救被掩埋的周家祖孙两人的队伍中。刨土墙、拿碎木,汗水和灰尘沾满了警服。经过4小时的努力,终于找到了遇难的祖孙。当看到老祖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紧紧搂着小孙女,王利屏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救灾一线的领头羊
地震发生后,巧家县公安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局长杨朝邦组织全县338名警力投入抗震救灾。
此时,唯一能到达红石岩的路只有通过新平村树茶社。但是,这条路崎岖难行,加上雷雨越下越大,道路泥泞不堪。杨朝邦带领队伍足足徒步了9个小时,于凌晨2时终于抵达地震重灾区红石岩村。当晚,杨朝邦组织民警安全转移受灾群众400余人。
8月4日,红石岩成立了临时医疗队,9名重伤员需要及时送出抢救。没有担架、没有车辆、交通受阻,只有一条崎岖难行的山路通往树茶社,3个小时的山间狭道让人望而生畏。他把最艰巨的任务留给了公安民警,组织精干警力用竹竿、木板制作简易担架,及时将9名重伤人员抬出灾区,现已全部脱离生命危险。
群众的房屋已经倒塌,不能再让群众吃不饱。他果断下令,要求进入灾区的不管哪支队伍,不管条件多艰苦,不管装备有多重,每人必须往灾区送粮送水、送帐篷,先解决群众的住宿和吃饭问题。
办案民警疏散40余名群众
“多亏了警察同志,刚把我们一家子救出来,房子就塌了,还砸下一大块石头。要不是你们,我们一家子就完了。”巧家县坪地营村灾民刘开树说。
地震发生时,巧家县公安局老店派出所民警李文伟和两名同事,到坪地营村的刘开树家搜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的材料。在制作笔录过程中,民警感到地动山摇,刘开树家的墙壁“轰”的一下裂开,楼上的瓦片不停地往下掉,李文伟与同事迅速把刘开树夫妻和5个小孩连拉带抱地拖出大门。刚出门口,一块大石头砸在民警身后,顿时房屋倾斜垮塌。
震后,民警及时组织群众自救,这个村小组的40多名群众都没有受伤和失踪。
奋战灾区6天瘦了6公斤
身患糖尿病的巧家县公安局副局长陆学林,每天需注射两次胰岛素,因情况紧急没来得及带药。当时,局领导要求他回来治疗,可陆学林仍然坚持救灾。直到8月8日他第一次回到安全点时,体重一下瘦了6公斤。
根据指挥部安排,组织巡逻、搬运物资、排危、做饭,成为了陆学林在灾区的首要工作。救灾物资还没有进来的时候,他就组织受灾群众统一住进帐篷,集中办伙食。地里能挖来的都找来,废墟里能刨出的,都进行统一分配。
针对帐篷搭建不规范的现象,陆学林迅速组织民警修复,排危,对物资进行搬运集中管理。为了解决灾民的吃饭问题,他每天都安排炊事班,至少要有四五个人做饭。怕小孩到处乱跑,他还专门安排了一个老人管理小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灾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