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事故有纠纷人民调解受欢迎

    2014-10-14 14:21:17

通讯员 何正锦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的快速增长,交通事故也随之多发,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大幅增加。

2010年起,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公安交管部门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积极推行建立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经过4年来的实践,德宏已建立了一支由退休法官、检察官、交警、律师和法律专业大学生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截至目前,全州共受理调解案件7919起,成功调解案件7683起,调解成功率为97%;人民调解员人均调解案件395.95起,涉及直接财产损失2876万元。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建立交通事故人民调解机制

长期以来,公安交管部门承担着辖区交通事故处理和损害赔偿调解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一名交通事故处理民警年平均处理大小交通事故130余起,后续的损害赔偿调解工作更是繁重。针对这一实际,201012月,德宏州公安局联合州司法局、州财政局、州保险行业协会共同制定印发《关于成立德宏州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德宏州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按照通知要求,全州各县市积极组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专业队伍,专司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

截至目前,全州共有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员20名,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调解室均设于各县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他们在调解工作中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为交通事故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符合条件的交通事故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做好统计分析和报表工作。

德宏州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人说:“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尤其是损害赔偿的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困扰公安交管部门的‘难点’问题。建立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就是为了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发挥好公安交管部门在‘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及时妥善地处理和有效化解因交通事故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也能有效破解基层事故处理民警警力严重不足问题,并有效缓解民警的工作压力,从而能将工作的重心放到事故的处理和预防上。”

 

发挥“人民调解”灵活性,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全州各县市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灵活性——主动调解,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主动介入、提前介入,积极配合事故处理民警做好受害人的安抚工作和当事人的说服工作,为案件的最终成功调解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913日,一辆重型普通货车在瑞丽市勐卯大道和人民路交叉路口与骑自行车的祖孙二人相撞,造成祖孙二人死亡。该案肇事者是一名外来打工者,家境不好,经济赔偿能力十分有限。在知晓赔偿金的数额后,被刑事拘留的肇事者称:“我确实无力承担赔偿金了,只有一命抵一命。”在案件调解中,人民调解室工作人员多次找双方当事人做工作,安抚家属,稳定双方情绪。通过多方协调、协商,最终双方达成赔偿协议。走出看守所的肇事者感慨:“是人民调解员挽救了两个家庭。”

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成百上千的交通事故案件中,有大有小,有简单有复杂;当事人有通情达理的,也有无理取闹的,但不管是面对怎样的调解条件,调解人员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让群众因调解产生的费用开支降到最低,跑的次数降到最少,经过的程序最简,使事故处理变“小”;最大程度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及时有效的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最大的目标,真正做到“小”事故,“大”调解。

 

提升交管工作效率,减轻常规警务工作压力

交通事故的处理,从现场勘验、调查、取证,直至事故责任认定都具有较强专业性,需要民警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资质。在推行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后,事故处理民警就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强化案件调查、证据收集上。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如果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费时、费力、费钱,而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交通事故纠纷特点,推行交通事故标准化、格式化的调解文书,调解员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做好当事各方损失费用清单,便于调解时更好地保护各方当事人权益,而这一切都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与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收取各项费用相比较,人民调解无疑有效减少了当事人调解成本。因此,受到当事人的欢迎。

在调处过程中,人民调解员常常以拉家常话的形式,拉近与各方当事人的距离,取得当事人的信任,然后再把相关的专业法律知识以及赔偿等方面问题向当事人讲明讲透,让交通事故当事人各方换位思考,尽可能地在相互理解,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来谈赔偿问题。

“人民调解机制推行以来,我们都深切感受到这一制度带来的诸多好处。今后要在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工作中不断积累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拓展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不断完善和创新人民调解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模式,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的职能和作用得到充分、高效的发挥。” 这是德宏州公安交警部门对未来工作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