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消防安全工作之我见
2014-10-28 13:08:2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中村改造工程的不断加快,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城中村开始慢慢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原先位于城市周边的村落逐渐纳入城市范围之中,形成新的“城中村”。在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中,一些城中村因其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低廉的生活成本,逐渐成为城市谋生者理想的居住地。在繁荣的背后,到处隐藏着火灾隐患。
“城中村”里外来租住人员集中,违章搭建、占道经营情况普遍,消防基础设施缺乏,普遍存在消防水源(水压)不足、消防通道不畅、电线乱拉乱接等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难以快速进入灭火救援,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一些地区和城市原有的一些自然村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建筑物林立稠密、人口高度密集、消防安全隐患凸显的“城中村”。特别是一些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城中村”的问题尤其突出。
“城中村”消防隐患是不可漠视的现实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地方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城中村”,并催生、演化出大量集生产加工、货物存储、居住和集商业、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复杂场所,其中存在诸多消防隐患。“城中村”缺乏统一的消防规划,违章搭建严重。房屋业主都在争夺、挤占公共空间,“握手楼”、“亲嘴楼”比比皆是,楼宇之间没有充足的防火隔离距离,消防车道不畅通,没有足够的消防营救面和疏散通道。“城中村”内基本上无完善的消防供水和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照明和指示灯、防排烟设备等。电线架设杂乱无章,所用电线质量无保证,大量出租屋用电负荷无序放大,很容易引发火灾。
针对“城中村”的消防实际, 防控“城中村”消防安全工作,不仅是消防部门的工作职责,而且也是当地地方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建议:一是积极筹建“城中村”应急消防机动组,每个“城中村”至少组建一个专职消防机动组,配备1至2台轻型消防车和消防摩托车,每车配备3至5名消防员和相应的灭火救援器材,以适应初期火灾扑救需要。二是经常组织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灭火救援演练,不断提高“城中村”及时有效开展自防自救的能力,确保“城中村”的消防安全。三是各级政府除量力而行分批对“城中村”进行全面整治改造外,对暂时没列入改造范围的“城中村”,可以组织技术力量研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城中村消防安全治理技术要求,根据“城中村”消防安全治理技术要求,加大资金投入,有选择性地开展“城中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加强对消防供水管网、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加压泵站的改造,满足消防用水的基本要求。四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消防宣传,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居委会消防宣传组织、宣传职能和管理制度。通过设立消防教育专栏、消防安全标志、举办消防培训班等形式,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切实提高“城中村”人员整体消防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