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寸文坤:“钢嘴铁牙”的调解高手

    2014-11-11 11:40:03

  张念炜

通讯员  

他平易近人,即使是初次见面,也会让人倍感亲切;他能说会道,曾在一次调解中,把一名大学教授说得泪流满面;他经验丰富,无数疑难杂症在他手中迎刃而解,群众对他信任有加;他正气凛然,曾孤身制止数十人持械群殴……

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白龙路派出所白龙寺村警务室社区民警寸文坤,担任社区民警8年来,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认可作为最高荣誉,赢得了辖区群众的高度信任和支持。

 

办“小事”赢得“大支持”

寸文坤负责的辖区里有个城中村白龙寺村,有5家公共单位、3个住宅小区、6家网吧、49家旅店业、1个大型农贸市场、4所学校。其中,仅白龙寺村就有常住人口1300余人,流动人口5000余人,高校周边就是城中村,流动人口多,治安形势十分复杂。

担任社区民警之初,寸文坤在对辖区群众进行走访中,发现许多工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曾一度感到工作找不到方向。一次,他发现有封寄给辖区群众的信被错投到了派出所,便在下社区时把信交给了群众。想不到,这名群众对此非常感激。

这件事给了寸文坤很大的震撼,也使他认识到,社区民警面对的大多是居民一些细小琐碎的事情,这些在民警看来是“小事”,但对群众而言就是“大事”。做好、做细小事、眼前事,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传递的是民警对群众的尊重和真情,是真正把群众放在了心里。

“群众的信任要靠日常点滴的积累,这就是群众对民警信任和支持的源头。”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寸文坤从“小事”入手,认真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对群众办事求助总是积极主动,热情周到。多年来,他记不清为辖区群众办过多少小事情,解决过多少小问题、小困难。正因为实心为群众办事,为群众着想,他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并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成为群众“看得见、找得到、叫得应、帮得上、信得过”的贴心人。

  

孤身制止群体械斗

做社区民警,要“迈得开腿、张得开嘴、动得了手”。从当社区民警开始,寸文坤每天都要到辖区走一遍。用走访带动打防管控各项基础工作,已成为他的习惯。长年累月的走访,加上勤于学习和善于总结,寸文坤通过走访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

“清网行动”期间,警区内有一起2005年发生的抢劫案,一嫌疑人在逃。寸文坤查看了这起案件的卷宗后分析,白龙寺村可能有知晓逃犯的人员,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走访。经过调查,他找到了一名和在逃人员的姐姐有联系的群众,并通过这名群众联系上逃犯的姐姐。经过寸文坤的劝解,逃犯的姐姐说服了逃犯到白龙所投案自首,打响了派出所“清网行动”的“第一枪”,为派出所“清网行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一天晚上10点,寸文坤正在白龙寺村检查旅店业,突然发现锦大驾校门口有20余人在持械斗殴。他来不及多想,立即冲上前去大声予以制止,但仍有3名男子在行凶。寸文坤见状,用警棍打掉三人手中的刀,不顾凶险,控制住其中一名男子。参与斗殴的人一下被寸文坤“镇住”,纷纷逃走。

 

“钢嘴铁牙”说哭教授

西南林业大学内曾发生一起纠纷。施工队在学校内施工时,因车辆撞到办公楼玻璃门和一位王教授发生纠纷,后施工队的车辆轮胎被人戳通,施工方怀疑是王教授所为,双方矛盾升级,闹得不可开交,学校领导也无计可施。

寸文坤发现这一情况后,将双方带回派出所进行调解。调解中,寸文坤对双方的错误进行批评,特别是批评了王教授的一些过激语言,并客观公正进行调解。在他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

调解结束后,王教授及学生又留下来和寸文坤交流,称寸文坤是“铁嘴钢牙,堪比律师”,对调解心服口服,“想不到,在派出所还有这样的人才”。更让人惊异的是,在随后拉家常式的交流中,王教授被寸文坤感动,在向寸文坤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情不自禁流下泪水。这件事后,王教授和寸文坤成了朋友,寸文坤用他的睿智和出色的工作能力折服了一名大学教授。但这,只是寸文坤众多调解案例中的一个。

寸文坤是全所公认的调解高手,他的调解理法并重、刚柔相济,让人心服口服。8年来,无数的矛盾纠纷在他手里烟消云散,一大批本欲兵戎相见的人在他的调解下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