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绍明:用真诚打开群众心结
2014-10-28 13:12:50
关绍明: 用真诚打开群众心结
记 者 张念炜
“群众在你心中分量有多重,你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从警17年来,富民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所长关绍明,为了群众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用真诚打动群众,获得了辖区群众的一直好评。“如果我心忧,那时因为我心里装着群众;如果我幸福,那是因为群众心里装着我们。”这句话,是关绍明的座右铭。
关键时刻保持冷静
2009年3月的一天傍晚,城关派出所接到元山村委会报警:“有400多名群众围攻村委会。”接到报警后,关绍明立即组织12名民警赶往现场。
抵达现场后,村委会主任已经被打伤,一些村民正在砸村委会的大门,局面相当混乱。关绍明迅速分工,民警分头对打砸大门的村民进行隔离,劝阻、制止打砸行为,并进行录音、录像。部分情绪激动的群众不听劝阻,对民警辱骂、推搡。而这时,镇村干部都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如果矛盾激化,群众一旦冲进去后果将无法预料。为防止事件恶化,民警们一边继续劝导群众,一边组成人墙进行阻拦。
混乱中,一些被挑唆的群众趁乱袭击民警,摄像机被当场砸毁,民警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攻击。民警们情绪激动地说:“所长,下命令吧。”面对失控的局面,关绍明深知,此时此刻必须保持冷静。“这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和我们的父母一样勤劳朴实的群众啊!一旦采取措施,必将造成严重的警民冲突,受伤害的还是大多数群众。”他斩钉截铁地说:“听我的命令,谁也不许与群众发生冲突!”
忍着疼痛,关绍明再次站到了队伍最前面,任凭唾沫喷吐在脸上,任凭刺眼的电筒光照射眼睛……民警的克制逐渐稳定了局面,关绍明抹了一把脸上的唾沫,耐心做着群众的思想工作。4个小时后,参与事件的群众逐渐离开现场,一场恶性事件得以平息。
真诚打开群众心结
同年4月,城关镇党委安排关绍明分管、联系黄坡村委会。当时,黄坡村民大规模上访已持续两个月,村里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村委会已经瘫痪,干群关系极其对立,矛盾冲突一触即发。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取得群众信任,首先就得深入群众寻本溯源,找出症结所在。
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后,关绍明感觉到:“上访背后隐藏着村民太多利益得不到保障、太多合法诉求得不到解决的辛酸和失望。”要解决黄坡村的问题,要疏导群众的对立心理,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还要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几件好事、实事。
关绍明利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时机,选配了一个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村委会领导班子;又挑选出一批精干村民组建护村队,配合民警维持治安秩序。同时,安排工作队进村入户,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没有路灯出行不便、没有活动场所等具体问题……
路灯敞亮了群众的心扉,真诚打开了群众的心结。很快,村民们逐渐打消顾虑,主动和工作队员沟通交流,黄坡村群体性上访事件也得到平息。此后,黄坡村从“上访村”到“稳定村”的变化,让关绍明思考了很多东西,推出了“三单制、三步走”的工作机制,被上级公安机关在全市推广运用。
柔性执法感动罪犯
今年,公安部开展经侦破案会战,关绍明在与县检察院的工作联系中,得知辖区一家公司在办理家电下乡活动中,多次复印消费者身份证明、伪造委托书,骗取家电下乡国家财政补贴。
经过调查,关绍明发现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刘某从小病残,早年丧父,全靠母亲捡垃圾、收破烂把他抚养大,尝尽了人间疾苦。但他身残志坚,吃苦耐劳,十多岁就学会修理钟表电器,后来艰苦创业,终于发展成为一家股份公司,还在其他县区开了分店。
“说真的,我不愿把一个自立自强的残疾创业青年,和一个犯罪嫌疑人画等号;不愿看到那个为富民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企业家沦为骗子。然而,作为一个执法者,我不能犹豫、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关绍明说,在审讯过程中,刘某如实供述了他的全部犯罪事实,表达了深深的忏悔,当天就清退了所有违法所得。
“对一个偶尔失足的人,只要我们轻轻为他打开一扇门,他就可能看到新的希望,就可能重新走上康庄大道。”经过反复斟酌,关绍明觉得不逮捕刘某符合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于是申请对刘某不采取关押的强制措施。申请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决定对刘某取保候审。对此,刘某非常感动,表示会好好做人,好好发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