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骗术“钱生钱” 38万变冥币
2014-09-30 16:34:32
通讯员 陈立新
声称自身具有“钱生钱”的超能本领,拙劣的江湖骗术竟然有人深信不疑,主动奉上38万多元现金,全身陶醉在“发财美梦中”。恍然醒悟后,为时已晚。
7月27日,景洪市公安局南路派出所接到家住景洪市东风农场二分场马某报案称:“被骗了现金38万元,请派出所帮助追回被骗现金。”
派出所即刻派出经验丰富的刑侦办案民警经办此案。在接受民警的询问中,受害人马某及唐某悔不当初。原来,马某及唐某两人都为景洪农场二分场人,且是多年好友。由于近年来橡胶价格一直走低,为节省开支,两人与家人商议后,打算一起在网上发布卖橡胶地的信息。
7月23日15时许,两名自称姓王和姓张的男子找到了马某和唐某声称要向他们购买橡胶地。马某与唐某十分高兴,带领两位“买家”上山看胶地。“买家”满意后,双方开始谈起交易来。
此时,双方已经相处有两天多了。在商谈中,受害人一方提出对方用何种方式交易胶地时,王某及张某神秘兮兮地告诉马某和唐某,让他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称他们身怀一种超凡能力,可以“钱生钱”,而且是将人民币以七倍的倍率“生”出来。
见马某与唐某两人不相信,王某与张某两人便主动邀请两人前往其所住宾馆亲临观看“戏法”,但需答应一个条件,便是“天机不可泄露”,眼见后不许外说。
到宾馆后,只见王某与张某两人从行李包中不慌不忙拿出一瓶没有任何标签的药水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打印机后,再向马某要了一张一百元的现钞,称其为“母钱”。当着马某与唐某的面,把马某的钱顺手放进宾馆房间的一个茶杯里,再倒入药水浸泡数分钟,王某与张某把浸了药水的钱拿到打印机里后,又在笔记本电脑上操作了一番,之后随着打印机响声结束,王某与张某从打印机取纸槽里拿出了7张崭新的百元人民币交到马某手中。
见马某与唐某两人半信半疑,王某与张某便提出让两人拿着这7张“生”出来的钱去银行检真伪。两人觉得是一个不错的好方法,便拿着“生”出来的7张百元大钞,去了景洪城里数家银行,在自动存取款机上,不论是存钱还是取钱均正常。至此,受害人对王某与张某身怀“钱生钱”绝技信以为真。
面对遇到如此“生钱达人”,两人在巨额钱财的利诱下,使出浑身解数向亲朋好友借了共计38万元现金,请王某与张某帮助再来一次“钱生钱”,等待两名“神人”将38万元钱“生”出266万元来。
王姓和张姓两名“神人”将钱接过后,放到了一个桶里,用药水浸泡起来。这时两男子看了看泡在药水里的钱,然后对王某与唐某说,药水不够,他们要去景洪城里药店买药兑药水,让王某与唐某俩人留在宾馆房间里守着自己的钱。同时,交代俩人不能碰正在被药水浸泡的钱,否则会影响“生钱”。
就这样,王某与唐某两人目送王姓和张姓两名“神人”离开房间后,目不转睛地盯着钱,生怕出现“意外”。等了一个多小时仍不见王某和张某现身,拨打两人电话也关机,这才引起马某与唐某怀疑,连忙从药水桶中拿出浸泡着的38万元现金检查,才发现在药水中静静躺着的38万元人民币此时却被掉包换成了远看和真币一模一样的38万元“冥币”。马某及唐某顿时傻眼了,但仍不相信自己被骗的事实,仍苦苦等待王某和张某回来。直到第二天,仍不见两人出现,才意识到上当了。
经查,嫌疑人向受害人提供的身份证等证件均为虚假伪造证件,同时嫌疑人作案时候所使用的手机在案发后已经不再使用。但是办案民警通过数个日夜的不懈努力,缜密侦查,终于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为贵州籍人杨某和勐海籍人朱某。
确定嫌疑人真实身份后,办案民警立即寻线追踪,并且通过进一步侦查,确定了嫌疑人在普洱市江城县一带活动,民警随即前往江城县开展抓捕工作。最终于9月5日23时,在江城县勐烈镇将杨某和朱某抓获,并缴获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作案工具。
嫌疑人交代,一直靠骗吃骗喝的杨某混迹到勐海县,并和同样好吃懒做的朱某认识,两人臭味相投便结为好友,在一次和其他人聚会中听到了这种诈骗方式。两人深受启发,开始密谋作案。就在这时,两人上网发现了受害人网上卖胶地的信息,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往景洪以买胶地的名义找到了受害人,并设局哄骗受害人。第一次“生钱戏法”其实是由其中一人借故吸引两受害人注意力,另一人趁机用自己身上准备的真钞“钓”两名受害人。令两嫌疑人没有想到的是,如此低劣的骗术竟然能骗来受害人38万元现金,并能成功脱身。
骗来钱后,两人挥霍无度,被抓获时,骗来的钱已所剩无几,并且流窜到江城勐烈镇,已经盯上新目标,准备继续作案时,被景洪警方抓捕归案。
狱。”张弢说:“那段时间,大家为案件跑细了腿,非常辛苦。但能让诈骗者服法,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