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松山
2014-12-16 11:00:48
仰望松山
怒江州公安局 郭子雄
谒拜松山,松涛阵阵,控诉着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的血腥罪行,吟诵着中国远征军不屈不挠的绝地反击。
涛声中,我听到炮声隆隆,枪声阵阵,杀声四起。“还我山河”的呐喊,响彻在松山主峰上空,响彻在铁血边关,响彻在祖国965万平方公里的大地。
“弟兄们,向前走!五千年历史的责任,已落在我们的肩头。日本强盗要灭亡我们的国家,奴役我们的民族。我们不愿做亡国奴,只有誓死奋斗!”松涛之上,《战歌行》如惊雷滚过,被喻为“奋飞于抗战烽火中的一只勇敢无畏的海鸥”的戴安澜将军,及千千万万中国军民用生命谱写的绝唱,回荡在滇西的群山间,回荡在我们这些后来者的心头。
松林间,纵横交错的战壕,那是历史留下的印迹。昭示着耻辱,也铭刻着辉煌;是死亡的标记,更是重生的记录。我沿着战壕遗迹向松山主峰走去,阳光透过松针映照在战壕上,那斑斑点点的投影犹如先烈们流洒未干的血迹,提醒我们不忘历史,牢记过去,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战壕边的那一枚子弹壳已锈痕斑斑,那怒射出的弹头,早以将入侵家园的野兽送回东洋老家。山花,在松山上自由开放,开在锈痕斑斑的弹壳旁,开在渐渐被时光填满的战壕里,开在每一个来松山朝拜的游客心里,开在当地父老乡亲的脸上。
我继续往前走,坍陷的地堡、隐没于荒草的堑壕,还有那百余个疮痍般的弹坑,积水成潭的弹药库……它们向我诉说当年的悲壮、惨烈。曾化为一片焦土的主峰,如今新木已拱,石碑上勇者的姓名也被岁月剥蚀得模糊不清,唯有烈士鲜血融入的苍松,满山遍野,生机勃勃。一株株伟岸的苍松,宛如一个个抗日将士不灭的灵魂,庄严地挺立在松山之巅。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青山不老,逝者长存。我走在中国远征军雕塑群中,心潮起伏。雕塑群利用东方造像方式,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分将军、夏装士兵、秋装士兵、冬装士兵、驻印士兵、娃娃兵、女兵、跪射兵、炮兵、在世老兵、战马、吉普车等12种方阵。雕塑全部面向松山主峰,面向当年战斗最惨烈的方向。仰视松山主峰,仰视这些雕塑,他们用个人的死,换取了中华民族的生,我真希望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
仰望松山,松山在巍巍群山中很小,小得只有一场战役的记忆和散落在山坡上锈痕斑斑的弹片。仰望松山,松山很高,高到亿万炎黄子孙的目光都仰望不到顶的巍峨。仰望松山,我心上有一座丰碑,永远高高耸立,夯实丰碑的英魂,是我永恒的伤痛。
仰望松山,历史就在眼前,我心潮澎湃,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精神在激励着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