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沧交管工作实现路畅民安目标

    2014-12-16 11:22:04

突出预防主线  彰显十大亮点

临沧交管工作实现路畅民安目标

通讯员 刘庆海

2014年,临沧市公安交管工作立足“改革、创新、发展”主题,突出事故预防主线,以突破制约道路交通安全基础性、源头性、机制性“瓶颈”为切入,路畅、民安为目标,通过强化民意引领、问题导向和推进警务改革,全市公安交管工作彰显十大亮点。

整治预防并举,事故“四项指标”皆下降。紧紧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目标,全市交管部门立足交管市情、突出事故预防定位,针对境内常见、常遇、常发的酒后驾驶、醉酒驾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农村地区低速汽车违法载人、客车、校车、面包车超员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突出规律特点,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项融合、“捆绑”推进强势,扎扎实实开展农村地区摩托车、高速公路交通秩序、微型面包车、危险化学品运输、公路客运“五个”专项整治行动。

信息化牵引,“两个防控体系”扎实推进。一是全面启动了二级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力争三年完成,确保查缉布控、视频监控和重点营运车辆联网监控,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完成全市9个执法服务站建设并投使用,除已建成在用的4套州际卡口外,16套新建综合监控卡口建设点位已确定;二是以市人民政府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新体系建设要求为抓手,积极探索并着力推进具有临沧特色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五个一”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交通安全兼职协管员、联络员管理模式。

机制创新,警务改革凸显“突瓶”张力。抓住车辆与日俱增、道路通达里程攀升、警务需要与警力不足矛盾突出这一制约交管工作发展“瓶颈”,“一班人”以创新引领为先导,拓展思路、挖掘潜力,着力推进以城区道路疏堵保畅为重点的警务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和提升现有警力警务运转张力,落实定人、定责、定点“三定”措施,通过区域分片、划段管辖措施,在临沧城区主干道组建完成9个交通执法岗亭。

热情服务,车管驾考创下历史新高。以“两个部令”为准绳,着力把好以源头监管为重点的车管驾考“入口关”。截至1120日,全市在册机动车635401辆,年内新增注册机动车79110辆,同比增长14.2%;持证驾驶人545255人,新增57172人,增长11.71%

规范执法、群众满意率大幅攀升。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二是抓住处警、受案、调查、取证、涉案财物管理和窗口服务等执法办案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紧扣2013年以来办理的行政、刑事案件和涉法涉诉案件,重点对公安部明确的7个方面24项具体问题以“回头看”方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进行再梳理、再排查、再规范;三是认真整改民主评议意见建议,对梳理需要整改的15个问题,分类明确整改时间进度表,目前已完成整改工作。

破案能力提升,逃逸案件破案率百分之百。全市公安交管部门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举措、以回应群众期待为着力点,以“立案速破,有为有位”理念,明确目标,分解责任,强化督办、立侦力破,严厉打击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年内,全市共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30起,侦破30起、抓获涉案嫌疑人30名,破案率达100%

逢疑必查,禁毒战绩名列全省交警系统前茅。临沧市地处中缅边境,与“金三角”毗邻,291.79公里边境线四通八达,涉路运输毒品案件时有发生。面对严峻的禁毒斗争形势,临沧交警支队在查处交通违法、维护交通秩序、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同时,把参与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和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公安部交管局参与“百城禁毒会战”的要求融入交管履职,以路检路查为手段,通过察言观色、逢疑必查等有力措施,把全市执法服务点、交通安全服务站、 临时执勤点变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查缉、发现和打击涉路毒品犯罪的主战场、确保交管、缉毒“双推进”。

村村发声,600个农村广播站传送交通安全声音。基于境内山高坡陡、点多、线长,农村地区“三车”载人、货车人货混载、面包车超员、摩托车多人乘坐等交通违法行为突出,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等实际,在全市987个村委会建设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广播站,目前,已建成600个,并将公安部宣传资料装订成册,送至广播站,坚持每天两次广播。

救灾担当,抗震保通诠释忠诚定义。10721时许,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强烈地震,双江、临翔区两县(区)13个乡镇受灾损失严重。临沧交警支队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拉响抗震救灾集结号,星夜挺进地震灾区。调集双江、临翔区和支队机关52名警力,投入抗震救灾保通工作,确保救灾运输道路畅通。境内救灾主干道未发生道路交通拥堵和因次生灾害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

        强基固本,队伍建设零发案。全市公安交管部门以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统揽,严守警纪警规为切入,通过辅导交流、专题讨论、座谈讲座、撰写心得体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实现了年内队伍建设“零投诉、零发案”目标。年内,多个大队被总队评为先进单位,数十名民警立功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