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协警的“户籍感悟”
2014-12-23 10:55:53
“90后”女协警的“户籍感悟”
洱源县公安局邓川派出所 杜 娟
有困难找警察!可见警察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而警察之中户籍工作更是密切连接人民群众与公安机关的枢纽,所以我们在窗口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公安机关的形象。
2012年12月13日,我拖着行李,踏进了派出所的大门,成了一名户籍协警,感觉这是一份神圣而繁忙的工作!慢慢地,我认识到,户籍工作是关乎群众上学、就业、社会保险等切身利益的事,户籍窗口虽小,却连接着千家万户,人们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户口,工作不得有半点马虎。随着户籍更加微机化、网络化,对户口数据的录入工作日益规范,对户籍内勤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户籍管理者,除了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诚心。
人们常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正是派出所这个大课堂让我慢慢地成长起来。作为一名90后户籍协警,从懵懵懂懂到从容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真不容易!
它教会我“忍”。虽然我不是“富二代”,更不是“官二代”,但也是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长大的,要适应这份工作的“忍”,的确需要我很大的勇气来面对、来承担、来学习。时间就是能验证“忍”的最好手段,心态就是能挑战忍的最佳途径,在工作中我不敢说自己能把“忍”诠释得有多成功,但至少我能以“为老百姓办事是我最大的快乐”为动力,去做好、办好和干好工作,用自己有限的精力为老百姓把事最大限度地办好。
它督促我“细”。虽然我看起来小巧玲珑,但是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女儿身男儿心”。从读书开始,每每召开家长会,父母都会跟我说:“老师说了,你就是太粗心、太不认真了。”但到了派出所,我才明白,原来做户籍工作要的就是细心。近两年来,我一直与群众打交道,不断的磨炼中,我逐渐学会了细心。
它告诫我“换位思考”。让群众满意,这就是一个户籍工作者的心声……自迈进户籍室的那天起,我就暗下决心要用自己所学为百姓服务,力争做和谐警民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我在工作中发现,居民对办理户口的流程不太熟悉,以致多跑不少冤枉路。为了方便群众,提高效率,我就在一张纸条上为群众写明需要出具的材料、联系电话及地址等。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这实际上就是换位思考。看来,换位思考不仅户籍警需要,执法部门和权力部门都需要。
它让我感受到“民乐则乐、民忧则忧”。为真正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邓川派出所推出一系列办理户口便民利民新举措,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此,我本着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的理念,实行延时服务,努力做到“不送走最后一名办事群众不下班,不办完当天最后一件业务不关门”,确保群众随来随办。
我从小就在邓川这个小镇上长大,每天都要去面对很多人很多事,大部分面对的都是父老乡亲,看到他们我就会觉得亲切,会面带微笑帮他们解决好户籍上的一些事宜。比如:邓川镇辖区居民姜某某户下的女儿姜某月现已在下关居住,今年7月30日来办理身份证才得知自己的户口丢失,急切的父女不知所措,因为其女要报考急需用身份证。我安慰说:“不要着急,把手里面的材料放下给我,再去村委会要一个证明、写一个申请书来,明天之内我一定帮你们解决。”户口解决了,他们拿到户口本时那一声声的“感谢”,也会让我开心、快乐。
当然也会有人故意找茬,如目前正在办理的第三代指纹身份证,办证、取证都要本人来核验指纹才可以申办领取身份证,但很多老百姓都不理解、不配合,我只能微笑面对。可能有些人会说“热情经不起时间的摧残”,多面对几次无理取闹的群众就消失殆尽了。而我始终牢记户籍办证大厅“为人们服务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坚持用微笑化解仇恨,用微笑传递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