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钉子精神”破案
2014-10-28 13:09:42
记 者 张念炜
通讯员 李云芳
当过6年的侦察兵、8年的大队支部书记、8年的公社党委副书记;随后到县公安局当了半年的政委后,担任公安局局长至退休……
这是马龙县公安局退休已10年的老局长黄明开的简历。
回忆起当初的公安岁月,他最怀念的还是原来那帮老公安的钉子精神。“不管出了什么案子,从局长到民警,都是钉在案子上,案子不破决不收兵。”
融洽的警民关系
1989年,黄明开担任马龙县公安局局长。当时,全县的9个派出所连摩托车都还没有,基层派出所民警更是艰苦。
“破案手段和设备都相对单一,全靠民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走访、摸排获取线索,至于蹲点、追逃、风餐露宿的事更是常见。”
黄明开这样评价当时的民警作风:“很多时候,民警到群众中了解情况,都是先帮着群众做事情,等休息的时候再来聊天,询问了解一些情况,警民关系非常融洽。所以,群众对民警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啊,有时看见民警到村子里,还会主动提供很多情况。”
“公安机关离开了群众,什么都做不成!”这是黄明开的经验和感慨。
惊悚的碎尸案件
纳章镇龙洞村原党支部书记杨震明有个女儿,杨震明为女儿找了个上门女婿,但家里却矛盾重重,后来只好离婚。随后,他又招了一个女婿,日子才算是安稳下来了。
一天,杨震明去山上拉玉麦,却再也没有回来。家人报案后,黄明开带着刑侦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山上的案发现场只有遗留下的玉麦和被掩盖的血迹。
黄明开说,在最初的一周时间里,民警和群众既没找到人,也没找到尸体,当地群众人心惶惶,夜里都不敢安眠。“案子不破,决不收兵!”面对群众的惶恐情绪,黄明开下达了死命令,“抓紧找到人或者尸体,才能继续后面的侦破。”
后来,在一个废弃的矿塘处浮土下,挖出一具人体的躯干。虽然从躯干上暂时还不能确定是杨震明,但很明显这是一起碎尸案。之后经过DND检验,确定死者就是杨震明。
艰难的破案过程
找到尸体后,民警们迅速围绕死者的生前社会关系摸排凶手。经过排查,剩下的最大嫌疑对象,就是他现在的女婿了。
“但是,这个女婿很老实,之前和杨震明从来没吵闹过,邻居们也反映这个女婿很好处。他没有作案动机!”随后,黄明开和民警到了杨震明家,看到门外挂了把锄头。在和这位女婿聊天时,其他民警秘密将这把锄头拿去请痕迹员验证,结果和案发现场的痕迹相符。
至此,这个一直不像是嫌疑人的嫌疑人,才被民警最终锁定。
但是,在之后连续5天的审问中,这个女婿没有一点破绽,也没有一点惊慌的表情,不承认作案的事实。随后,黄明开改变审讯方式,喊他和其他人到办公室随意拉家常。
聊天中,女婿才说死者杨震明有个怪癖,从前女婿开始,就不让女婿和女儿同房。他这个后女婿进了杨家门后,也遭到了和前姑爷一样的“待遇”。但是,这个女婿却一直隐忍在心里,从来没和杨震明吵闹过。
听到这里,几个人都叹息着:“老爷子这样做,也确实太过分了。”“谁说不是呢,就是因为他这样,我才杀了他!”听到这句话,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他。这句话说出来,女婿也愣住了,他没想到聊天时就顺嘴说出了心里话。
“之后,这个女婿也就不再隐瞒了,说杨震明确实是他杀的。再后来,这个女婿最终也走上了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