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双语”更鲜活服务更便民
2014-11-25 09:50:46
元江:“双语”更鲜活服务更便民
本报讯(通讯员 马 强 龙会珍)元江县公安机关结合元江实际,在全县13个“窗口”部门、交通违法处理办公室、行政调解室、110接处警大厅推行“汉语+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服务,切实为群众服务。
局党委制定下发《元江县公安局开展“窗口”双语服务工作宣传方案》,指定专门领导、科室,负责工作开展,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全局全警动员,强势推进工作启动;招录少数民族定向生及辅警力量,结合所学专业、工作能力及“双语”素养,把会说民族语言、精通业务、知晓民风民俗的民警、辅警合理配备到全县13个“窗口”部门、交通违法处理办公室、行政调解室、110接处警大厅,充分调动少数民族警官资源,保证各窗口部门均配置哈尼族、彝族、傣族警官;在全县提供“双语”服务的窗口、科室大厅设置照片墙,粘贴少数民族警官着制服和民族服饰的照片,以便少数民族群众“看图识人”,顺利找到对口民警办理业务;制定“双语”服务工作流程,上墙公示,方便群众办理业务。
对前来办事的少数民族群众,因人而异提供相应的哈尼语、彝语和傣语咨询服务,并根据群众需要,指导、协助群众办理相关证件;在交警大队交通违法处理办公室、行政调解室及各派出所接待室增设“双语”调解服务,把群众理解不了的违法行为、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翻译,使之通俗易懂,提高工作调解效率,增进少数民族群众对公安民警的信任和对调解结果的满意度;充分利用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广播站优势,搭建宣传平台,在全县10个乡镇街道、57个村居委会、23个社区、75所中小学开展“双语”宣传,将交通安全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翻译成三个主体民族语言,刻录成光碟,发至各广播站,定期播放。消除农村少数民族群众法律意识普遍低下、法制观念普遍淡薄的困惑,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法、懂法、用法。
元江县公安局还按照“急用先学”的原则,将学习“双语”与本职工作、日常工作、特殊需要相结合,突出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干边学,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根据民警和协勤人员民族语言掌握情况,对语言使用、日常表现、业务水平、廉洁廉政等方面进行考核,建立少数民族民警和协勤人员管理档案;视工作需要、日常表现及人员更新情况,调整和完善档案数据,保障“双语”工作长期鲜活;今年来,全县公安机关共受理少数民族群众户口业务512件、调解交通事故及各类纠纷133起、办理车管业务1400余次。对“双语”办证工作进行当场回访,群众满意率高达100%;对15起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工作进行随机回访,群众满意率达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