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公安局社区品牌响起来
2014-12-16 10:37:54
景洪市公安局社区品牌响起来
通讯员 刘德燕
今年以来,景洪市公安局针对辖区地理位置特殊、人员结构复杂、人口流动性强、社会管控难等特点,科学推行社区警务工作,全力破解社区警务难题,打造社区警务品牌。
盘活警务资源
景洪市公安局将改革作为社区警务工作发展的长足推动力,综合考虑辖区规模、人口结构、治安状况等情况,在辖区内设置11个社区警务室,60余个警务责任区,为警务室配备230名警力,各警务室社区民警组成班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真正实现民警队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大限度推动警务格局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为了科学整合社区民警力量,景洪市公安局在各警务区推行“1+1+N”的工作模式,即1名责任区民警+1名警务区长+3至5名协防队员,明确责任区民警及辅助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最大限度充实基层社区警力资源,同时把走访调查、宣传发动、巡逻守护、街面巡防、安全检查和警情通报作为社区民警的主要勤务模式,组织开展人口管理、治安巡逻、消防检查、矛盾排查调处等基础工作,保证社区民警集中精力种好“责任田”。
激发警务效能
景洪市公安局立足辖区实际,建立主动巡查防控、打击整治的社区警务模式,切实提升社区民警工作主动性和社区警务综合效能。为进一步推动社区管理阵地前移、重心下移,景洪市公安局切实把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辖区范围的每个“神经末梢”,坚持推行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人性化服务措施,全力做好便民利民服务工作。景洪市公安局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以防爆炸、防破坏、防事故为工作重点,狠抓消防、道路交通、危爆物品、重大活动安全管理不放松,抓住牵引社区安全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商业圈、医院圈、学校圈的突出安全问题专项整治,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并完善相关台帐。既促进了公共安全监管,又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辖区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500余起,进一步实现“双赢”目标。
提升警务质量
景洪市公安局将信息化建设应用作为应对犯罪新动向、治安新问题和实现核心战斗力提档升级的“引擎”。进一步强化电子台帐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定期组织社区民警研究解决突出问题,促进信息化建设应用深度融合;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方式,提高辖区管理水平,坚持做到“三不三知”,即“街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 和“知身份情况、知暂住理由、知现实表现”。同时通过走访等途径,清理登记辖区刑满释放人员、监外执行人员、精神病人等高危人群,录入相关信息,并进行分级管控,防止漏管失控。
激发队伍活力
景洪市公安局紧紧抓住队伍建设根本,提升社区民警业务素质能力,解决配套保障难题。针对社区民警和协警在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采用“轮值轮训、战训合一”的模式组织学习培训90余次,帮助民警、协警解疑释难、提升素质,提高队伍综合素质能力。为社区民警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警用装备器械、警用服装等警务装备共计2000余份,并落实相应的绩效考核奖励;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提高协警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在社区民警多次荣获省级、州级、市级表彰和奖励的基础上,用典型的力量感召其他民警。2014年,景洪市公安局涌现出王建生等一大批优秀社区民警,这支力量在工作中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切实增强了队伍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