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与政府融入的戒毒模式

    2014-08-27 11:10:44

人民公安报记者 杨树华
        通讯员 罗  京

     多年以来,吸毒人员巩固戒断难、复吸率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禁毒工作。为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政府多年持续努力,在吸毒人员收戒、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便如此,在不少地方,庞大的吸毒群体依然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在云南省普洱市,党委政府投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借助社会力量进行日常管理的戒毒模式,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重生让人看到了希望
      普洱市重生关爱中心的前身,为民间人士李继东2002年在思茅区成立的思茅重生水泥预制厂。
       一开始,李继东自己确实只是想找一些工资低廉的工人。刚好,当时普洱市公安局戒毒所也在开展以劳养所、生产自救的探索,双方就协议让一些戒毒学员到水泥预制厂工作,由厂里付给他们劳务费。最多时,厂里有70名戒毒学员。
     随着禁毒形势日益严峻,毒品在全国的蔓延扩散导致艾滋病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于是,李继东就带着自己的70名工人去做艾滋病检测,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有35人是艾滋病感染者!这个结果一出来,没有感染艾滋病的戒毒学员全部离开了水泥预制厂。
      此时,有妻有子的李继东也感到害怕、着急和迷茫。“这些人一旦回到社会,有的会复吸,有的可能报复社会,有的会扩散艾滋病……他们自己也会活得很悲惨。不能让他们就这样离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004年,思茅市(后改名为普洱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到厂里调研后,决定在水泥预制厂的基础上开展艾滋病关怀试点工作,并把35名艾滋病感染者纳入城市低保。
      此后,每年政府都会拨付一些经费,少则几千元,多则达10多万元。来到厂里寻求关爱、想平静度过余生的艾滋病感染者,也在不断增多。至2005年3月,水泥预制厂已有109名吸毒戒断者。
      2005年,思茅市政府在思茅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召开市长办公会,决定筹措600万元资金,支持重生预制品厂建设关爱中心。新建的关爱中心产权归李继东所有,市政府每年视情况给予一定扶持,逐步建立产业支撑、政府扶持、社会帮助的关爱新机制。
      到2007年,普洱市决定将重生关爱中心搬迁至澜沧县的老戒毒所,并将107名艾滋病感染者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如今,这里生活着200多名艾滋病感染者。
     2012年底,澜沧县又在关爱中心内增设了澜沧县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专门收容吸毒人员。据统计,康复中心累计收治学员1127人次,现还有270人。
     在2007至2009年期间,澜沧县政府每年给予10万元的生活医疗补助,之后逐年递增。到2013年,这笔经费已经增至每年100万元并纳入县财政预算。
     孟连县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成立于2009年,是在县里老戒毒所的基础上花了300多万元改建、新建的,中心开辟了菜地、鱼塘、猪圈等。此外,中心还从事苗圃、挡墙工程等项目,大多数是政府帮助协调的相对简单的项目。
     每年,孟连县给中心60万元资金,这笔钱已经纳入财政预算。“公安机关对我们的支持很大。”李继东说,有时候中心的粮食不够了,孟连县公安局还拿出办公经费买米、买土豆等拉到中心。迄今为止,孟连中心累计收治2379人次,现有202人。
     李继东介绍,自己与思茅区政府签订了委托书。政府按照每年每人8000元的标准拨付经费,2013年共350万元。2014年有200万元纳入了财政预算,不足部分由政府另行协调拨款。

 

他们为什么愿意留在这里
     胡祥家里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这个在家中备受宠爱的小儿子,却在1997年染上毒瘾。2001年,胡祥第二次被公安机关查获,送到思茅市戒毒所戒毒3个月。这次出来后,胡祥又当天复吸,仍然是偷、骗……胡祥也曾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
      听朋友说思茅区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可以自愿戒毒后,他于2013年3月来到这里,下决心把毒瘾戒掉。“我也没想到,这一次竟然这么久都没有复吸!”如今,自己已经成为中心的管理人员,负责黑板报、档案管理等文员工作,每个月还有1200元的收入。
      经历了6次强制戒毒的胡祥分析,自己之所以这次保持操守的时间最长,有几个原因:“ 一是劳动方式不同、二是生活条件不同、三是管理方式上不同、四是延伸管理不同、五是心理状态上不同、六是适应社会的过程不同。”
      李继东认为,强戒所里的学员是完全跟外面的社会隔绝的,这就像一个弹簧,被压到了底,一旦出所就像突 然松开了弹簧,反弹得更厉害。但在康复中心,这个弹簧是慢慢松开的,让学员几天几天的出去,慢慢地适应社会,慢慢和社会相互磨合,这样等有一天完全出去,就不会反弹了。

 

从源头上维护了社会稳定
      政府和民间力量的融合,必然是取得“双赢”,双方才有可能一直合作下去。就李继东而言,他本身就想为吸毒、艾滋病感染人群做一些事情。通过和政府的合作,实现了人生价值,发展了自己的事业。目前,李继东开办有园林绿化、生物科技等6家公司。
      从政府、社会层面看,首先是节约了警力。普洱市澜沧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河江分析,由于国家法律规定,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吸毒或以贩养吸人员,任何场所都收不进去。也因此,一些此类人员有意从事吸贩毒活动,警察却无法打击,“就算抓了,最多是取保候审。”现在,有“关爱”模式把他们管起来,“把警察从繁重、反复、无效的抓、放中解脱出来。”
       一位基层民警说,公安机关毕竟人力有限,一些基层派出所才两三个人,要管刑事、治安案件,还要备勤、维稳……对一些特殊吸毒人员不是不想管、不能管,是没有精力管。“关爱”模式则把这一人群管理起来,帮助警方实现了社会管控。
       其次,这种“关爱”模式还维护了社会稳定。治安、刑事案件大幅下降;减少了吸毒行为在社会上的影响;对艾滋病感染者的集中收治,有利于避免艾滋病的扩散,减少社会恐慌;有利于挽救一些青少年和有改造可能的人员;减轻了吸毒人员家庭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