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镇反运动”巩固新生政权
2014-12-16 11:03:57
“天下第一汤”的公安风云(之一)
三年“镇反运动”巩固新生政权
记 者 张念炜 通讯员 王子明
从16岁起,他跟着闹土改,后来加入公安队伍,从此就再也没有脱下这身警服。退休前,他是安宁市公安局副局长。退休后,他和一些老公安用了六七年的时间,编纂了《安宁市公安志》和《安宁市政法志》,为后人留下了安宁公安的系统史料。
安宁市公安局一楼“警苑”大厅里,陈列着代表安宁市公安局变迁的历史照片。一张张古旧的照片下,是一张长长的红木茶几。在碧螺春袅袅散开的茶香中,79岁的武安国向我们讲述了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
维护新秩序
安宁设立警察机构是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将安宁州团保局改成警察局。1929年,改安宁县警察局为安宁县公安局,1934年改公安局为安宁县警察局至解放。
云南和平解放后,1950年3月20日,李方英奉命代表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国民党安宁县政权,25日接管警察局。4月20日,安宁县人民政府成立。5月1日,成立安宁县人民政府公安局,担负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保卫民主建政等各项中心工作地顺利进行。
“人民政权建立后,安宁市积极开展民主建政、征收公粮、减租退押、抗美援朝等工作。但是,国民党残余势力不甘心失败和灭亡,土匪、特务、地主、恶霸、反革命互相串联勾结,组织反革命武装,打着‘反共救国军’、‘抗粮队’等反革命旗号,策划武装暴乱,阴谋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复辟反动统治。”
吴安国介绍,当时,国民党滇军营长吴文尉,纠集土匪、特务、地主、恶霸、地痞流氓百余人组织反革命土匪武装“国民自救军安(宁)易(门)峨(山)昆(阳)游击指挥部第三支队抗粮队”,盘踞在安宁、晋宁两县交界处地势险峻的菜子山,妄图长期负隅顽抗。马场村恶霸何春发,勾结易门县暴乱土匪,组织“反共人民军”阴谋暴乱。
“1950年6月,美国入侵朝鲜,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反革命分子趁机煽动,反动会道门‘一贯道’也到处跟着造谣。当时,敌我斗争形势尖锐复杂,革命同反革命处于生死较量关头。”说起这段历史,吴安国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
镇压反革命
在这关键时刻,1950年7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8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三团在地方干部、民兵和公安人员的配合下,对盘踞在菜子山的反革命“国民自救军安易峨昆游击指挥部第三支队抗粮队”进行围剿。经过激烈战斗,一举歼灭、俘获匪干匪众共29人,投诚自首57人。
“安宁县公安局在县工委领导下,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提供线索,加强侦察,先后及时破获阴谋进行反革命暴乱的‘太清平自救大军’、‘反共人民军’、‘反共救国军独立师’、‘滇西抗粮游击队’、‘青年义勇救国军’等反革命组织。捕获了一批反革命头目和骨干,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粉碎了反革命暴乱的阴谋。”
吴安国说,1951年1月12日,经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批准,判处“太清军自救大军”总指挥杨定中、主犯袁思敏,“反共人民军”首犯何春发死刑。
1951年2月,遵照武定专区公安处的部署,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重点打击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头子五个方面的反革命分子。从2月25日起至5月底止,逮捕各类反革命和刑事犯罪分子628人,法院判处死刑143人,打击了反革命的嚣张气焰。
巩固新政权
在镇反运动第一阶段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1952年1月31日至2月15日,安宁市公安局开展了反动党团登记,共有国民党、三青团骨干分子和国民党军、警、官吏、反动会道门头子共318人等前来登记。
1952年8月7日,开展肃毒运动,逮捕烟犯41名,收缴大烟2174两及烟具千余件,登记烟民300余名。1952年11月起,开展取缔反动会道门“一贯道”组织。在镇反第一阶段已逮捕道首李巨波、姚惠卿、曾源泗、党惠仙的基础上,又逮捕道首32名,举办集训班集训坛主179名。
“经过3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摧毁了残余反革命势力,基本肃清了五方面反革命分子,巩固了新生的革命政权,保卫了土地改革等各项民主改革的顺利进行。”
吴安国说,同时,安宁市公安局还建立了户口、枪支弹药、旅店业等方面的治安管理制度,维护了社会治安,为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