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 社区群众的好“医生”
2015-01-06 10:11:24
张志勇: 社区群众的好“医生”
记 者 张念炜 通讯员 祁绍玲
“公安工作的根基在基层,基层工作的重点在社区。社区工作做好了,基础就牢,基层就稳。”这是昆明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科医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张志勇对社区工作的理解。因为他之前从事过医务工作,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张医生”。他在社区“生根”,对社区情况“把脉问诊”,让辖区群众感到了温暖。
望——发现问题
“张医生”管辖的大塘子警务区位于高新区北端,治安情况相对复杂。曾经从事医务工作的他,像给人治病一样,用活了“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把社区当“医务室”,用过硬的业务工作能力、真诚和真心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望”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通过自身体察,去感受、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见微知著,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熟悉辖区基本情况。他走遍了社区的千家万户,通过腿勤常跑、口勤多问、笔勤多记,把群众冷暖装进心里。
浩迪幼儿园位于大塘子警务区新光巷,门口道路狭窄,并设有街边道路停车收费点。幼儿园在上放学高峰期,道路拥堵问题严重,并因临时停车收费问题,幼儿园、家长与停车收费方多次发生冲突。“张医生”发现问题后,多方协商,停车收费方承诺幼儿园门口路段不再停车,家长接送幼儿时,短时停车不再收费,赢得了家长、学校各方的赞誉。
闻——了解诉求
“闻”即站在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广开言路,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愿望和诉求。
从事社区工作以来,他把大塘子警务区作为工作根基,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做群众的“知心人”、“知情人”、“贴心人”,深入居民家中走访,及时收集信息、掌握动态。
古稀老人万某从河南老家来昆明投靠儿子,老人喜欢饮酒,经常酒后与儿子、儿媳发生冲突。其子无奈,先将万某送养老院,又在大塘子村租房让万某单独生活。万某觉得在昆的亲人不理自己,回河南老家又无依靠,曾一度有轻生念头。“张医生”了解情况后,经常到出租房安慰老人,磨破了嘴劝其戒酒,并联系其子让其注重亲情,多关心老人。经“张医生”多次做工作,现万某与家人和睦相处,享受着天伦之乐。
问——倾听心声
“问”即恳切问询,把老百姓的事当天大的事,带着深厚的感情把老百姓的事情不遗余力地办好。
“张医生”通过走访,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了解辖区群众所思所想。通过听意见、求建议,商量办法,既能给群众解决问题,又能让群众信任,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一次,他在走访中得知,大塘子村村民马某一直未办理二代身份证,这让“张医生”感到疑惑。他想到马某家中了解情况,然而村民及村领导告诉他,马某有精神病,并有暴力倾向,劝“张医生”不要上门。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后,“张医生”主动上门找到马某,联系派出所上门为马某照相,办理好身份证后又送到马某家中。后来,又多次进家与马某谈心,让其树立信心,积极融入社会。现在,马某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并在积极寻找工作,重拾生活信心。
切——对症下药
“切”即把握问题的焦点,对症下药,坚持以民意警务为导向,把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
“张医生”通过对历年来治安、刑事案件和矛盾纠纷的分析,总结出规律、特点,到小区开展防盗宣传、防攀爬宣传,有针对性地做好打防管控工作,维护治安稳定,营造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2014年4月,大塘子警务区内的小区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件,业主多次表达对物业公司的不满。“张医生”多次组织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召开警情分析会,进行安全防范宣传,督促小区保安加强巡逻防控,完善安防设施。同时,走访小区居民,了解居民思想动态,清查小区内出租房。
经过不懈的努力,大塘子警务区从2014年6月至今未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因张志勇在6月份的社区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被昆明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评为当月昆明市十佳社区民警“每月之星”。