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开始的地方

    2014-12-05 14:11:44

梦开始的地方

——云南印象之秀色丽江

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 罗瑜权

离开昆明到达丽江是下午,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在丽江机场接机的是一个老乡,姓白,四川省苍溪县人,在丽江从事多年建筑行业工作。我们坐在车上,向丽江城行进,一路上,翠色满目,四周青色遍野,山野上开着许多小花,白云随意地散落在湛蓝的天空。我有些错觉,不知是秋天,还是春天。

到达丽江的晚上,老白和丽江的朋友请我们在“丽江火塘人家”吃了一顿地道的土鸡火锅。谈话中,也了解到他在丽江打拼的一些经历和故事。

老白是1996年丽江大地震后,第一批到丽江参加抢险,从事灾后重建的四川人。

当时,在攀枝花市建筑公司工作的老白只是个20多岁的毛头小工。当他接到到丽江参加抗震抢险和灾后重建的任务后,二话没说,背起包跟随其他员工一起,很快赶到了灾区。

那时,地震刚过,丽江交通不便,建筑材料紧缺,大量房屋倒塌需要重建和修缮,老白与其他工人一道,克服高原反应、紫外线强和生活不习惯等困难,加班加点,加快重建。

这一干就是18年,老白一直没有离开丽江,他当过木工,做过搭架工,凡是与建筑有关的工种,基本上都干过。他不但自己在丽江干,还动员在老家的妻子与他一道,参与丽江灾后重建。

在丽江旅行几天,我们到了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玉龙雪山、蓝月谷,还到了丽江附近的大理崇圣寺、洱海、香格里拉、虎跳峡等景区,老白一直陪着我们。他总会指着一些建筑和水电站对我们说,那些建筑是他参与修建的工程。

老白是个孝子,在家中他是第一代独子。早年,自己赚到一些钱后,他与许多四川在外打工的人一样,回到老家修了新房。前两年,他把父母从老家接到丽江,与他们一起生活。父母在丽江生活了一个多月后,觉得不习惯,感到还是老家好,于是又返回四川生活。

老白在丽江一直与妻子租房生活。去年底,在朋友的建议下,他们才在丽江老城区买了一套新房。算起来,老白把自己的半生都交给了丽江。

那晚,我们入住在束河古镇一家叫“朵颐六月”的客栈。客栈不大,掌柜是湖北荆州人,是个退伍老兵,早些年儿女到丽江旅游,一眼就看上这个美丽的地方,于是从广州迁家到丽江创业。生意做大做强后,也动员老人到了丽江,一是养老安度晚年,二是能守守店,打理一下客栈。听老人讲,儿女在丽江还经营多家酒吧和银器店。

丽江的夜晚,清新、恬然,漫步在小桥流水的幽径间,我想到了元代倪瓒的《桂花》诗句“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丽江的秋天,微风里有淡淡的桂花香。桂花,米粒儿大,花色淡雅,它不像许多花卉那样耀眼,却给人一种清香朴实的美感,沁人心脾,芬芳万里。

丽江的清晨行人稀少,店铺也未开门。漫步石径小巷,站在小桥边柳荫下,看着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享受着静谧和安详。一边欣赏古老的小桥,一边聆听潺潺的流水,一边触目晨风中摇曳的垂柳,我不知道,这些际遇和清静是不是心的方向。此时,丽江的美才让我真正明白,在喧嚣红尘中一颗浮躁的心得到真正的安静。

到丽江,有“三看”。一是看山,山指玉龙雪山;二是看水,水指蓝月谷;三是看演出,演出指《印象丽江》、《丽江金沙》、《纳西古乐》和《彩云飞歌》等演出。

厌倦了久居的城市,来到远离尘世喧闹的丽江,你就很容易置身于雪山、蓝天、白云、小桥、流水、花香、草甸、藏房、炊烟的环境中,慢慢地被这里别致的景观所融化,让人完全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中。那清一色的木板房,青色瓦,那无数的石桥更会让你完全趋于平静,静得连你自己都能忘却。

作者:罗瑜权,警察,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专栏作家,《绵州警察》杂志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