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平县公安局“十化”给力 锻造过硬团队

    2015-01-06 10:07:19

金平县公安局“十化”给力 锻造过硬团队

通讯员 刘璧卓

金平县公安局把“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形成优良警风,提高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置于首要位置,抓住“以警为本”这个关键,通过“三基”工程、“三项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强硬件,铸警魂,激发了民警的工作热情,锻造出一支政治可靠、善打硬仗的公安队伍。

 

以班子过硬化增强向心力

金平县公安局党委率先向全县公安机关做出建设过硬班子的承诺,做学习型机关的带头人。对信息化应用,领导与民警同参训、同考核、同奖惩,起到积极的促进和示范带动作用。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形成顾大局、讲团结、比奉献、谋发展的工作氛围。引入和推行竞争上岗机制,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的新途径,于20104月和7月,以“三推两决”(即通过大会推荐、领导班子推荐、联名推荐和县委全委会票决、县委常委会票决)的方式将15名“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讲政治、守纪律”的优秀人才竞选到中层领导干部岗位。

 

以教育阵地化增强原动力

依托办公楼,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和文化走廊;依托派出所完善了“小阅览室”、健身室等小型活动场地;依托公安信息网,开辟警营文化专栏。使广大民警在工作之余,能够锻炼身体,交流业务爱好,畅叙从警心得,发表原创作品,抒发人生感言,为充分展示自我提供了宽广平台。向全县公安机关号召“内学肖国华、张德全、陶莎莎,外学谭东、沈战东、杨善洲”,以此推动思想教育活动的纵深发展。2007-2011年,全局52个集体、78名民警分别受到公安部、省、州、县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表彰,其中9个集体、36名民警荣立三等功,3名民警受到公安部表彰。

 

以管理正规化增强规范力

建立健全队伍管理考核考勤和请销假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值班备勤制度、警车管理制度、涉案车辆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之,使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在制度的保障下良性循环。相继组织开展了以《纪律条令》、《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预防职务犯罪提高公正廉洁执法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整顿活动,筑牢民警拒腐防变的根基。严格贯彻落实《内务条令》,通过实行值班局领导和督察部门“每天一督”制度,持之以恒地抓好内务管理、中心工作、值班备勤和各项禁令落实等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民警的工作、学习、生活、纪律和作风,及时查处违反内务管理规定的行为,形成公安队伍良好的职业风范。

 

以训练集成化增强战斗力

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基本要求,深入开展政治练兵、法律练兵、基本技能战术练兵、体能练兵、群众工作练兵,坚持“干中练、练中干”。推行局领导帮带一个派出所,部门领导帮带一名后进民警,骨干力量帮带一名普通民警,每位党员民警帮带一名非党员民警的“一帮一”活动,把工作岗位作为训练平台,推动训练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提高训练效比。

 

以考核制度化增强执行力

建立公安工作综合考核、日常督察考核和信息化应用综合考评机制。将其作为领导干部政绩、执法质量、民警晋职晋衔和评先评优的标尺与杠杆,凡日常督察考核、公安工作综合考核排名末三位的部门领导,在全县公安工作会议上做检查,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三年倒数第一的,责令部门领导辞职或给予免职。对信息化应用考评中,合格率达95%以上的部门,县局予以表彰奖励;合格率达不到90%的单位,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主要领导当年不能评先评优;合格率达不到85%的单位,通报全局,对部门主要领导诫勉谈话;合格率达不到80%的单位,对部门主要领导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考试不合格的民警,一律不准提拔晋升。

 

以保障标准化增强反应力

全额落实基层所队公用经费保障标准,让基层所队不再为办案经费发愁,能够全身心地扑在事业上,有钱办事。在装备保障上,根据辖区大小、人口多少和治安环境,将全县十三个乡(镇)划分四个警务合作区域,建立四个节点派出所,合理屯置警力,按照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民警和节点派出所效能的要求,实行分类配备装备和重点保障模式,做到定人、定车、定位、定量,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充分发挥了节点派出所在打击防范犯罪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已经形成了公安派出所与边防派出所、边防检查站之间的多警联动、区域联动的快速反应警务运行机制。

 

以警营和谐化增强凝聚力

为使民警业余生活多姿多彩,充分发挥工、青、妇和警协的作用,广泛开展书法、绘画、摄影、诗歌和演讲比赛,举办以歌颂党、赞美祖国、热爱警营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既培养民警良好情趣,陶冶情操,活跃警营生活,又调节工作节奏,缓解民警思想压力,让民警的团体协作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建立了民警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年度常规体检、生病住院和家庭困难局领导探望制度和强制年休假制度,设立了民警互助金;开办了“警鑫餐厅”,每年从局经费中补助20万元到食堂改善伙食,派出所民警到县局办事一律免费就餐,解决了民警工作和生活后顾之忧;切实把关爱民警落到实处,凝聚了警心。

 

以执法规范化增强公信力

完善了从立案到取证、审理、审核、审批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办案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按照“谁办案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将执法责任量化、分解、细化到人,层层签订执法责任状,明确执法权限、执法要求和执法质量。在内部建立了纪委、督察、法制部门共同参与的执法监督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对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监督工作,及时纠正执法过错,使执法存在的问题能在内部及时得到解决。

 

以督察信息化增强约束力

20107月,率先在全州建成派出所网上视频监控督察平台,值班局领导、督察部门和110接处警中心可随时对基层所队的执法办案、窗口服务、值班备勤、内务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等多项工作情况,进行24小时的网上实时、同步、动态监督。同年,将110接处警平台、警综平台、信息预警平台、社区警务平台均向督察部门开放最高权限,督察部门可以随时进入各种平台进行网上督察工作,改变了过去督察工作“人盯人”、“人盯车”、“人盯事”的旧模式,扩展了督察工作的时空领域。

 

以廉政经常化增强免疫力

通过查办民警违纪违禁案件,不断纯洁公安队伍;通过开展行风评议,整治警风警纪;通过层层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做到了责任到人,相互监督;通过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强了资金去向的有效控制;通过严把案件审核评查“五关”,确保了依法办案,提高了案件质量,避免了违规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