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公安机关打造法制建设与平安和谐发展新高地
2014-11-18 10:25:15
昆明市公安机关打造法制建设与平安和谐发展新高地
用“辛苦指数”呵护群众的“安全指数”
来源:云南警方周刊
通讯员 陆俊宇 记 者 张念炜
2014年,昆明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不断创新便民服务举措,为新昆明建设打造一个法制建设与平安和谐稳定的发展新高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精心呵护着群众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
小创新破解社会治理大难题
随着新昆明社会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社会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昆明公安警务工作已经到了要在新一轮发展中依靠理念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的时候了。”这是昆明市公安局党委达成的共识。从遵循“严治”走向“善治”,是昆明市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按照“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制度体系,昆明市公安局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社会治理工作的制度和工作规范,并配套启动实施反恐维稳、社会治安、道路交通、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建设等多个3年行动计划,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有效解决了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保障性难题。
在原来“六项建设”创新、创意、创造“三创奖”的基础上,每年定期召开社会治理创新推进会,在全市总结推广了400多项社会治理改革创新项目。小创新正不断破解社会治理的大难题,形成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创新格局,一条符合昆明实际、体现昆明公安特色的新路子正在不断提升着社会治理效果和工作质态。
提升警务工作回应群众诉求
全面提升昆明警务工作,加强治安管理改革创新、创新道路交通管理办法、改进消防管理,推进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创新,是群众心中对平安的第一渴求,也是第一回应。
“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体系,打造会展经济平安新高地。”昆明市公安机关按照大型活动安保“万无一失”的目标,创新现场安保方式,确保各级指挥部保持高效运转;创新常态用警方式,把昆明市公安局直属警力编为若干个处置突发事件实战区队和后备区队共1500余人常态备勤。
在创新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体系中,推行全警参与道路交通疏导、处理交通事故警务模式和勤务方式,全面推行“快处快赔”、错峰通行制度,研发“畅行昆明手机智能终端软件”,对排查出的交通安全隐患点实行综合整治,营造畅通、整洁、有序、安全的交通环境。
创新消防安全监管模式,全面推行消防安全“户籍化”和“网格化”监管模式,在453个社区、445个行政村完成“网格化”达标工作,实现火灾形势总体稳定。
与此同时,昆明市公安局创新打击整治方式,认真组织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命案、八类案件等严重暴力犯罪连续3年下降,刑事案件逐年下降、破案打处逐年上升,社会治安总体平稳可控。
构建群众路线“普惠图”
民意警务的改革创新,必须以民为本。昆明市公安局党委广开渠道、开门纳谏,为民意警务改革创新指明了努力方向。
昆明市公安局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严打整治就是社会管理、既破大案也管小案、矛盾就是警情、调解就是管理”的理念,在破解实有人口动态管理、虚拟社会综合管控、行业组织常态监管、社会治安动态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大难题”上寻求新进展,使全市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昆明市各级公安机关涌现了170项社会管理创新亮点,各分局及所属部门民意警务也呈现出一张“普惠图”: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出事故处理流程短信告知服务;嵩明县公安局小新街派出所戎天福、侯志海研制出防盗报警器,有效保护了群众财产安全;呈贡分局成立女警宣传队,提升辖区广大群众安全意识;盘龙分局主导创新建立昆明市北部客运站综合管理工作站,构筑了平安交通枢纽。同时,通过专项整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出治安复杂城中村综合整治新方法;西山分局“平安套餐进校园”创建计划,把不同种类的法制宣传和教育等打包送到学校;经开分局在建筑工地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保管停放点措施,维护了建筑工地的治安秩序和生产秩序;经侦支队推行“派出所经侦工作室”试点工作,为“破案会战”作出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